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金融
甘肃金融

李文瑞

月刊

1009-4512

gsjrbjb@163.net;gsjrbjb@163.com

0931-8800860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698号

甘肃金融/Journal Gansu Finance
查看更多>>《甘肃金融》是甘肃省金融学会会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经济类学术理论公开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主管,甘肃省金融学会主办。经过30年的发展,《甘肃金融》已经成为甘肃省经济金融学术交流的区域性权威平台,在经济金融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甘肃金融》坚持宣传金融方针政策,研究金融工作实务的办刊理念,积极发挥金融政策宣传主渠道作用,大量登载具有政策性、学术性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及时报道金融机构重大活动,为读者群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理论前沿和改革趋向提供了一个有较高权威性的渠道和平台,易纲、夏斌、巴曙松、王松奇等经济学家独家为本刊多次撰文。《甘肃金融》发行量不断扩大,年发行量超过10万册。从“中国知网”反馈的2009年学术期刊发行与传播统计数据看,当年《甘肃金融》的电子版机构用户分布全球1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对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等高端用户,个人读者遍布27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甘肃金融》荣获“中国北方优秀期刊”称号。 甘肃金融编辑部 2011年5月18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最大限度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正外部性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朱立新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中信金融资产甘肃省分公司为例,介绍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获取经济效益、追求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处置不良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和推动金融创新等形式为社会带来了正外部性.指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聚焦职责使命,以实现政治责任、社会收益与企业收益的统一为目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合理平衡社会收益与企业直接收益,最大化发挥正外部性,以实现社会收益最大化.进一步,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能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循环.

    高质量发展正外部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社会收益

    要素价值视域下数据资产化路径研究

    郝治军
    6-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正加快进入数字经济新时代,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提速数据要素资产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文章对数据资产化路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数据资产化过程实际上就是赋予数据资源信息属性、法律属性和经济属性的过程,数据资产化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资源入表、数据产品研发、流通与交易三大部分.从信息、技术与硬件壁垒,数据安全与伦理,数据资产化理念与动力,数据资产化能力提升等方面分析了现阶段数据资产化的瓶颈和不足.最后,文章从加速技术与人才储备、构建全方位的数据资产化生态体系和发展隐私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积极参与数据资产化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全面提升数据产品与业务监管能力等方面对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化进程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数据要素价值数字经济数据资产化

    科创金融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

    陈芳平曾继慧
    11-1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产业正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全球产业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结合全球形势与历史镜鉴,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随着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科创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塑造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壮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本文基于经典理论,探讨科创金融与未来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科创金融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理论机制及路径框架.这一框架不仅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而且通过路径分析,验证了相关理论的有效性.基于科创金融与未来产业的发展现状,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构建未来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提供参考.

    科创金融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

    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童长凤田秀楠陈少萍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地产贷款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比较高,不确定的房地产政策既会影响存量房地产贷款的质量,也会影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投放,这些都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本文利用29个省份(不包括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共计296家商业银行样本,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数据,检验了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被动风险承担,降低主动风险承担.在传导渠道方面,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冲击会通过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进而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本文研究为政府综合施策加强房地产政策调控,阻断企业风险向金融部门的传导提供了依据.

    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偿债能力

    房地产信贷存量是否会引起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积累?——基于"双支柱"政策调控的视角

    张喜玲左璐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2011-2022年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房地产贷款存量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双支柱"政策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房地产贷款存量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呈现正U型趋势;(2)"双支柱"政策在房地产贷款存量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3)房地产信贷存量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在银行性质、行业规模以及经济周期方面存在异质性,相较于非国有银行和规模较小银行,房地产贷款存量对国有大行和规模较大股份制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有效.同样,经济衰退期相较于经济扩张期,房地产贷款存量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根据结论提出完善细化政策框架、坚持"疏堵结合"的方法以及加大防范风险的"堤坝"等政策建议.

    银行系统性风险房地产信贷存量"双支柱"政策

    共同富裕背景下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基于PVAR模型的研究

    骆飞何亮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PVAR模型通过脉冲模拟冲击的方法来识别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一方面,金融发展中规模即"量"的增加可以在短期内明显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中金融效率即"质"的提升在长期上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因此,政府应采取措施来提高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以改善城乡消费差距的问题.

    金融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差距PVAR模型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及优化路径探讨

    李昕睿张斌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对江苏省经济包容性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文章从经济质量、社会民生、城乡统筹、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估体系,探讨江苏省各地级市、各地区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江苏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总评价与经济质量、社会民生分维度评价均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苏南地区经济质量最好,苏中地区社会民生表现最优,苏北地区在城乡统筹、可持续性方面相对突出.据此,提出江苏省可通过引导要素配置升级城乡配套设施等方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综合创新能力、丰富城市功能构建智慧治理体系等,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增长生态环境

    转型金融支持能源转型的路径研究

    周彩南雷小宁王丽娟董秋丛...
    48-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型金融作为绿色金融的延伸和补充,对推动我国能源低碳清洁化转型,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总结了转型金融支持能源转型的优势、潜力与国际经验,指出我国转型金融支持能源转型实践中存在转型金融制度标准亟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经验、金融工具结构单一、转型项目数据信息收集难度大等难点挑战,并分别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三个维度提出了加强转型金融顶层设计,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服务,防范转型风险滋生、增强高碳企业转型主动性,提升转型效率等路径建议.

    转型金融能源转型金融支持

    甘肃省ESG可持续发展现状、挑战与发展前景

    张馨予
    52-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治理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在ESG理念影响下,甘肃省近年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同时,改善重点领域环境质量,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加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面对仍然存在的发展难题,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符合甘肃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对于破解甘肃省发展难题具有理论意义.因此在充分理解ESG理念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总结甘肃省的发展成果及现状,就甘肃省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公共服务、提升治理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ESG理念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

    绿色金融背景下碳排放权担保融资监管的法律问题及应对

    陈欢梁若楠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排放权担保是绿色金融背景下发展出的一种新型财产担保,有益于促进企业减排,也有利于企业利用碳资产获得收益和增信,解决融资困难.目前我国碳排放尚未进入平台期,加之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经济转型等现实因素,碳排放权担保市场总体上面临着较大挑战,突出表现为碳排放权属性尚未明确、碳排放担保方式尚未明晰、碳排放权担保监管部门和方式缺失等,据此,提出碳排放权担保融资监管问题的破解之道应聚焦于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明确登记公示、健全法治保障等.

    绿色金融碳排放权融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