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源多胺对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发生的作用

    王果刘耀婷李焕苓李芳...
    2135-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多胺[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对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的作用,为揭示多胺在荔枝离体再生中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在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过程中添加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环己胺(Cha)],比较不同处理下妃子笑荔枝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诱导差异.[结果]低浓度多胺或高浓度多胺合成抑制剂促进愈伤组织增殖,愈伤组织增殖量达显著水平,胚性愈伤组织(EC)与非胚性愈伤组织(NEC)颜色状态界限更加明显.与对照相比,经过多胺处理增殖的愈伤组织乳白胚诱导数及萌发率均降低,而多胺合成抑制剂处理增殖的愈伤组织乳白胚诱导数及萌发率随着多胺合成抑制剂浓度升高而升高,当Cha质量浓度为200 mg·L-1时,乳白胚数量最多,达960个·g-1,萌发率29.41%;当D-Arg质量浓度为700 mg·L-1时,乳白胚萌发率最高,为32.35%,胚数量为450个·g-1.体胚诱导培养基上添加多胺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体胚诱导作用差异较大,Spd促进体胚发生作用较明显,当Spd质量浓度为20mg·L-1时,乳白胚数量为590个·g-1,萌发率为30.30%.体胚发生培养基上添加Cha或高浓度D-Arg抑制体胚发生,而添加低浓度D-Arg则促进体胚发生.[结论]在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上添加3种多胺可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并保持胚性,且抑制原胚发生,而Cha及高浓度D-Arg促进原胚发生.体胚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Spd促进体胚分化.

    荔枝愈伤组织体胚发生植株再生多胺

    梨树对白粉病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

    曹素芳王玮赵明新曹刚...
    2148-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梨树对白粉病的抗性与叶片结构的关系.[方法]2018-2020年连续调查8个梨树品种田间白粉病的发生程度,室内观测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和茸毛密度、蜡质含量、比叶重及横切面组织结构特征.[结果]不同梨树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抗性品种间叶片的气孔密度、比叶重差异不显著,与品种抗病性无关;不同抗感品种间蜡质含量不同,抗病品种叶片的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不同抗性品种间茸毛数量不同,抗性品种叶背面没有茸毛,感病品种没有茸毛的病情指数低,有茸毛的病情指数高,茸毛的数量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叶片的显微结构特征差异显著.[结论]不同梨树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水平不同,梨树叶片蜡质含量及茸毛密度可以作为梨树白粉病抗性鉴定的主要参考指标.

    梨树白粉病叶片结构抗病性

    桑小头木虱对不同颜色的趋性

    卢芙萍耿涛武华周娄德钊...
    215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利用趋光性精准诱杀桑小头木虱成虫,并最大限度降低对天敌的影响,对其成虫最具吸引力的颜色及其虚拟波长、最佳悬挂方式及对天敌昆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在田间对10种颜色色板进行筛选的基础上,通过将Dan Bruton的虚拟波长与RGB值的函数关系转换,进一步细化最具吸引力的颜色及其虚拟波长(565、570、575、580、585、590、595 nm),制作色卡,采用八面体盒开展室内趋性试验和田间悬挂诱集试验.[结果]1)桑小头木虱成虫对黄色色板的趋性最强;2)羽化3d后的雌、雄成虫趋光性增强,对7种细化波长色卡的室内、外趋性最强波长为570 nm和595 nm,且雄高于雌;3)595 nm波长色卡诱集到的天敌昆虫数量较少;4)与桑树顶端平齐和高出20 cm,以及色卡长边与桑树种植行平行悬挂,可诱集到的桑小头木虱成虫数量最多.[结论]综合考虑,595 nm(RGB值255,207,0)波长色卡,与桑树顶端平齐或高出20 cm,与行平行悬挂可使桑小头木虱成虫的诱集效果最优.

    桑树桑小头木虱色板趋色性RGB值虚拟波长

    热加工结合添加抗坏血酸对酸味西瓜制汁品质的影响

    吕真真路绪强刘慧张春岭...
    2166-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酸味西瓜品种SW制汁适应性及热加工技术.[方法]以6个品种的酸味西瓜为原料制汁,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后采用热加工结合添加抗坏血酸(Vc)对筛选出来的酸味西瓜品种制汁处理,分析热加工前后西瓜汁色泽、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变化.[结果]酸味西瓜品种黄瓤SW-20、SW-27和红瓤SW-14制汁感官评分较高.添加Vc有助于红色鲜榨西瓜汁的色泽保持;热加工后的红瓤和黄瓤西瓜汁色泽明显变暗,添加Vc有助于两种颜色热加工西瓜汁的色泽保持.添加Vc的热加工西瓜汁色泽、形态、滋味、气味及感官总分均显著高于未添加Vc的(p<0.05).热加工前后西瓜汁总共鉴定出47种风味物质,醇类和醛类化合物种类最多,相对含量较高.热加工使西瓜汁风味物质种类增多,具有不良气味的呋喃类、6-壬烯醛相对含量增加,呈现清香味的2,6-壬二烯醇、3-壬烯醇相对含量减少;添加Vc使西瓜汁风味物质种类减少,呋喃类、6-壬烯醛相对含量减少,2,6-壬二烯醇、3-壬烯醇相对含量增多.[结论]SW-20、SW-14分别为较适宜制汁的黄瓤和红瓤西瓜品种,添加Vc有助于西瓜汁色泽保持,并能减轻热加工后西瓜汁产生的不良蒸煮风味,提升其感官品质.

