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功能高分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功能高分子学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林嘉平

季刊

1008-9357

gngfzxb@ecust.edu.cn

021-64253005

200237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功能高分子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以反映我国功能高分子领域的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功能高分子和其它高分子领域具有创新内容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步法合成P4HB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性质

    谭智宇宋红玮沈勇李志波...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4-羟基丁酸酯)(P4HB)为软段、不同异氰酸酯和 1,4-丁二醇(BDO)为硬段,通过一步法合成了一系列可解聚回收的P4HB基聚氨酯(P4HB-TPU).研究了投料比、P4HB的数均分子量、扩链剂BDO含量以及异氰酸酯种类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以及P4HB-TPU的可控解聚与单体回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单轴机械拉伸等对P4HB-TPU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解聚回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投料配方设计中n(—NCO)/n(—OH)为 1.1、异氰酸酯为二环己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HMDI)、P4HB的数均分子量为 1.9×10³时,P4HB-TPU的拉伸强度可达到 37.8 MPa,性能与商用聚己内酯基热塑性聚氨酯(PCL-TPU)相近.随着P4HB分子量的增大,其结晶性使得聚氨酯由弹性体开始向塑料转变.BDO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TPU的力学性能.使用环状对称的异氰酸酯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拉伸强度.在 170℃、200 Pa的条件下,通过对P4HB-TPU热解聚,可以将P4HB解聚为γ-丁内酯(γ-BL)单体,并达到约 98%的单体回收率.

    聚酯聚氨酯聚(4-羟基丁酸酯)闭合循环聚氨酯解聚热塑性聚氨酯

    基于δ-己内酯的多臂星形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和性质

    朱玉玲王丽颖沈勇
    196-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物基单体δ-己内酯(δCL)和L-丙交酯(L-LA)为原料,以三羟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为引发剂,通过一锅法顺序加料方式制备了具有明确结构的(PδCL-b-PLLA)n多臂星形嵌段共聚物.使用小角X射线散射表征了(PδCL-b-PLLA)n的微相分离结构.通过单轴拉伸和循环拉伸实验,研究了拓扑结构对(PδCL-b-PLLA)n多臂星形嵌段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星形嵌段共聚物具有比相应的ABA线形嵌段共聚物更高的断裂强度、弹性回复率以及更低的残留应变;与四臂星形嵌段共聚物相比,三臂星形嵌段共聚物表现出更好的拉伸性和弹性回复性.

    热塑性弹性体嵌段共聚物星形高分子聚酯开环聚合

    全氟乙烯基醚类单体的自由基共聚合、基于"SuFEx"点击反应的后修饰及其性能

    葛玮宋莹莹魏刚董常明...
    205-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在常压和非氟溶剂中通过自由基热引发共聚合制备了 6种全氟乙烯基醚类单体与非氟乙烯基醚类单体的共聚物,然后经"SuFEx"点击反应进行功能化修饰制得聚合物分子刷,进一步通过透析法构筑高含氟量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氟谱(19F-NM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详细表征了含氟聚合物的结构、接枝率及物化性能,证明全氟乙烯基醚类单体与非氟乙烯基醚类单体共聚合得到交替共聚物,与乙酸乙烯酯单体共聚合得到无规共聚物.同时"SuFEx"点击反应可以实现磺酰氟(―SO2F)共聚物侧链的高效接枝.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两亲性氟化共聚物自组装形成了流体力学粒径 120 nm左右的球形胶束状聚集体,且具有较低的临界聚集浓度.

    全氟乙烯基醚氟化共聚物SuFEx点击反应氟化聚合物刷纳米粒子

    丝素蛋白水凝胶的降解速率对其表面黏附细胞增殖的影响

    祝天浩蔡国龙黄亮胥学谦...
    215-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相分离法分别制备了含蛋白酶和不含蛋白酶的两种丝素蛋白微球,并将这两种微球按不同配比包裹至以钌化物光交联的丝素蛋白水凝胶内部,研究该凝胶降解速率对其表面黏附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质量损失法表征水凝胶的降解速率,用扫描电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表征降解速率对水凝胶微观结构和压缩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CCK-8法评估水凝胶降解速率对其表面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丝素蛋白水凝胶的降解使其表面形貌变得粗糙起伏、并逐渐变硬、变脆,当水凝胶内部包裹的不含酶微球和含酶微球质量比为 7∶3时,其表面培养的细胞增殖最快.

