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猕猴桃产业现状及"十五五"发展建议

    李大卫黄文俊钟彩虹
    2149-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猕猴桃原产于中国,但产业兴起于新西兰.相比较全球百余年的猕猴桃发展历程,中国自1978年开始历经46年,完成了全国猕猴桃野生种质资源普查、建立了自主品种培育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生产技术体系,支撑了中国猕猴桃产业规模十几年稳居全球首位且仍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至2024年中国猕猴桃结果面积已达20万hm2,年产量超过380万t,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乡村经济振兴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将为"十五五"期间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参考.

    猕猴桃产业现状发展建议

    猕猴桃育种研究进展

    齐秀娟王然张敏林苗苗...
    2160-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绝大多数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原产地,丰富的种质资源孕育了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国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然而猕猴桃雌雄异株、倍性复杂、高度杂合、育种周期长等特征是育种的难点,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猕猴桃产区出现的土壤盐渍化以及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对育种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培育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是突破我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通过总结国内外猕猴桃引种及资源利用过程、育种途径、新品种选育目标及育成品种,论述高效育种技术开发基础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重点与方向,以期为我国猕猴桃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猕猴桃品种种质资源高效育种技术

    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株花性状变异分析

    罗敏敏汪志王晓宇高磊...
    2173-2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株花性状变异程度,为有效利用金怡猕猴桃雄株资源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金怡猕猴桃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品种.以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120份雄株资源为试验材料,统计雄花花药数、单花药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并分析其变异特点.[结果]雄株花药数、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分布区间分别为31.50~99.40个、6.08万~19.17万粒·花药-1、1.00%~86.24%,变异系数分别为18.21%、22.63%、64.17%;3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经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中萌发率特征向量值最大,贡献率为43.16%.雄花性状综合表现较好的为JY-402、JY-275、JY-212、JY-403、JY-260.[结论]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株花性状变异丰富,为猕猴桃雄株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JY-402、JY-275、JY-212、JY-403、JY-260可以作为中华猕猴桃优良授粉雄株的候选资源,其中JY-402综合性状最佳,可重点关注.

    金怡猕猴桃实生后代雄花性状花药数花粉量花粉萌发率变异分析

    对萼猕猴桃多样性分析及其性别鉴定

    莫沙石深深田洁朱佳慧...
    2182-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萼猕猴桃是一种新型耐涝营养系砧木,生产中发现雄株作为砧木效果更好,其种质多样性分析可为选育雄性耐涝对萼猕猴桃砧木提供参考.[方法]以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为材料,根据表型性状及7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基因型进行多样性分析;同时使用性别相关分子标记进行性别鉴定,并观察其中开花的34份对萼猕猴桃的花朵形态以验证标记鉴定结果.[结果]所用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在7个SSR标记位点上共扩增出69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9.86,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1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26,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值分别为0.994和0.686.性别相关标记共鉴定出雌株18份,雄株43份;根据34份单株的花器官形态鉴定,发现有13份雌株和21份雄株(标记鉴定结果为9份雌株和25份雄株),标记与表型鉴定的一致性为79.14%.[结论]62份对萼猕猴桃种质多样性丰富,结合植株表型性状和DNA标记基因型可有效地鉴定对萼猕猴桃种质,可为进一步选育优良对萼猕猴桃雄性营养系砧木提供工具和材料.

    对萼猕猴桃SSR毛细管电泳聚类分析性别鉴定

    猕猴桃FAD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杨彩宁张雨培杨聪聪陈金印...
    2195-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并鉴定猕猴桃FAD基因家族成员,探究FAD基因在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香气物质合成前体不饱和脂肪酸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并分析猕猴桃FAD基因家族成员,采用质构仪和气相色谱仪测定硬度和脂肪酸含量,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FAD在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在红阳猕猴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26个FAD基因,分为6个亚族;该家族大多为碱性蛋白,大部分定位于内质网中;这些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种内共有9对串联重复基因和22对片段重复基因;在其启动子区域上发现大量的光响应元件、植物激素响应元件、逆境胁迫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相关元件;表达模式分析和qPCR验证实验表明,AcFAD2.2表达量均随着成熟而不断显著上调;采后成熟过程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不断显著下降,双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则不断显著提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含量在成熟早期和中期无显著差别,而在后期显著降低;猕猴桃硬度采后出现快速下降,存在明显的后熟过程,此过程会形成特征香气酯类物质,而亚油酸又是酯类香气物质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质.[结论]共鉴定了26个猕猴桃FAD基因成员,并筛选出了1个诱导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中亚油酸合成和积累的关键酶基因AcFAD2.2,亚油酸含量的增加伴随着猕猴桃后熟散发特征性香气,为进一步探究FAD基因参与猕猴桃采后成熟过程不饱和脂肪酸转化和香气合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猕猴桃FAD基因家族不饱和脂肪酸香气合成基因表达

