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李有堂

双月刊

1673-5196

journal@lut.cn

0931-2756301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自1987年以来,本刊陆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 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械制造文摘》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中国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CA-BPNN模型的埋地管道腐蚀速率预测研究

    于扬孙东亮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准确可靠地预测埋地管道的腐蚀速率,融合PCA分析法和多隐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拟方法进行研究.选取陕西省某油气公司的埋地输油管道,构建8维度外腐蚀指标体系,在PCA-多隐层BPNN模型中模拟训练得到结果.通过PCA预处理将外腐蚀指标体系降为3维,以便减少多元素信息带来的耦合影响,模拟得到隐藏层参数最优的BPNN模型,预测腐蚀速率,求出预测值精确度,统计得到改进后方法精确度大于95%的个数是单-BP方法的2.5倍.为了检验PCA-多隐层BPNN方法的鲁棒性,另取20组数据代入验证,再次证实了PCA-多隐层BPNN模型所得的误差更小,更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

    埋地管道腐蚀速率PCA-多隐层BPNN模型

    多四旋翼无人机编队自适应容错控制

    王君李昂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四旋翼无人机在编队控制时受到执行器故障的影响,引起无人机之间跟踪误差的问题,而传统PID控制的固定参数无法适用于四旋翼无人机面临复杂的环境,因此设计了模糊自适应PID容错控制器以及多无人机的滑模协同控制器.首先,针对执行器故障无人机进行系统建模,给定领导无人机的参考轨迹,通过设计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使得执行器故障的无人机跟踪给定轨迹.其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编队协同控制器,控制Follo-wer无人机与Leader无人机之间的距离误差趋近于零,实现期望的编队队形.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超调量小,鲁棒性强,对四旋翼无人机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四旋翼无人机执行器故障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编队协同控制滑模控制

    黑色素瘤图像分割和边缘细化研究

    赵宏王奡隆张陈鹏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色素瘤图像分割在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由于数据集缺乏标注、类别严重不均衡等原因,使得图像分割的精度低,边缘粗糙.因此,提出一种黑色素瘤分割和边缘细化方法,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对黑色素瘤数据集进行分类后,使用弱监督方法提取多个层级类激活图并处理;第二阶段,搭建UNet网络模型对黑色素瘤数据集中的恶性样本进行分割;第三阶段,使用第一阶段增强、叠加得到的类激活图边缘对第二阶段的结果进行边缘细化.在ISIC黑色素瘤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三个阶段的处理,得到的分割图边缘更加细致,平均交并比(mIoU)为86.04%,戴斯相似性系数(Dice)为0.937,杰卡德系数(Jaccard)为0.885.

    图像分类医学图像分割弱监督学习黑色素瘤图像边缘细化

    基于网络节点极大团的社团检测算法

    卢鹏丽杨亚磊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团结构检测有助于揭示复杂网络的结构-功能特性,目前已有的社团检测算法在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分辨率限制、节点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先验参数等问题.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节点极大团的社团检测算法(BMC).BMC算法将网络中的节点极大团设为初始节点群组,依据提出的极大团局部相似度和局部团组关系对节点群组进行分级聚类合并,以此挖掘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针对在社团结构挖掘过程中出现的节点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模块度矩阵提出了模块隶属度对网络中的单邻居节点和重叠节点进行优化.为了验证BMC算法对网络社团结构挖掘的准确性,在5个真实网络数据集上与5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通过3种衡量指标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BMC算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网络中的社团结构.

    复杂网络社团检测极大团模块度矩阵

    一种低串扰近零超平坦色散七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

    范世卓侯尚林雷景丽
    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七芯低串扰近零超平坦色散液体填充光子晶体光纤,利用有限元法模拟计算了色散、芯间串扰和弯曲损耗等性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多芯光纤在实现近零宽带超平坦色散的同时,显著抑制了芯间串扰和弯曲损耗.在波长为1.38~1.74 µm时,色散值介于0±0.5 ps/(km·nm)之间,且色散斜率介于0±0.02 ps/(km·nm2)之间.芯间串扰在C+L波段的最大值低于-84.09 dB/100 km,并且弯曲损耗值满足ITU-T建议的G.654光纤在125μm包层直径中对七芯光子晶体光纤的要求.

