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黄高宝

双月刊

1003-4315

gsauxb@gsau.edu.cn

0931-7631144

730070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迎门村1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草业科学、兽医、农学、林学、园艺、资源环境、仪器科学、机电工程、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本刊每4期正刊,此外,每年还面向社科和行政、教学管理办1-2期增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瓜蚜生物活性的影响

    张洁王晓娥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明确植物提取物对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的生物活性,为植物源农药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法施药,测定1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瓜蚜的室内杀虫活性与趋避活性;将具有良好活性的黄连木(P.chinensis)和川牛膝(C.officinalis)植物提取物制备成乳油,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制剂防效.[结果]在杀虫活性测定中,处理72 h后,黄连木甲醇提取物对瓜蚜的活性最高,校正死亡率达到了81.11%;在对瓜蚜趋避活性测定中,毛泡桐(P.tomentosa)甲醇提取物对瓜蚜24 h的驱避率达到75.14%,薄荷(M.pulegium)、糙苏(P.umbrosa)和川牛膝甲醇提取物对瓜蚜的趋避率均高于50%;在不同植物甲醇提取物混配活性测定试验中,黄连木甲醇提取物与川牛膝、糙苏、毛泡桐、短序荚蒾(Viburnum brevipes)甲醇提取物的混配效果优于其他组合;试验研制了20%黄连木和川牛膝甲醇提取物乳油,配方为黄连木甲醇提取物10%、川牛膝甲醇提取物10%、二甲基亚砜47%、农乳500#25%、NP-2乳化剂8%.田间试验方法测定20%黄连木川牛膝甲醇提取物乳油对瓜蚜的田间防效,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为阳性对照,试验结果表明20%黄连木川牛膝甲醇提取物制剂药后14 d防治效果达到了75.26%,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连木、糙苏、毛泡桐和川牛膝的甲醇提取物对蚜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植物源杀虫剂瓜蚜杀虫活性田间防效

    干旱条件下苔藓层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变化的缓冲作用

    朱高红王晓薛亚东
    17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干旱条件下苔藓层对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为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旱区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及森林可持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干旱年和常水年有、无苔藓样地土壤水分的连续观测,分析不同干旱条件下苔藓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年际尺度上,常水年有、无苔藓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9.5±6.1)%、(29.6±7.1)%,干旱年有、无苔藓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2.3±4.7)%、(27.7±4.2)%;常水年苔藓层对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干旱年苔藓层会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年内尺度上,不同月份苔藓层对土壤水分的作用存在差异,表现为生长季早期苔藓层对青海云杉林土壤水分的作用不显著(P>0.05),生长季中后期作用显著(P<0.05).不同降雨条件下苔藓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显著.晴天或小雨条件下,苔藓层对土壤水分作用不明显(P>0.05),中大雨条件下,苔藓层会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P<0.05).[结论]苔藓通过增加入渗和抑制土壤蒸发,从而在干旱条件下对土壤水分变化起到缓冲作用.

    青海云杉祁连山苔藓层土壤水分干旱

    武威市林木枝干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原真菌鉴定

    王多文马鸿文俞天泉王斌...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甘肃武威地区林木枝干病害种类.[方法]本研究采用踏查法对武威市主要树种的病害进行调查,并对发病部位进行子实体分离、形态学鉴定,采用多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引起主要病害种类的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调查涉及林木树种共计40属58种,其中出现病害的树种有11属16种,其病害种类分为22种,其中杨树(Populus spp.)及国槐(Styphnolobium japonicum)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经分子生物学鉴定主要病原真菌7种,主要类群为非洲小单孢腔菌Aplosporella africana、臭椿壳囊孢Cytospora ailanthicola、卫矛壳囊孢Cytospora euonymin和拟国槐壳囊孢Cytospora sophoriopsis.此外,记录了林木病原真菌的非洲小单孢腔菌Aplosporella Africana 1个中国新记录和17个新寄主记录.[结论]武威市林木中,杨树及国槐腐烂病发生最为严重.

