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金融
甘肃金融

李文瑞

月刊

1009-4512

gsjrbjb@163.net;gsjrbjb@163.com

0931-880086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98号

甘肃金融/Journal Gansu Finance
查看更多>>《甘肃金融》是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管,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金融》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金融学术交流的区域性权威平台,在经济金融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金融》坚持宣传金融方针政策,研究金融工作实务的办刊理念,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大量登载具有政策性、学术性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及时报道金融机构重大活动,为读者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前沿和改革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较高权威性的渠道和平台,易纲、夏斌、巴曙松、王松奇等经济学家独家为本刊多次撰文。《甘肃金融》发行量不断扩大,年发行量超过10万册。从“中国知网”反馈的2009年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数据看,当年《甘肃金融》的电子版机构用户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对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端用户,个人读者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甘肃金融》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甘肃金融编辑部 2011年5月18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系省之大计 作答八项战略服务 发挥保险在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的保障作用

    余素红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甘肃省情民情社情实际,从两方面阐述了中国人保财险甘肃省分公司的保险实践之路.具体有:一是通过服务现代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自立自强、增进民生福祉、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区域发展和"一带一路",打造八项战略服务甘肃新实践;二是通过强化经营政治导向以筑牢金融保险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决守护"国之大者"以提高保险服务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聚焦实体经济需求以增强保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烟火气"、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以助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以进一步优化保险营商环境、践行风险减量服务以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等,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

    保险工作保险服务风险保障保险补偿机制

    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探究

    王园园高静
    7-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准备日益成熟.文章基于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构成内容、特殊性质、模式类型,分析当前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现状和困境主要是要素困境、理性困境和认同困境,从而制约着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和效果,并从输入端、中介端和输出端三个维度出发来探讨绿色金融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路径,以实现绿色金融与乡村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乡村产业走向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绿色金融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路径

    绿色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效果评析——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数据

    徐立新朱雄杰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现阶段我们应该将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而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金融工具,已经被放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章基于我国2015-2022年五省八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效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发现了我国各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绿色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以期为政府将试验区成果推向全国、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绿色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模型

    金融科技、绿色信贷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劳子良黄小燕戚广燕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2-2021年15家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面板数据,采用绿色信贷比率、金融科技水平等相关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运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金融科技对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对资产负债率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供给、优化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落实绿色低碳实际行动等建议.

    绿色信贷金融科技城市商业银行

    环境规制能否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融资支持与技术支持的视角

    陶蕾孟志平樊园园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环境政策对生产率产生作用的过程中,实体企业部门的转型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而转型决策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资金支持情况.本文聚焦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入实体经济融资获得情况即社会融资规模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水平的环境规制促进GTFP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对环境规制与GTFP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强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金融和技术支持作用提供依据.

    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社会融资规模技术创新

    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赵芷仟
    37-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1)新《环保法》显著提升了重污染企业ESG表现,且影响具有持续性;(2)新《环保法》通过提高外部监督强度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升重污染企业ESG表现;(3)新《环保法》对非国有重污染企业、"两职合一"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大;(4)新《环保法》提升了重污染企业ESG表现,有利于提高重污染企业的市场价值.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强化执法力度、提高外部监督强度、引导重污染企业转变发展理念、政府部门应统筹兼顾等建议.

    ESG新《环保法》外部监督绿色技术创新

    加速硅谷银行破产的"无固定期限存款"久期"跳跃"在中国会发生吗?——基于中国上市中小银行和硅谷银行的比较分析

    景文宏邓廷波田文瑶
    44-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欧美银行风险事件爆发的原因,对照硅谷银行破产成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及风险状况,指出在资产负债结构方面:硅谷银行整体失衡,我国中小银行相对稳定,但仍需警惕期限错配;在盈利模式方面:硅谷银行以投贷联动为主,我国中小银行盈利方式相对多元化;在资产质量方面:硅谷银行看似极其优秀,实则"虚高",我国中小银行整体相对平稳,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最后提出选择稳定可持续客户群、优化风险资产配置、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重塑科创金融专营机构的市场定位等相关对策建议.

    硅谷银行"无固定期限存款"中小银行

    商业银行金融生态圈构建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魏忻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开放银行作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受到持续关注.本文基于开放银行的概念和实践情况,对于开放银行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梳理了其阶段性特征,提出下一步通过开放银行构建金融生态圈的框架、路径及建议.研究认为:开放银行应以构建开放金融生态圈为目标,这不仅是开放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商业银行寻求新发展模式和业务突破的客观要求;开放银行新的发展阶段应将重心从开放平台建设转移到开放金融生态构建上,并从业务框架和系统框架双向发力,通过保持战略定力、完善顶层设计、数据化全场景运营、加强风险控制、夯实人才队伍等手段推动开放银行高质量发展.

    开放银行金融生态圈金融科技开放生态数字化转型

    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责任建构——以美国保险法为例

    杨志勇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行为屡见不鲜.由于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地位悬殊,保险人基于对利益的追求,常发生无正当理由拒绝赔付或者拖延赔付的行为.基于传统违约责任的局限性,并不能对保险人造成震慑力,不利于保险业的长远发展.美国制度中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法律责任由传统的违约责任扩建至侵权责任,同时扩大损害赔偿范围,确立恶意标准等规定对于我国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侵权责任违约责任恶意不当理赔

    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与零工经济

    王超萃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就业形态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关于零工经济形成机制及其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结合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了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与零工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经济发展水平是零工经济产生的基础,较高的人均GDP有利于零工经济的出现和发展;(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支持和数字技术为零工经济提供支撑,是零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为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应在充分发挥经济集聚效应的同时,制定落实相关产业政策,注重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合作,减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零工经济人均GDP数字普惠金融probit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