    空分复用色散平坦芯间串扰弯曲损耗多芯光纤

    近断层地震动下多跨简支梁桥地震响应及减震研究

    李旺平杨雄焦应乾裴银海...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近断层地震动下多跨简支梁桥的地震响应及其减震措施,以1座4跨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选取3组分别考虑滑冲效应、向前方向性效应及无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和1组远断层地震动作为输入,分析主梁、桥墩和支座等的响应和损伤.发现速度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对桥梁纵横向的位移均有放大作用,既会增加桥墩和支座的损伤程度,也会增加梁间纵向碰撞次数和碰撞力峰值.为此提出"防屈曲支撑(BRB)+粘滞阻尼器"的组合减震系统,并对粘滞阻尼器的布置形式和参数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减震方案可有效降低桥墩和支座的损伤、减小主梁纵向位移;且阻尼器布置在主梁与桥台间更有利于减震控制;建议粘滞阻尼系数C梁间取3000 kN·s/m,台梁间取4 000 kN·s/m,速度相关系数α取0.4.

    简支梁桥近断层地震动地震响应组合减震系统损伤控制

    考虑冠梁的桩锚支护边坡试验与数值模拟

    陈长流杜江涛叶帅华陶晖...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兰州港务区桩锚支护边坡实例为依托,通过无线自动化监测与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桩锚支护在未设冠梁(填土过程)阶段和设置冠梁(运营期间)阶段的支护结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未设冠梁阶段,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桩身弯矩、锚杆轴力和边坡位移逐渐增大;冠梁设置后,可有效地减小桩身弯矩和锚杆轴力并且对桩顶附近土体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对边坡顶部位移的约束效果最为显著,边坡位移的影响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小,也明显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随着运营期内支护结构与边坡土体应力的相互调整,两者的内力与位移趋于平稳变化.该试验可为西北黄土地区桩锚支护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桩锚边坡冠梁现场监测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咬合桩支护深基坑数值分析

    董和平董建华吴晓磊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利用刚度等效原则对咬合桩支护深基坑进行等效.对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坑底隆起变形、支护结构位移及支撑轴力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度等效原则进行咬合桩支护分析能够反映基坑的变形特征,数值分析得出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变形结果与实际监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基坑实际施工的指导.

    基坑开挖咬合桩支护数值模拟坑底隆起变形

    某超深圆形基坑围护结构优化分析

    赵一行詹刚毅李敏梁新欢...
    129-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佛山市某超深圆形工作井围护结构设计问题,结合地层特点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手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对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进行优化分析,探讨相同条件下基坑稳定性随着围护结构厚度及嵌固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挖面入岩的超深圆形基坑自稳性好,从经济角度考虑,围护结构嵌岩不宜深;足够刚度的内衬墙基础上,较薄的地连墙嵌固很浅也可检算通过,且有较大安全富余,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超深圆形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稳定性

    FRP筋与水泥浆界面粘结滑移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王正振梁锦添戴国亮周勇...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FRP筋与水泥浆的粘结特性与不同因素对其粘结行为的影响.以有限元软件中的Cohesive单元模拟FRP筋与水泥浆之间的界面粘结滑移,以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模拟水泥浆体的损伤与破坏行为.按试验工况及加载条件建立FRP筋-水泥浆界面粘结滑移模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FRP筋类型、直径、长度等因素对界面粘结行为、粘结应力分布和破坏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纤维材料的粘结性能差异较大;增大粘结长度、筋材直径能够提高极限承载力;在加载过程中,FRP筋体轴力主要分布在加载端,随着荷载增加,靠近加载端的筋体轴力增幅大于粘结段末端;拉拔荷载达到峰值时,界面粘结单元开始破坏、界面粘结单元发生损伤,粘结强度不断下降;随着粘结-滑移曲线进入下降段,界面粘结作用逐渐失效,构件完全破坏.

    FRP筋水泥浆粘结性能有限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