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果树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王志强

双月刊

1009-9980

chinagsxb@163.com

0371-63387308 65330928

450009

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果树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果树科学》从2001年起更名为《果树学报》。有季刊改季双月刊,由16开本改为大16开本,封面、内文均用优质铜版纸印刷。《果树学报》着重选取密切结合我国果树(包括西瓜、甜瓜)科研、教学、生产实际,反映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的优秀稿件,及时报道重大科研成果、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情况。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研究简报及科技简讯;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品种与种质资源、生理与栽培、土壤与肥料、植物保护、贮藏加工等;读者对象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各级管理干部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果树(西甜瓜)栽培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8份胡柚种质果实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

    张慧艺汪丽霞吴伊静毕旭灿...
    1033-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胡柚种质间的果实品质差异,建立并应用果实品质评价体系,筛选优良胡柚种质.[方法]以18份胡柚种质为试验材料,对单果质量、可食率、种子数量、果形指数等果实外在品质指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等内在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应用感官评定对果实皮色、肉质、剥皮难易等感官指标进行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胡柚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胡柚种质间果实品质性状存在差异,变异系数为3.07%~143.57%,分别以果形指数和种子数为最小和最大.单果质量为184.32~423.20 g;果实为圆形,果形指数平均为0.89;果皮厚度和可食率分别为2.15~9.68 mm和50.33%~83.67%;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w,后同)分别为9.83%~15.40%和0.90%~1.57%;总酚含量为13.83~20.07 mg·g-1,类胡萝卜素总量为2.29~8.66 μg·g-1;果实剥皮难易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胡柚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通过1~9标度法计算得到各品质指标权重,其中甜酸风味权重最高,为17.65%;果形指数最低,为2.29%.根据果实理化分析和感官评定指标的计分规则计算出18份胡柚种质的各指标得分,并结合权重计算总得分,发现01-7b、01-7a、胡柚优株b、胡柚优株a和果5的总得分高,综合品质优异,可作为胡柚新品种利用或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结论]不同胡柚种质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建立了胡柚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具有指标全覆盖和权重赋分合理等优点;对18份胡柚种质进行了品质评价,筛选出5份综合品质优异的种质.

    胡柚果实品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杏光合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及主效基因挖掘

    姜凤超杨丽张俊环张美玲...
    1044-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光合作用是果树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生理过程,在果树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杏光合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科学选配亲本及高光效杂交后代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串枝红(高光合速率)为母本和骆驼黄(低光合速率)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1群体,采用Li-6400XT测定亲本及杂交后代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与蒸腾速率.[结果]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F1群体中存在极端超亲单株.光合特性相关性状呈正态分布规律,具有典型的数量遗传特征.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主要受遗传效应影响.构建了包含1356个in-del 标记的杏高密度遗传图谱,标记平均间距为 0.44cM,利用该图谱共检测到7个与光合性状相关的QTLs,其中,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均定位在1号染色体的25.4~26.2 cM附近,并结合富集分析结果发现PA01G03444可能是调控光合作用的1个主效基因.[结论]获得了 7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QTLs,发现一个调控光合作用的主效基因PA01G03444,这为进一步探索杏树光合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因资源.

    F1群体光合性状遗传变异QTL定位

    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刘鑫张晓煜孟君仁段文宜...
    1054-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桃果实成熟期及底色差异判定确定依据.[方法]以春美、2-50等不同桃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测量成熟前桃果实色差、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叶绿素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影响桃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因素.[结果]桃果实成熟前30d叶绿素含量降低与PpCLH2、PpSGRL高表达有关.PpCLH1基因在桃果实转色时表达量升高.在果实成熟前8~0d,果皮叶绿素降解,PpSGR基因表达量上调.PpSGR基因表达情况与春美、2-50、中桃7号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是导致桃果实成熟时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结论]成熟前12~8 d是桃果皮关键转色期,PpSGR可能是桃果实成熟前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这对进一步解析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降解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探索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果皮叶绿素降解PpCLH1基因PpSGR基因

