首页期刊导航|功能材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赵光明

半月刊

1001-9731

gnclbjb@126.com

023-68264739

400707

重庆北碚区蔡家工业园嘉德大道8号

功能材料/Journ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功能材料》是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材料专业学术类刊物。办刊宗旨是:反映我国功能材料各领域中的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报道功能材料研究论文与综合论述,推动材料科技进步与推广应用,增进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发展国民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和培养人才服务。 《功能材料》已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材料科学核心期刊·美国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金属文摘METADEX等文献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功能材料》拥有一个阵容强大的高水平的编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严东生、林兰英、徐叙瑢、干福熹、徐 僖、左铁镛、涂铭旌、黄尚廉任本刊顾问;以蒋民华院士为主任的150位材料界著名学者、专家任本刊编委和通讯编委。所刊登的科技成果中大多为国家或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功能材料》的特色是以研究论文为主,科学综述为辅;学术作风严谨,科技视野开阔。适合国内外功能材料科学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生产、设计、应用科技人员、图书情报机构和高等院校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表面织构与DLC涂层复合处理影响材料摩擦特性的研究进展

    袁浩恩吴继忠王海军陈文刚...
    2091-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些年来表面织构化与表面涂覆技术在提高摩擦学性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表面织构技术与涂覆技术进行融合,发现在适当的外界环境下合适的织构化参数与DLC涂层复合处理后显现出优异的摩擦学特性,两者间做到了1+1大于2的效果.表面织构化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改善材料摩擦性能等方面,然而其在干摩擦条件下可能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润滑效果.DLC涂层被世间公认为是有效的固体润滑剂,它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性,但涂层却有着吸附力差的缺点,表面织构可以增大涂层与基材之间的有效结合强度,增加表面的腐蚀能力,进而可以提高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织构化与DLC涂层的结合可以在航空、汽车、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进而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主要介绍表面织构化与DLC涂层复合改性处理后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并从织构的几何参数、实验条件、接触方式、摄入元素、涂层厚度以及仿真分析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为帮助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最后对织构与涂层复合改性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表面织构DLC涂层干摩擦摩擦磨损复合改性处理

    可充电锌离子电池共晶电解液的研究进展

    王语渊张文卫黄珍袁宇鑫...
    2105-2114,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充电锌离子电池(RZIBs)因高安全性、低成本以及环境友好等优势广受关注.但传统水系电解液中水的高活性导致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面临着枝晶和副反应问题,限制了RZIBs的发展.共晶电解液通过氢键和配位效应调节Zn2+离子溶剂化结构中水分子数量,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此外,其具有合成简单、无腐蚀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RZIBs领域备受关注.介绍了共晶电解液的基本原理和定义,然后重点阐述了共晶电解液在RZIBs中的应用现状,最后对共晶电解液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制备出优异的共晶电解液提供了重要思路.

    可充电锌离子电池共晶电解液氢键

    热塑性淀粉基薄膜研究进展

    徐春梅井丽敏张斌王苒...
    2115-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来源广泛,主要分布在植物的根茎中,具有价格低廉、可再生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利用淀粉制备天然可降解塑料薄膜,对解决和改善环境污染有着重大意义.与淀粉基材料相比,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高分子为原料制成的热塑性产品具有气味刺激性、不可生物降解和污染环境等缺点.基于淀粉的天然优势,以淀粉为原料制成的可生物降解热塑性材料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淀粉的增塑方法,淀粉膜的制备方法,热塑性淀粉基功能性膜材料研究进展,并对热塑性淀粉基功能材料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可生物降解热塑性淀粉功能材料薄膜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对水体污染物吸附研究进展

    王丽艳武文婷赵冰王秀文...
    2124-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中的有机物污染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沸石具有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阳离子交换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体污染物的吸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高,易于附着于沸石表面从而改变其表面电性,常被用作沸石的改性剂.综述了沸石的结构特性、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沸石的相互作用、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综述改性沸石对药物、重金属离子、水溶性染料、氨氮以及酚类化合物吸附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及其在水污染去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改性沸石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沸石吸附污染物相互作用

    氟石膏和熟石灰碳化养护力学性能的研究

    田艳超张海波王雨利
    213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石膏是干法氟化铝或湿法氢氟酸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渣,其主要成分是CaSO4.为综合利用氟石膏,研究利用熟石灰和快速碳化养护去增强氟石膏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采用DTA-TG、XRD和SEM-EDS对比分析了在不同氟石膏和熟石灰比例、不同水料比时,复合材料体系硬化后的性状.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料比为0.1,随着熟石灰掺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抗压强度由原来(未掺加熟石灰)的2.4 MPa增大到22.4 MPa.XRD、DTA-TG和SEM-EDS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反应产物为二水石膏和碳酸钙,当熟石灰掺量为50%和70%时,碳酸钙的含量相对较高.熟石灰激发及快速碳化养护的协同作用下,氟石膏的力学强度及耐水性均得到提高,这为石膏基建筑材料的生产和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氟石膏熟石灰CO2快速碳化抗压强度软化系数