    三个多倍体猕猴桃基因组Survey分析及系统进化研究

    周嘉王飞飞仲伟敏齐勇...
    2214-2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多倍体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特征,并分析其在猕猴桃属植物中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组装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流式细胞术分析中华猕猴桃AcD2301(Actinidi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cD2302(Actinidia arguta)、对萼猕猴桃AcD2303(Actinidia valvata)染色体倍性,利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Survey分析,并基于SNP构建15种猕猴桃属植物系统进化树.[结果]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分别为四倍体、四倍体、六倍体,与survey分析结果一致.K-mer分析预测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单套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626 Mb、668 Mb、585 Mb,杂合度为3.00%、3.30%、8.06%,重复序列比例为43.70%、45.30%、40.70%.系统进化树显示软枣猕猴桃与对萼猕猴桃亲缘关系较近,且均从中华猕猴桃独立进化而来.[结论]分析了中华猕猴桃AcD2301、软枣猕猴桃AcD2302、对萼猕猴桃AcD2303的染色体倍性、基因组大小和系统进化关系,为将来开展多倍体猕猴桃全基因组测序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猕猴桃多倍化和系统进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猕猴桃基因组survey分析基因组大小系统进化

    红阳猕猴桃盐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朱润洁闻蒙蒙郎红珊段好鑫...
    2224-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盐处理对红阳猕猴桃生理生化特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揭示该品种猕猴桃的抗盐性.[方法]以红阳猕猴桃苗为试材,NaCl浓度分别为0、50、100、150和200 mmol·L-1,处理10 d后测定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盐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维生素C(VC)含量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RT-PCR分析发现,盐胁迫下乙烯受体、褪黑素响应、ABA反馈调节、渗透胁迫响应和活性氧(ROS)生成基因被诱导表达;ABA分解代谢和VC合成基因的表达被抑制.[结论]红阳猕猴桃幼苗可有效调节100 mmol·L-1及以下的NaCl盐胁迫,试验结果为盐碱地种植猕猴桃提供了理论参考.

    红阳猕猴桃盐胁迫生理生化指标基因表达

    山梨与中华猕猴桃种间杂交群体的抗病性评价及抗病机制的研究

    贺迪钟彩虹朱佳慧潘慧...
    2235-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产业面临的毁灭性病害,筛选抗性猕猴桃种质资源,可为抗病育种与品种改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离体枝条接种的方法,连续两年对山梨63101与中华猕猴桃磨山雄7号杂交群体进行溃疡病抗性鉴定;选取19份抗病性存在差异的种质,进一步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叶片组织结构与气孔特征,并测定叶片中总酚、可溶性糖、木质素含量等,筛选与溃疡病抗病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84份种质资源中含抗病种质67份(占比79.76%)、耐病13份(占比15.48%)、感病3份(占比3.57%)、高感1份(占比1.19%).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和长度与抗病性呈显著负相关,总酚、可溶性糖及木质素含量与抗病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宽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与枝条抗病性不相关.[结论]筛选出67份抗病种质资源,证实叶片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木质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酚含量等6个指标可作抗性评价指标,为猕猴桃品种的抗病杂交选育及快速抗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猕猴桃溃疡病种质资源抗性评价生理生化指标

    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果实留树后熟期间品质动态变化与评价

    郑珂昕廖光联叶斌贾东峰...
    2250-2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具有生理成熟后不易落果的特性.探明其果实留树后熟期间的品质变化,为猕猴桃的留树后熟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从果实生理成熟期开始,每隔10 d随机采集果实,直至果实皱缩不宜食用.果实运回实验室后立即测定其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赣绿1号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最佳留树时间.[结果]赣绿1号果实留树后熟期间,单果质量和硬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23.72%和90.51%;抗坏血酸、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各色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抗坏血酸与可滴定酸含量(w,后同)在盛花后192 d达到峰值1282.22 mg·100 g-1、1.26%;可溶性固形物与可溶性糖含量在盛花后210 d达到峰值18.41%、10.87%;盛花后210 d各色素含量迅速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盛花后192~210 d的果实品质最佳.[结论]赣绿1号果实留树后熟期间,果实外观指标均呈现下降趋势,内质品质呈现先增后降趋势,留树21~39 d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毛花猕猴桃赣绿1号留树后熟果实品质主成分分析

    毛花猕猴桃成熟期果实品质和蔗糖代谢特征分析

    贾东峰钱基权高欢廖光联...
    2261-2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大的原因,以挖掘毛花猕猴桃果实蔗糖代谢关键酶和关键基因.[方法]以高糖型赣绿1号和低糖型赣绿6号毛花猕猴桃品种为研究材料,测定果实生理成熟期外观指标;测定软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组分含量、甜度值、蔗糖代谢酶活性和代谢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蔗糖磷酸合酶活性及其编码基因AeSPS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蔗糖是引起毛花猕猴桃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蔗糖磷酸合酶是影响果实成熟期蔗糖代谢的关键酶,推测其编码基因AeSPS是调控果实成熟期蔗糖合成的关键基因.

    毛花猕猴桃可溶性糖蔗糖糖代谢蔗糖磷酸合酶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