    酸味西瓜西瓜汁热加工抗坏血酸色泽风味

    中国桃品种改良历史回顾与展望

    王力荣
    2178-2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桃育种取得显著成就,支撑桃产业约90%的品种为自主育成品种,是大宗水果中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树种.60多年来,我国桃育种主要目标为优质、广适、多样和成熟期配套,基础亲本主要包括18个地方品种、日本品种和美国品种;胚挽救技术在早熟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开始应用;在育成的683个品种中,杂交品种占比近2/3,芽变和实生占比1/3;普通桃占70%、油桃占20%、蟠桃占10%;白肉桃占70%、黄肉桃占30%;早、中、晚成熟期配套达150 d.展望未来,我国桃育种应拓展遗传背景,加强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桃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加快远缘杂交和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

    品种改良回顾展望

    果园绿肥对果树-土壤-微生物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丁婷婷段廷玉
    2196-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肥覆盖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管理措施.我国果树生产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果树生长受阻,果品质量降低.为缓解上述问题,国家开始全面推行果园、茶园绿肥有机肥代替化肥.综述了国内外1981-2020年果园绿肥对果树生长及果品、果树病害、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及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间作绿肥影响土壤性质、果树光合作用及根系生长分布,提高果树抗逆酶活性,促进果树生长.果园间作绿肥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机械稳定性、土壤孔隙率和抗侵蚀性,降低了土壤容重,影响果园土壤的含水量、pH值和养分含量,改善了果树的生长条件.间作绿肥增加了果园土壤中促生长菌或共生微生物以及与养分分解和循环有关的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有利于提高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果树抗逆性,加速分解绿肥残体,促进了果园养分循环,提高果园的生产力.土壤中病原体的含量与植物的健康密切相关.绿肥间作减少了土壤中病原体,减少了果树病害的发生.改善果园小气候,有利于果树生长.并对该领域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果园绿肥的应用提供参考.

    果园绿肥果树生长土壤微生物土壤养分病害

    基于WOFOST模型的柑橘智能种植服务平台构建与应用

    程杨唐谦马强刁源...
    2209-2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升重庆市柑橘种植智能化管理水平,探索构建基于WOFOST模型的柑橘智能种植服务平台(CIP-SP),用于辅助橘农进行柑橘智能种植和经营管理决策.[方法]以柑橘新品种沃柑为试验材料,以物理服务器等5部分系统级软件为技术支撑,以WOFOST模型为基础构建CIPSP系统模型知识库,应用LH-OAT方法对模型中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确定CIPSP系统模型参数,设计自适应算法引擎对CIPSP系统模型参数进行精度预测和校正.根据需要设计CIPSP系统结构和智能种植功能,并在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选取3处不同生长年限(2~3a、3~4 a、5 a以上)沃柑试验田场景的15个测算点,对系统产量预测模拟、土壤墒情/土质及气象实时监测、智能虫情测报等部分功能进行验证应用.[结果]通过分别设计相关参数,构建基于柑橘生长周期WOFOST建模思路的CIPSP系统模型知识库;对CIPSP系统分析后快速确定敏感性较高模型参数I;在实时观测数据基础上对作物生长进行模拟预测比对,引入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模型修正.将CIPSP系统设计成感知层、边缘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操作层等5层相互独立的结构,实现CIPSP系统对柑橘种植过程中产量预测模拟、土壤墒情/土质及气象实时监测、智能虫情测报等功能.初步验证表明,WOFOS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预测树龄不大于3 a的沃柑植株产量,但随着树龄增长,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逐渐变大;通过实时监测数据信息与作物生长模型相结合,实现对采集分析土壤墒情/土质及气象实时环境数据(土壤肥力、光照度、降雨量等)监测分析应用;应用智能虫情监测系统与遥感技术及高光谱无人机相结合,实现现场/远程对基于机器深度学习的常见病虫害发生进行检测、判别、预警、防控等功能.[结论]构建了基于WOFOST模型的CIPSP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沃柑试验田产量预测、种植环境监控和病虫害预警防控,提高了柑橘智能种植管理水平,实现从软件技术、生产管理和信息系统等方面技术创新,但该模型参数和算法仍需优化.