    粉煤灰-矿渣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尺寸效应研究

    杜婷帅小根石雯陈前...
    2142-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粉煤灰和矿渣掺入方式和掺量为变量,设计24组C30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或矿渣单掺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矿物掺料的掺量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等掺量下矿渣单掺优于粉煤灰单掺;双掺时保持粉煤灰或矿渣掺量20%不变,再生混凝土立方体和轴心抗压强度随另一种微细矿物掺量的增加同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双掺较单掺方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更佳,且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单掺粉煤灰或矿渣时再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换算系数随其掺量增加而增大,双掺则稳定保持在0.85±0.02.此外,论文还建立了不同微细矿物掺料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系数的修正公式,验证结果表明公式预测误差较小.建议实际工程再生混凝土配制采用粉煤灰和矿渣双掺方式,且掺量控制在25%以内.

    再生混凝土粉煤灰矿渣抗压强度尺寸效应强度换算系数

    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研究

    龚皓
    2148-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环氧树脂E51为基体材料,丙酮为稀释剂,通过添加玄武岩纤维,制备出了玄武岩纤维/树脂基复合混凝土,探究了玄武岩纤维掺杂量对复合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玄武岩纤维后,复合混凝土宏观裂纹数量减少,玄武岩纤维在混凝土中横纵交错分布,与凝胶和骨料结合紧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玄武岩纤维掺杂量的增多,复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均先升高后轻微降低,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后增大.当玄武岩纤维掺杂量为0.60%(体积分数)时,复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63和8.90 MPa,在冻融循环100次时,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59.54%,质量损失率最低为1.02%,其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最佳.通过对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可知,相对动弹性模量对于冻融循环的敏感程度更高,更适合用于评估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测试出玄武岩纤维的掺杂量为0.60%(质量分数)的混凝土的预估寿命可达9.84年,较未掺杂的试样提高了51.38%.综合可知,玄武岩纤维的最佳掺杂量为0.60%(体积分数).

    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混凝土力学性能抗冻性能使用寿命

    稀土元素(La、Eu、Ho)掺杂单层WSe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姜冠戈江玉琪郭祥丁召...
    2155-2160,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层二硒化钨(WSe2)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子运输和大面积可扩展性的优秀特性.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稀土元素(La、Eu、Ho)掺杂单层WSe2的结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采用稀土元素(La、Eu、Ho)掺杂使单层WSe2呈现P型导电传输特性,增强了导电性能,展现半金属特性.此外,La、Eu、Ho掺杂后,提高了单层WSe2在红外光区的光探测能力和对可见光的利用率,在深紫外区域也具有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证明了La、Eu、Ho掺杂单层WSe2的电学性质、光学性质和扩大其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单层二硒化钨第一性原理计算掺杂光学性质

    改性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与抗滑性能研究

    马峰邹彦哲傅珍王蒙蒙...
    2161-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并研究其抗滑性能,采用有机硅-聚丙酸酯(silane-modified polyacry-late,SMP)对彩色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color stone mastic asphalt,CSMA)和彩色开级配抗滑表层(color open graded friction course,COGFC)2种混合料改性,借助小型加速加载设备进行对彩色沥青路面进行色彩耐久性评价,并通过三维扫描仪进行路面纹理信息采集,分析路面三维参数与其抗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MP改性剂可有效提高CSMA、COGFC两种混合料的抗磨耗能力,提升彩色沥青色彩耐久性;CSMA及COG-FC路面抗滑性能受到不同三维参数的影响,路面的摩擦系数模型由各自相关因子控制,增加路面暴露的集料数量和使用尖角集料能使彩色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得到提升.

    道路与铁道工程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抗滑性能改性剂

    NiS2/多孔碳纤维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

    王金凯王征宇张佳乐刘智...
    2168-2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长循环稳定、高容量的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实现大规模储能应用的前提之一.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水热硫化的方法制备了均匀分布的NiS2/碳纳米纤维(NiS2/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S2/C电极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64.6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62.7%.其中不可逆容量为322.9 mAh/g,不可逆容量主要由转换反应的部分不可逆及固态电解质(SEI)膜的形成造成的.NiS2/C复合电极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200 mA/g下150次循环后容量仍然维持在519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0.4%.此外,在2 A/g大电流密度下,NiS2/C电极的容量仍高于310 mAh/g表现出出色的倍率性能.借助XRD、SEM及TEM表征,分析发现包裹着NiS2纳米颗粒的碳纤维,作为良好的导电介质,既可以提高NiS2的导电性,也可缓解NiS2脱嵌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使得NiS2/C电极仍能保持自身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另一方面,碳纤维的多孔结构为锂离子提供了通道,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了锂离子输运速率,有利于电池倍率性能.

    碳纳米纤维NiS2静电纺丝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