    中国新记录种新寄主记录枝枯病腐烂病

    减源(叶)对高寒草地狼毒生长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

    郑一凡李彦宝张夺霖袁宗琦...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减源(叶)对狼毒个体营养生长和繁殖适合度的影响,从资源分配策略的角度理解高寒草地狼毒的生态适应机制.[方法]以祁连山东缘高寒草地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自然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狼毒个体进行减源(叶)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狼毒个体的株高、小花数和结籽数的影响.[结果]在个体水平上,减源处理对狼毒分枝营养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个体的繁殖适合度(P<0.001).在分枝水平上,减源处理会显著抑制剪叶分枝自身的营养生长(P<0.001)和繁殖(P<0.05);同时,显著促进了同株不剪叶分枝的营养生长(P<0.05),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同株不剪叶分枝的繁殖适合度.[结论]在资源限制条件下,狼毒株丛遵循最优化分配理论,在株丛水平会采取降低个体的繁殖投资、保证自身存活的生活史对策;在分枝水平会把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有利于维持植株营养生长的分枝.

    减源权衡最优化分配繁殖对策

    草坪修剪废弃物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中真菌菌群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

    陈开山张文明蔡立群邢彦宏...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促进草坪修剪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探明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过程中真菌群落的演替对腐殖质合成的影响.[方法]以草坪修剪废弃物为主料,设置3个处理A(草坪修剪废弃物)、B(草坪修剪废弃物+10%玉米秸秆)和C(草坪修剪废弃物+20%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和好氧-厌氧耦合堆肥.[结果]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能够加速腐殖化程度,促进胡敏酸的合成,且C处理效果优于B处理.优势真菌菌群与腐殖质组分的冗余分析表明,好氧堆肥(B和C)更好地促进了木质纤维素降解真菌的相对丰度,而抑制了病原真菌的相对丰度,促进富里酸和胡敏素的降解而合成更多的胡敏酸.FUNGuild分析表明,相比好氧-厌氧耦合堆肥(A),好氧堆肥(B和C)可以灭活真菌病原体,增加腐生菌功能的相对丰度.[结论]在修剪草坪废弃物中添加10%~20%的玉米秸秆进行好氧堆肥,能够改善真菌菌群和营养模式,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且20%的添加效果最好.

    修剪草坪堆肥木质纤维素真菌菌群腐殖质

    兰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

    张新宇刘学录王鹏凯高敏...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兰州市2009~2020年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的变化趋势与关联程度,为兰州市实现"双碳"目标和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兰州市2009~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能源与农用化学品消耗数据,计算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与动态度,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分析;构建土地利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进行核算与变化趋势分析;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兰州市土地利用及其碳排放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2009~2020年间,兰州市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从0.602 9增加到0.647 6;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从2 161.23万t下降到2 113.70万t;耕地、草地、水域、其他用地、林地、建设用地、园地与净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90、0.91、0.89、0.90、0.90、0.90、0.89.[结论]2009~2020年兰州市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呈现增长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多样化;2009~2020年兰州市碳源与净碳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碳汇在2019开始逐渐增长;兰州市碳排放体系中,建设用地是最大的碳源地,林地是最大的碳汇地;兰州市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与净碳排放量变化的关系密切.

    土地利用碳排放灰色关联度兰州市

    洮河流域一种野生侧耳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陈炳秦永梅杨礼学范龙飞...
    219-224,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侧耳属木腐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最佳栽培条件.[方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野生侧耳属木腐真菌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野生侧耳,获得菌丝体纯培养物,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学研究,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经鉴定,该野生侧耳为冷杉侧耳(Pleurotus abieticoa).菌丝体在15、20、25、30℃下均能正常生长,其中25℃生长最佳;在pH为5.0、6.0、7.0、8.0、9.0中均能生长,最适pH为7.0;在供试碳源中,菌丝体在玉米淀粉中生长最快,乳糖中生长最慢;在供试氮源中,蛋白胨中生长最适,尿素中停止生长.[结论]该菌种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佳碳源为玉米淀粉,最佳氮源为蛋白胨.