    石榴F3'H全基因组分析及其在籽粒花色苷合成中的作用

    陈延惠曹新悦冯志良谭彬...
    1064-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石榴PgF3'H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了解其成员大小、位置、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顺式作用元件等相关信息,分析PgF3'H在石榴籽粒花色苷合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了解石榴PgF3'H基因家族成员,分析其在不同品种石榴籽粒中随发育期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拟南芥异源转化试验验证PgF3'H3的功能.[结果]鉴定到的3个PgF3'H成员均含有保守结构域CYP75B,具有比较保守的基因结构;对它们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表明PgF3'H2和PgF3'H可能受光和激素调节,由MYB转录调控其表达,在石榴籽粒花色苷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初步验证了PgF3'H3的功能.[结论]鉴定了石榴3个PgF3'H基因成员,明确了PgF3'H2和PgF3'H3是与籽粒着色有关的重要候选基因,验证了 PgF3'H3调控花色苷合成的功能.

    石榴F3'H籽粒花色苷颜色

    基于株高、产量、品质联合分析筛选砂糖橘优良砧木

    彭杨马晓燕冯天乐李彩琴...
    1078-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联合分析不同砧木砂糖橘植株株高、产量、品质的相关指标,构建砂糖橘优良砧木筛选的综合评价模型,为砂糖橘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10种不同的砧木嫁接砂糖橘,对嫁接后的植株株高、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获得筛选砂糖橘砧木的核心指标并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型评分进行排序.[结果]株高、产量、品质22个指标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并有着多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 6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93.407%,共注释了包括果实质量及横纵径大小决定因子、产量和果形指数决定因子、果皮厚度决定因子等6个关键因子.[结论]综合评价模型得分表明,红黎檬、香橙和粗柠檬可推荐为广东省适用的3个优选砂糖橘砧木.

    砂糖橘株高产量品质主成分分析砧木筛选

    外源γ-氨基丁酸和外源褪黑素处理对红酥宝梨果实品质及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邓晗张向展王苏珂张振修...
    1094-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外源γ-氨基丁酸和外源褪黑素处理后,红酥宝梨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果实糖含量的变化规律,明晰影响红酥宝梨果实糖积累的关键酶类,为红酥宝梨果实品质调控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酥宝梨为试验材料,于果实膨大期用5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溶液和50 µmol·L-1、100 μmol·L-1、200 μmol·L-1的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对照为叶面喷施蒸馏水,研究其对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相关指标以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适宜浓度的外源GABA处理和外源MT处理显著提高了红酥宝梨果实品质,其中,50μmol·L-1 MT处理显著提高了单果质量、增强了果实阳面着色效果、果肉硬度和蔗糖、山梨醇、果糖、总糖含量,以及甜度值和糖酸比.适宜浓度外源处理还能显著提高红酥宝梨发育过程中糖代谢相关酶类的活性,其中10 mmol·L-1 GABA处理对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活性、5 mmol·L-1 GA-BA处理对中性转化酶(NI)活性、200 μmol·L-1 MT处理对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SS-Ⅰ)活性、20 mmol·L-1 GABA处理对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SS-Ⅱ)活性、50 μmol·L-1 MT处理对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利用50 μmol·L-1浓度的褪黑素溶液对红酥宝梨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提高单果质量、色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果实经济性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提高梨果实中蔗糖、山梨醇、果糖和有机酸含量、增加糖酸比和果实甜度,进而提高果实品质.

    γ-氨基丁酸褪黑素果实品质糖酸代谢

    基于代谢组学比较分析5个栽培种梨叶片代谢物的差异

    焦慧君冉昆董冉董肖昌...
    111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加强对梨叶片资源的药用价值以及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全面分析梨叶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种类.[方法]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库尔勒香梨、超红、南红、鸭梨、翠冠5个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的成熟期叶片的代谢物差异.[结果]PCA分析表明,代谢物种内聚类较为集中,种间聚类较远;5个比较组特异性差异代谢物分别有55、155、54、59和28种;Heatmap分析表明,排名前50的差异代谢物在5个主栽梨叶片中的表达量具有显著差异;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ABC转运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等途径是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主要通路,其中山梨醇、果糖、甘露醇、柠檬酸、水杨酸、马来酸等含量显著上调.[结论]不同栽培种梨叶片的代谢物在种类和表达量上均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梨叶片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叶片次生代谢物质

