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林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林业科技
甘肃林业科技

王俊杰

季刊

1006-0960

gslks3491@163.com

0931-4683491

730020

甘肃省兰州市段家滩698号

甘肃林业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育苗、造林、林木良种选育、园林绿化、林业经济、森林经营、林业调查、多种经营等方面的科研论文、试验报告、经验总结以及实用技术、林业新成果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技术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从事林业科研、教学的科研人员、教师及广大林业职工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张亮孛永明李旭春王丽洁...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0、2010、2020三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地统计学原理,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程度入手,解译关川河流域长时序多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耕地、草地为关川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各地类面积占比:耕地>草地>灌木>人造地表>林地>水体,耕地面积保持在69%左右,草地面积保持在25%以上,耕地、灌木地、水体面积在20年间分别减少3 374.82 hm2、11 318.17 hm2、103.62 hm2,林地、草地、人造地表面积分别增加128.00 hm2、8 765.59 hm2、5 903.01 hm2.研究期后十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明显高于前十年,增幅达79.9%,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2000-2010年间,耕地和水体转出,林地、草地、灌木地、人造地表转入;2010-2020年间,耕地和灌木地转出,林地、草地、水体、人造地表转入.社会因素的驱动对关川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变效应显于自然因素.本研究旨在更好地处理人地关系,为治理流域水土流失、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当地经济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关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成分分析驱动机制

    基于NDVI的植被覆盖变化分析——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包琼颉继珍吴翠霞雷元奇...
    9-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区域内植被覆盖状态,揭示地表植被的变化趋势,进而为揭示区域环境变化奠定基础,本文利用像元二分法计算了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2000-2022年植被覆盖度,分析了甘南州植被覆盖空间变化特征、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低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北部,高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甘南州东南部和西南部;2)2000-2022年,植被高覆盖度区域面积减少了88 168.75 hm2;植被低覆盖区域面积增加了3 268.75 hm2;3)2000-2005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2005-2015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小于植被覆盖度退化面积;2015-2022年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大于退化面积;总体来看,2000-2022年间,甘南州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改善面积为716 237.50hm2,而退化面积为857 193.75 hm2,植被覆盖度总体下降.

    NDVI像元二分法植被覆盖度生态环境质量甘南州

    基于GEE云计算的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白婷崔涵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客观评价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本研究选取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期MODIS数据集,通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其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在时间上,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2000-2010年期间,RSEI均值从0.56下降到0.43,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恶化趋势;2010-2020年期间,RSEI均值从0.43上升到0.47,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在空间上,从西北到东南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提高,生态环境差和较差区域的数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态环境中等的区域整体上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上述结果反映出祁连山整治行动起到了明显的成效,建议根据祁连山环境质量等级进一步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生态环境质量遥感生态指数谷歌地球引擎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吴翠霞颉继珍包琼雷元奇...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为国土空间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基于1990、2000、201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甘南州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林地次之,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占甘南州总面积的94.84%;2)1990-2022年甘南州林地、水域、雪/冰、荒地、不透水面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 103 226.67 hm2、3 555.72 hm2、254.61 hm2、2 646.18 hm2和353.97 hm2;农田、灌丛、草地和湿地总体呈减少趋势,分别减少22 309.47 hm2、34404.66 hm2和46 829.34 hm2;3)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0.60%,且在1990-2000年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最大,为0.32%;4)1990-2022年甘南州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分别为202.981 2、203.078 3、202.924 5和202.317 8,其土地利用水平呈"增加—减少—减少"的趋势;5)1990-2022年,林地转入面积最大,面积为124 098.30 hm2;草地转出最多,面积为139 700.61 hm2;林地净转入最多,面积为103 226.67 hm2;草地净转出面积最大,为4 682.34 hm2.

    土地利用甘南州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动态度

    西康扁桃种仁含油量及营养成分分析

    王铜林柴春山莫保儒薛睿...
    26-3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甘肃生长的西康扁桃为材料,测定了其种子一般成分、种仁营养成分、种仁油脂肪酸组成及主要活性物质.结果显示,西康扁桃种子的纯仁率37.80%、杂质9.00%、水分6.32%;种仁的含油量45.20%、蛋白质30.35%、粗纤维4.19%、水分4.25%、灰分2.85%;种仁油共检出10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低(6.88%),以棕榈酸(4.92%)和硬脂酸(1.81%)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3.15%),以油酸(73.10%)和亚油酸(19.60%)为主;种仁油富含角鲨烯、维生素E、多酚等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409.30 mg/kg),以α-和γ-生育酚形式存在,并以γ-生育酚为主,其次为角鲨烯含量(347.90 mg/kg),多酚含量<6.0 mg/kg.西康扁桃种子出仁率高,种仁含油量也高,且种仁和油脂富含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油源,具有成为新型高品质食用油的潜质.