    柑橘智能种植WOFOST模型CIPSP系统技术创新

    无核品种中葡萄18号胚挽救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杂交后代早期选择

    陈豆豆贺亮亮章鹏关利平...
    22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无核品种是葡萄的主要育种目标之一,通过建立无核品种中葡萄18号的胚挽救技术体系,为无核葡萄的胚挽救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研究不同胚珠取样时间(盛花后52、53、54、57、58、61和65 d,DAF),培养基类型(NN 和 ER)及相态(固-液双相和固相),氨基酸(0,2.5mmol·L-1 Ser、Cys、Gln),椰汁(0、100、200 mL·L-1),GA3/KT/NAA组合及4种细胞分裂素TDZ(0和0.2 mg·L-1)、6-BA(0和0.2 mg·L-1)、KT(0、0.2和0.4 mg·L-1)和ZT(0、0.2和0.4 mg·L-1)对中葡萄18号胚发育率、胚萌发率或成苗率的影响,并利用无核基因SSR标记对胚挽救杂种苗进行无核性状早期鉴定,初步建立该品种的胚挽救技术体系.[结果]中葡萄18号在DAF 61取样时胚发育率最高(34.33%);基本培养基NN(29.33%)较ER(25%)的胚发育率更高,且固-液双相培养基的效果较固相更佳;添加2.5 mmol·L-1 Ser(40.74%)、Cys(43.33%)或Gln(44.21%)的胚发育率均高于对照(29.33%);添加200mL·L-1椰汁的胚发育率(37.10%)显著高于对照(29.33%).在3种激素GA3/KT/NAA组合中,发现仅添加GA3和KT时,成苗率最高(60%),而添加NAA的组合均出现异常分化现象,且成苗率较低.四种细胞分裂素TDZ、6-BA、KT和ZT中,添加0.2mg·L-1 ZT更适合胚萌发及成苗,正常成苗的比率达76.36%.分别利用无核SSR标记P3_VvAGL11和5U_VviAGL11对中葡萄18号x玫瑰香的406个杂交株系进行无核性状检测,初步判定229个后代为无核株系,该组合的无核率为56.4%.[结论]中葡萄18号作为胚挽救母本的最佳取样时间为DAF 61前后,可利用固-液双相培养基NN+2.5 mmol·L-1 Cys/Gln+5.5 g·L-1琼脂+60 g·L-1蔗糖+2 g·L-1活性炭+0.5 g·L-1水解酪蛋白进行胚珠离体培养,暗培养9~10周后,接种裸胚于WPM+0.2 mg·L-1 ZT+20 g·L-1蔗糖+6 g·L-1琼脂+1 g·L-1活性炭进行胚萌发培养.鉴定出拥有无核基因SSR标记的胚挽救苗229株,是潜在的无核葡萄新种质.

    无核葡萄中葡萄18号胚挽救技术体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于猕猴桃园小气候特征的高低温灾害预测模型构建

    张维敏王景红李化龙柏秦凤...
    2236-2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猕猴桃园高低温灾害预测模型,为提升猕猴桃果园防灾减灾能力及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小气候观测系统对陕西关中猕猴桃果园温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定位观测,分析猕猴桃果实膨大期、休眠期不同垂直高度温度变化,不同天气条件下猕猴桃冠层温度变化;利用统计学方法建立猕猴桃果园冠层高低温预测模型.[结果]猕猴桃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垂直高度、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度日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单峰曲线.不同阶段一天中冠层温度低于冠层上部,大部时段低于冠层下部.果实膨大期一天中大部分时段最高气温晴天最高,多云次之,阴雨天最低;休眠期阴雨天最低气温最高,多云次之,晴天最低,但午后晴天最高.建立了猕猴桃果实膨大期、休眠期分晴天、多云、阴天的冠层日最高、日最低气温,以及不分时段不分天气类型冠层高低温一元线性预测模型.[结论]猕猴桃果园冠层温度受太阳辐射、树体生长发育等因素影响与冠层上部、冠下温度存在差异.从日尺度来看,高温热害发生时刻集中在15:00-16:00,低温冻害发生时刻集中在7:00;从月尺度来看,高温热害多发时段为7月上旬一8月中旬,低温冻害多发时段为1月.基于气象站气温建立的猕猴桃冠层休眠期低温预测模型、不分时段不分天气类型高低温预测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冠层高低温,猕猴桃果实膨大期高温线性模型需进一步订正.

    猕猴桃果园气温灾害预测

    黄皮新品种华蜜2号黄皮的选育

    张志珂王力张展伟傅嘉欣...
    2246-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蜜2号黄皮是以白糖黄皮为母本、郁南无核黄皮为父本进行杂交,从杂交F,代群体中单株优选而成的黄皮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黄褐色;肉质细嫩化渣,蜜甜微酸,香气浓郁;平均单果质量10.08 g,平均单果种子数1.92粒,可食率66.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7.8%,总糖含量11.1%,还原糖含量7.8%,总酸含量1.78%,维生素C含量516mg·kg-1.华蜜2号黄皮树势较旺,树姿开张,丰产稳产性较好,生产示范区平均产量22 500kg·hm-2.中熟,在广州地区7月上中旬成熟,成熟度较一致,适宜在广东省黄皮产区推广种植.

    黄皮新品种华蜜2号黄皮有性杂交中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