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李有堂

双月刊

1673-5196

journal@lut.cn

0931-2756301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兰工坪路287号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兰州理工大学学报》为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兰州理工大学主办。创刊于197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辟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化工与轻工、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数理科学等栏目。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自1987年以来,本刊陆续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美国《数学评论》(MR)、 德国《数学文摘》(Zbl)、《中国化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机械制造文摘》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是中国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2005年荣获“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蒙特卡罗策略梯度的雷达观测器轨迹规划

    陈辉王荆宇张文旭赵永红...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目标跟踪过程的雷达观测器轨迹规划(OTP)中,针对马尔可夫步进规划智能决策问题,在离散动作空间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特卡罗策略梯度(MCPG)算法的雷达轨迹规划方法.首先,联合目标跟踪状态、奖励机制、动作方案和雷达观测器位置,将OTP过程建模为一个连续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提出基于MCPG的全局智能规划方法.其次,将跟踪幕长内的每个时间步作为单独一幕来进行策略更新,提出基于MCPG目标跟踪中观测器轨迹的步进智能规划方法,井深入研究目标的跟踪估计特性,构造以跟踪性能优化为目的的奖励函数.最后,对最优非线性目标跟踪过程中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OTP决策仿真实验,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目标跟踪雷达观测器轨迹规划策略梯度奖励函数

    具有访问约束和数据丢包的网络化系统H∞鲁棒控制

    祝超群姚兴启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同时存在访问约束和数据丢包的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了H∞鲁棒控制方法的设计问题.首先,采用Bernoulli随机过程来描述系统的数据丢包过程,并根据介质访问约束的随机访问机制建立了离散时间马尔可夫跳变系统模型;其次,通过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MI技术导出闭环系统随机稳定的充分条件,并设计了相应的H∞鲁棒控制器,使得闭环系统随机稳定并具有给定的H∞性能;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网络化控制系统介质访问约束数据丢包H∞鲁棒控制

    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风电功率预测特征选择方法

    吉丽萍黄景涛李一凡牛钢...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功率波动性强、随机性大,机组监测数据变化复杂.为了提高风电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度量融合(MIMF)的风电功率预测特征选择方法.在对决策树、L1正则化和递归特征消除这三种典型的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决策树可以清晰表达特征的重要性、Li正则化避免过拟合和递归特征消除考虑特征间相关性的特点,通过将这三种方法所选特征取合集并依据各特征相关性选出用于风电功率预测的特征集,构造了一种融合决策树、L,正则化和递归特征消除三种特征选择内在信息度量的特征选择方法,对所构建的融合多信息度量的特征选择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在某风电场实测数据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单一特征选择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风电功率的预测精度.

    特征选择信息融合相关性功率预测

    基于文桥振荡器的高Q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李永安曹剑馨侯婧嫱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单电阻调谐的文桥振荡器出发,首先导出该振荡器的振荡条件和振荡频率,然后给出了二阶带通滤波器的两种设计方案.第一种设计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极点频率的单电阻调节,第二种方案的优点是极点频率和品质因数可正交调节.两种方案均可实现两个带通输出,均可调节电阻使电路振荡,而且振荡条件和振荡频率均可分别调节.通过计算机仿真证实了所设计的电路正确有效.

    高Q带通滤波器集成运放文桥振荡器

    基于微波光子的带内全双工自干扰消除系统

    李珑薛小庆刘婷陈博...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突破传统射频自干扰消除技术受频率、带宽、抗电磁干扰等电子瓶颈的限制,满足未来无线通信及雷达系统的发展需求,设计一种基于偏振复用马曾调制器(PDM-MZM)的微波光子自干扰消除方案,通过引入一个与自干扰信号同频、等幅、反相的参考信号在光域与自干扰信号直接抵消.除了具有自干扰消除和下变频功能外,该方案还可用于矢量信号的IQ解调,在IQ解调时灵活调整两路中的偏振控制器,可使IQ两路信号幅度严格相等,相位严格正交,进而消除IQ幅度不均衡对全双工系统接收端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自干扰信号的消除深度可达到72 dB以上,系统的三阶无杂散动态范围可达到95.2dB·Hz2/3,增益为-16.2 dB.该方案具有大带宽、可调谐、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体积小、损耗低等优势,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微波光子自干扰消除电光调制消除深度I/Q解调