    丝素蛋白水凝胶丝素蛋白微球蛋白酶材料降解调控细胞增殖

    第三代紫杉烷靶向控释胶束的制备与性能

    孙琪李欣龚飞荣陆冲...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代紫杉烷结构中含有二氟乙烯基(DFV),该结构可显著降低紫杉烷分子和P-糖蛋白(P-gp)的结合能力,从而减少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外排.相比已上市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紫杉烷药物(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卡巴他赛),第三代紫杉烷具有更强的抗多药耐药性,对肿瘤的抑制效果也更显著.为了实现第三代紫杉烷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控释,合成了一种硫辛酸封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利用固体分散-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包载第三代紫杉烷的还原敏感性聚合物胶束.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验证了药物的包封情况,使用紫外光谱(UV)测定了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考查了胶束的体外稳定性,并研究了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规律、细胞毒性和体内抑瘤效果.结果表明:该胶束的粒径均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还原敏感的药物控释特性,对A549肺腺癌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紫杉醇制剂.

    第三代紫杉烷多药耐药胶束还原敏感靶向控释

    还原响应性卡巴他赛交联前药胶束的制备及评价

    李欣孙琪龚飞荣陆冲...
    2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卡巴他赛(CTX)的C-2 位接枝可交联硫辛酸(LA)制备改构药物CTX-LA,以硫辛酸接枝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聚乳酸-硫辛酸(mPEG-PLA-(LA)4)为辅料,采用固体分散-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包载CTX的载药胶束(CTX-loaded CCMs).通过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等对载药胶束的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进行测试,并对体外药物释放行为、体外细胞毒性、急性毒性和抗肿瘤效果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载药胶束平均粒径为(26.09±0.18)nm,包封率为(97.43±2.34)%,载药量为 8.94%.该胶束稳定性极好,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和还原响应性,可显著降低CTX的急性毒性,药物耐受剂量较CTX市售制剂(Jevtana)提高2倍以上,且抗肿瘤效果显著提升,对A549肺腺癌生长抑制率高达99.06%.

    卡巴他赛还原响应胶束稳定性抑瘤

    增强物理交联提升聚乙烯醇耐湿耐热性能

    马康骁马文中张佑杨海存...
    24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玉米淀粉(CS)和桃胶(PG)协同改性聚乙烯醇(PVA)法,制备了PVA/CS/PG复合膜,考察了 PVA分子量、不同 CS添加量以及 PG添加量(在相同 CS添加量条件下)对PVA/CS/PG复合膜耐湿、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S与PG的羟基与PVA发生了氢键相互作用,PVA/CS/PG复合膜的晶粒尺寸减小,交联密度增加.同时,随着CS和PG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网格尺寸逐渐减小,热稳定性能提升.水蒸气透过测试表明,当w(CS)=2%和w(PG)=2%时,PG/CS/PVA复合膜含水率较未处理原膜提升了11.5%,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43%.

    聚乙烯醇玉米淀粉桃胶网络结构水蒸气透过率氢键

    壳聚糖支架在周围神经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衣振伟林浩东赵黎明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行为安全和免疫原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的多个领域.在神经组织工程中,利用壳聚糖构建不同形式神经工程支架,模拟周围神经天然结构、引导缺损神经再生已成为当前周围神经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不同形式壳聚糖支架(水凝胶、薄膜、微球、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壳聚糖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思路.

    壳聚糖组织工程支架周围神经再生

    PVDF基储能电介质的设计及性能调控相关进展

    林之鸣包志伟李泽锟王炳博...
    26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合物基介电电容器因具有击穿场强高、介电损耗低、自愈性好以及良好的可加工性等优势,成为了电子电力系统中重要的储能元器件.然而,聚合物的相对介电常数和放电能量密度较低,极大地限制了聚合物基固态电容器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因此,提高聚合物相对介电常数,研发高放电能量密度和高储能效率的聚合物基电容器成为了迫切需求.聚偏二氟乙烯(PVDF)以其良好的介电性能和较高的放电能量密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电介质的储能原理出发,综述了近年来PVDF基纳米复合电介质材料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的主要方案:(1)聚合物+无机高介电纳米填料;(2)聚合物+无机低介电纳米填料;(3)聚合物+金属纳米粒子.本文为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基电介质的储能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聚合物基电介质储能性能材料设计高介电纳米填料低介电纳米填料金属纳米粒子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