    侧耳属组织分离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特性

    5株外源嗜热固氮菌对堆肥碳氮损失及其细菌群落的影响

    杨迎香张文明陈开山邢彦宏...
    225-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减少堆肥过程中碳氮损失,提高堆肥质量.[方法]本研究通过添加5株外源嗜热固氮菌株,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添加外源固氮菌)、A1(根癌异根瘤菌)、A2(亮杆菌)、A3(头状葡萄菌)、B1(液化沙雷菌)和B2 (蜡样芽孢杆菌)进行堆肥,研究外源嗜热固氮菌对堆肥碳氮损失、养分含量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5株外源嗜热固氮菌均减少了堆肥中碳氮损失,提高了养分含量.A1、A2、A3、B1、B2与CK相比碳氮损失分别减少了38.74%、26.99%、33.09%、28.75%、34.35%和 25.23%、11.20%、22.58%、20.77%、20.51%,氮含量增加了279.15%、42.74%、344.31%、277.51%、1.42%;磷含量增加了49.21%、16.19%、51.33%、24.26%、58.90%;全钾含量增加了27.76%、17.41%、16.35%、11.80%、29.12%;有机质增加了31.41%、20.56%、27.15%、30.19%、26.61%,总体上A1>A3>B1>A2>B2.细菌群落结构演替表明,A1和B1菌株的丰度在堆肥过程中始终高于对照处理.外源固氮菌均显著提高了堆肥中土著固氮细菌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Sphingobacterium(鞘氨醇杆菌属)、Saccharomonospora(糖单孢菌属)、Planifilum(直丝菌属)和Bacillus(芽孢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降低具有反硝化能力的Acinetobacter(不动杆菌属)、Corynebacterium(棒状杆菌属)和Halomonas(盐单胞菌属)等的丰度.KEGG分析表明,外源固氮菌剂影响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功能基因.[结论]A1和B1菌株能够较好地在堆肥中定殖,具有开发固氮菌生物有机肥的潜力;添加外源固氮菌均可通过影响优势微生物群落及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功能基因抑制堆肥过程中的碳氮代谢,提高养分含量,减少堆肥过程中碳氮损失.

    堆肥外源嗜热固氮菌碳氮损失细菌群落

    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安全评价

    韩娇周冬梅陈宗敏金银丽...
    236-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渭河流域甘肃段在黄河的整治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测算其生态安全指数和等级,可为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PSR 模型,从压力、状态和响应准则层中选取了20个评价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渭河流域2005、2010、2015、2020年的生态安全指数,最后运用障碍度诊断模型计算障碍因子.[结果]渭河流域甘肃段平均生态安全指数由2005年的0.425 2上升到2020年的0.448 6,生态安全均处于临界安全级,生态安全总体状况有所提升,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状况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北部高,西南部较低的特点,研究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为经济密度、人均GDP、城市化率、有效灌溉面积、当年造林面积.[结论]2005~2020年渭河流域甘肃段地区的生态安全整体呈现变好趋势,但存在空间差异,其中,东北部生态安全状况有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生态安全状况改善较小.

    渭河流域PSR模型熵权法生态安全评价

    1991~2020年鄂州市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姜润叶永王保张火平...
    245-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鄂州市旱涝灾害时有发生,本研究探讨了鄂州市近30 a来的旱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州市合理构建干旱预警评估指标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并应用线性回归、M-K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鄂州市旱涝的演变及持续特征,最后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对影响旱涝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鄂州市中度及以下旱涝受旱几率高于受涝几率,而重度及以上旱涝正好相反;鄂州市整体变旱,但季节略有差异,其中春季、夏季和冬季变旱,秋季变涝;鄂州市旱涝发生季节差异明显,其中夏季易旱,但持续时间较短;春季易涝,持续时间长;降水量直接决定鄂州市旱涝程度,其次是蒸散量,而蒸散量的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结论]SPEI适用于研究鄂州市旱涝演变特征,可以作为气候变化和预警发布的监测指标.

    鄂州市SPEI指数旱涝布局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