    西康扁桃纯仁率含油量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物质

    不同造林方式对乌兰察布地区油松容器苗生长状况的影响

    李佳鑫尚天歌
    31-3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乌兰察布地区油松容器苗在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环境下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试验分别采用常规整地、集水整地和菌根菌剂造林技术对油松容器苗进行栽植处理.3年间观察并测定苗木成活率、生长量以及土壤水分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评价不同造林技术的抗旱性.结果发现:3年试验期间(2014-2017年),相比常规整地和集水整地造林技术,菌根菌剂造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试验区油松容器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采用菌根菌剂处理的样地土壤水分明显高于常规整地和集水整地;将集水整地和菌根菌剂造林技术相结合,油松容器苗成活率、生长量和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其他3种单独造林技术.此外,不同造林技术的抗旱性评价由高到低为:集水整地与菌根菌剂造林技术结合>菌根菌剂造林技术>集水整地造林技术>常规整地造林技术.

    集水整地菌根菌剂油松容器苗隶属函数值法

    不同坡位对闽楠杉木混交林中闽楠生长的影响研究

    林登双
    38-4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闽楠和杉木混交林分中的不同坡位闽楠保存株数、胸径、树高和冠幅等植物生长发育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坡位对混交林的闽楠保存率和冠幅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对闽楠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单位亩蓄积的生长发育影响明显.下坡闽楠平均胸径比中坡增长了 14.29%、比上坡增长了33.33%,中坡比上坡增长了 16.67%;下坡平均树高与中坡相比较高13.95%、与上坡相比较高25.64%,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10.26%;平均单株材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50.98%、与上坡相比较高120%,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5.71%;平均单位亩蓄积下坡与中坡相比较高46.06%、与上坡相比较高117%,中坡与上坡相比较高48.90%.从培育用材林的目标考虑,以培育闽楠为目标树种的闽楠杉木混交林适宜选择在林地的中、下坡位进行造林.

    闽楠杉木混交林坡位生长量

    沙障对石羊河下游人工梭梭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宁宝山刘永刚许丽杨慧...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样地调查的方法,对不同材料、不同布设年限沙障区人工梭梭林的生长状态和林下植被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10 a稻草沙障、15 a玉米秸秆沙障区梭梭株高、冠幅高于同年限其他沙障类型区,15 a尼龙网沙障区树高、冠幅最低;2)不同年限不同材料沙障区梭梭枝条发芽指数存在差异性,5 a稻草沙障、10 a尼龙网沙障的枝条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沙障类型,枝条发芽指数5 a稻草沙障最高,其次为10 a尼龙网沙障,20 a黏土沙障最低;3)不同年限不同材料沙障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存在差异性,10年黏土沙障区辛普森指数为0.50,Shannon-Wiener 指数为0.81;15 a黏土沙障区Simpson指数为0.51,Shannon-Wiener指数为0.63;20 a黏土沙障区Simpson=0.49,Shannon-Wiener为0.86.不同类型沙障林下植被盖度20 a尼龙网沙障、20 a黏土沙障最高,15 a尼龙网沙障次之,10 a尼龙网沙障最低.同一年限不同材料沙障中黏土沙障的盖度相对较高.15~20a沙障类型中稻草沙障的盖度最低,稻草沙障相对其他材料沙障不利于林下物种增加.

    石羊河不同材料机械沙障植被生长生物多样性

    红枫"秋火焰"在宁夏的引种试验研究

    王丽顾志杰沈效东余泽龙...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春、冬季节气候干燥,可供选择的园林绿化树种相对较少,尤其秋季观叶乔木树种稀缺.为了丰富宁夏园林绿化树种,2016年以来从陕西杨凌、河南鄢陵引进"秋火焰"红枫,开展引种驯化与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火焰"红枫在宁夏表现了出良好的适应性,可安全越冬,并正常生长能,未发生春季抽干现象;秋季叶色鲜红,可在宁夏推广应用.

    红枫成活率引种试验研究

    甘肃省国土绿化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仲怡铭宗文贞马全林莫保儒...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并且能够促进林草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甘肃省作为国家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基于文献检索和基层调研,分析了全省国土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对策与建议,如优化国土绿化布局和推进科学绿化,旨在为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双碳"目标、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做出贡献.

    国土绿化对策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