    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韧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韩建平韩维丽文旭皓牛昌林...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掺量是影响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SFRSCC)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钢纤维掺量对SFRSCC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6组不同纤维掺量的试块,进行工作性能和轴心受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能够有效延缓裂缝发展,提高混凝土峰值应变,等效抗压韧性指数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钢纤维的掺加使得新拌合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与流变特性相关的SFRSCC形状因子λ值低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SCC).钢纤维的掺加对SFRSCC抗压强度的影响不大,且随着纤维掺量增加,抗压强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轴心受压抗压强度抗压韧性

    渭河流域浅层包气带土体温度分布规律及变化模式

    丑亚玲刘强朱树顺姚洪林...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降雨量、空气湿度等气象要素决定浅层土体温度的变化.以黄土高原渭河流域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区域,建立野外观测站,对该区域浅层包气带土体温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现场监测和理论分析发现土体温度分布规律及变化模式如下:气象要素只对变温带的土体的温度有影响,且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变温带土体温度的主要因素,土层越深,其影响程度越小;相位随着土体的深度呈线性平移,即土体温度是存在滞后效应的,经分析,土体在地下深度760 cm处的温度曲线的相位与地表处正好相反,此处温度恰好滞后于地表半年时间.通过监测数据预测该地区恒温带深度为1 193 cm,恒温带温度为13.152 ℃;在计算土体温度理论滞后时间时将土体的热扩散系数看作是一常数,导致土体温度滞后时间的理论值与实测值有所差异,随着土层的加深,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

    浅层包气带土体温度变温带滞后效应分布规律变化模式

    地连墙内撑支护体系支撑有效刚度计算方法

    郭雪源张明聚武立伟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连墙内撑支护体系,综合考虑内支撑的初始挠曲、支撑杆件压弯二阶效应、支撑与地连墙的相互作用和地连墙变形等因素,建立内支撑的有效刚度计算方法.以北京地铁某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在ABAQUS有限元建模中分别引入现行规范支撑刚度和支撑有效刚度,进行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支撑有效刚度计算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基坑支护体系的实际受力、变形状态.

    基坑工程地连墙内支撑内支撑刚度有效刚度

    基于IDA方法的带可替换耗能梁段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研究

    殷占忠李鑫炜冯大哲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带可替换双槽钢型剪切耗能梁段偏心支撑钢框架中耗能梁段的截面尺寸、梁段长度、加劲肋个数以及结构层数对于结构影响系数R和位移放大系数Cd的影响,通过OpenSees有限元软件对18个不同参数的模型进行增量动力时程分析(IDA),得到各模型的结构影响系数和位移放大系数.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耗能梁段的构造参数,能够提高带可替换双槽钢型剪切耗能梁段防屈曲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能力以及变形能力,给出R和Cd的建议值,为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影响系数的研究提供参考.

    可替换双槽钢型剪切耗能梁段增量动力分析结构影响系数

    基于位移反分析的深基坑渗流-应力耦合研究

    汤小林董建华吴晓磊王璐...
    139-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市某深基坑开挖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反分析程序得到土体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渗流条件下分层开挖对基坑变形影响,主要分析了基坑底部土体隆起、开挖后基坑变形、地下连续墙变形,同时改变强渗透性土层的渗透系数分析基坑的变形情况.运用反分析程序与有限元软件结合的形式对实际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反分析程序与有限元软件结合计算的基坑变形情况更接近实际情况,强渗透性土层渗透系数变化时对基坑底部土体隆起的影响最大.

    反分析渗流深基坑有限元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