    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郑旭阳朱静雯胡亚楠赵彩平...
    1125-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结果]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宜范围,而在>20~40 cm土层,咸阳地区土壤容重较高,宝鸡地区土壤容重较高且孔隙度较低,均超出适宜范围;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8.1,除宝鸡桃园土壤pH在6.4~6.9之间外,其余地区桃园均为碱性土壤,pH在8.2~9.0之间;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土壤有机质最为缺乏,在0~40 cm土层中,66.7%以上的桃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0~40 cm土壤有效钾含量均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关中地区速效氮平均含量(w,后同)为10.8 mg·kg-1,处于缺乏状态,其中渭南的桃园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0~40 cm土层平均值分别为5.1 mg·kg-1,13.6 mg·kg-1,咸阳、铜川地区次之,宝鸡地区最低.[结论]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应采取综合措施调节土壤通气保水性、降低碱度并培肥土壤.

    桃园土壤养分状况肥力评价陕西关中地区

    巨玫瑰葡萄不同日灼敏感物候期及日灼进程果实形态学与相关组分差异研究

    秦镜植李群贤何思婷梁雲珍...
    1135-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巨玫瑰葡萄不同物候期日灼敏感差异的生理机制及不同日灼进程的果实形态学与相关组分变化.[方法]以一年两收栽培巨玫瑰葡萄夏果和冬果两个生长季各物候期的果实为试材,采用强光高温加热灯对果实进行人工诱导日灼处理,测定其发生日灼时的表面阈值温度和诱导一定时间后的日灼发生率,确定巨玫瑰葡萄不同物候期的日灼敏感性.观察和测定不同日灼敏感物候期的葡萄果实正常果以及不同日灼进程果实的解剖结构、总酚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一年两收栽培下巨玫瑰葡萄的夏果与冬果日灼较敏感的物候期均为E-L31-32时期,相同人工诱导时间处理后冬果的日灼发生率显著低于夏果.日灼不敏感期(E-L36)较日灼敏感期(E-L 31-32)的果实表皮细胞更大、角质层更平滑、排列更紧密整齐、淀粉粒更少.同时,日灼不敏感物候期中K、Ca、Mg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日灼敏感物候期,而总酚含量显著低于日灼敏感物候期,冬果中K、Ca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夏果,而N、P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夏果.在人工诱导果实日灼进程中,重度日灼果中N、P、K、Ca和Mg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果.[结论]巨玫瑰葡萄在两收栽培模式下,夏果和冬果对日灼较敏感时期均为E-L 31-32时期,且冬果在一定程度上日灼敏感性低于夏果.巨玫瑰葡萄在不同物候期对日灼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这与果实解剖结构的蜡质层和表皮细胞壁特性、果实中的总酚含量有关,同时,日灼敏感性也与果实中K、Ca元素含量呈负相关,与N、P元素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在生产上预防巨玫瑰葡萄日灼可考虑在其日灼敏感物候期(E-L 31-32)前增施K、Ca肥.

    巨玫瑰葡萄两收栽培日灼进程日灼敏感性

    2个石榴品种对低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黄梦真柴亚倩关思慧杨元玲...
    1150-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处理下,2个石榴品种枝条生理指标的动态响应差异,旨在揭示不同石榴品种的抗寒特性.[方法]以新疆主栽区的叶城酸石榴(耐寒性强)和引种的突尼斯软籽石榴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低温环境的方法,观测经低温胁迫后各石榴品种在不同低温条件(-4、-6、-8、-10、-12℃)不同持续时间(6、12、18、24、30、36、42、48h)下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不同石榴品种在各种低温条件下的最长耐受时间.[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突尼斯软籽和叶城酸1年生枝条的相对电导率、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同一低温下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突尼斯软籽和叶城酸对低温的忍耐时间缩短.突尼斯软籽幼苗在-4 ℃下能忍受48 h以上的低温胁迫,-6 ℃下能忍受36h,-8 ℃下能忍受30h,-10 ℃下能忍受18 h,-12 ℃下能忍受12 h,而叶城酸幼苗在-4 ℃和-6 ℃下能忍受48 h以上的低温胁迫,-8 ℃下能忍受42 h的低温胁迫,-10 ℃下忍受36 h,-12 ℃下忍受30 h.[结论]叶城酸的抗寒性显著强于突尼斯软籽,抗寒机制主要与枝条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有关.研究结果为其他地区的石榴引种、栽培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石榴抗寒性低温胁迫抗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