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甘肃省农学会

王恒炜

月刊

1001-1463

gsbianjibu@163.com;gsbianjibu@126.com

0931-7614994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农科院新村1号

甘肃农业科技/Journal Gans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甘肃省农科院和甘肃省农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本刊立足甘肃,面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坚持突出西北地方特色和报道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知识性及可读性,适合农业科技工作者,农业院校师生,农村科技骨干和农民技术员阅读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肥配施盐碱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土壤性状及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陆海玲
    944-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菜是酒泉市肃州区支柱产业之一,但当地的土壤盐碱因素严重制约了酒泉甜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盐碱土壤改良需求迫切.为了给盐碱地改良和甜菜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我们以甜菜品种甘糖7 号为试材,通过2020-2022年连续3a试验,研究了有机肥配施"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有机肥及盐碱土壤改良剂相比,施用有机肥60 t/hm2 同时配施"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30 kg/hm2(整地后种植前随水施入50%用量,剩余50%用量于第2 次灌溉时随水施入)可显著降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pH、电导率、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同时也提高了甜菜产量和品质,其中土壤含盐量、pH、电导率、容重分别降低38.7%、10.9%、23.2%、9.3%,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39.1%和10.8%,甜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产量提高25.2%和23.1%.由此可见,盐碱土壤改良剂配施一定量的有机肥可实现土壤改良,作物增产且品质提升的效果.

    盐碱地甜菜土壤改良剂有机肥土壤性状产量品质

    甘肃礼县淫羊藿生长环境与品质分析

    张航张雷雷刘大虎窦维...
    949-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南部的礼县是淫羊藿的道地产区,野生品产量大,对当地野生淫羊藿资源进行保护及人工驯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为了考察甘肃礼县淫羊藿种植条件与品质的情况,对礼县 19 个不同区域的野生或家种淫羊藿的种植土壤、灌溉水以及淫羊藿品质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9 个采样区域的土壤质量在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检测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值范围以内,属于较好的生态土壤;水质也完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淫羊藿品质各相关指标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均达标.通过模糊隶函数综合分析认为,19 个采样区域中以太塘镇安家山野生淫羊藿品质最优,其次是中坝镇梁坪村野生淫羊藿,排在第 3 位的是城关镇东台村家种淫羊藿.

    礼县淫羊藿生长环境品质模糊隶函数甘肃省

    酸碱度和含水量对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活性和效应研究

    李娟汤莹赵旭
    955-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生产高品质的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料,以腐熟羊粪为主要原料,通过糠醛渣的添加量调节肥料的酸碱度(pH分别为 6.00、6.50、7.00、7.50、8.00、8.88)来测定活菌数确定最佳配比,并通过不同的水分含量来确定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肥料最佳含水量.结果表明,用糠醛渣的添加量来调节生物有机肥料的酸碱度,不同酸碱度对生物肥料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影响不显著,各处理保存到 180 d后,活菌数维持在 10×109 cfu/g左右.酸碱度对生物肥料中丝状真菌杂菌数的影响十分显著(P<0.01),杂菌数先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当pH为 7.00时,杂菌数最多,达 6.17×106 cfu/g;当pH大于 7.00 或者小于 7.00 时,杂菌数减少.不同酸碱度的生物肥料对种子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随着pH升高种子发芽指数降低,说明生物肥料中pH过高会抑制根系的生长.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逐渐减少,而肥料中丝状真菌杂菌数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含量达到 40%、保存 180 d时杂菌数最多,达 3.97×107 cfu/g;水分含量小于 10%时,杂菌基本不生长.综合分析,枯草芽孢杆菌生产生物肥料的最佳pH为6.00~7.00,水分含量以小于 20%为宜.

    酸碱度水分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杂菌数

    种苗大小对红芪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刘莉莉王富胜尚虎山李丽...
    960-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筛选符合甘肃红芪种植区的最佳种苗规格,保证高质量品种的选育,提高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甘肃红芪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以 4 种大小不同的红芪种苗为材料,研究种苗大小对红芪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等关键生长指标均以红芪大苗最佳,其中单株根鲜重25.34 g/株,折合鲜产量 9 255.6 kg/hm2;叶部白粉病的发病率最低,为 30%;根部根腐病的发病率较低,为40%.表明在红芪栽培过程中可优先选择主根长为 35.0~40.0 cm、平均芦头粗为 8.0 mm左右、单株鲜根重≥3.6 g/株的红芪大苗,有助于生长发育及提高产量,植株发病率较低,抗旱性较强.

    红芪种苗大小生长指标产量

    小麦条锈病胁迫下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产量方程的构建

    谢晓丽孙振宇黄瑾张勃...
    96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麦条锈病一直以来都是小麦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明确小麦条锈病在甘肃陇南地区发病程度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为制定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防控指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天选 57 号为研究对象,在人工接种诱发后,通过田间喷施 20%三唑酮乳油 135 g/hm2 兑水 450 kg防控 1~2 次,并造成一定的病情梯度,实地调查田间病情并测产,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 57 号的小麦条锈病最终病情(x)与平均折合产量(y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 产量=-8.5714x2-488.57x+7 512(R2=0.987 2).同时通过理论折合产量计算出冬小麦品种天选 57 号使用 20%三唑酮乳油防控 1 次时,产量损失率为 20.13%~29.71%,挽回产量损失 4.79~14.37 个百分点.防控 2 次时产量损失率为 7.35%~12.14%,挽回产量损失为 22.36~27.15 个百分点.得到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采用 20%三唑酮乳油防控 1次和防控 2 次后的植保贡献率分别为 6.82%~18.00%、25.45%~29.31%.

    小麦条锈病冬小麦品种天选57号产量回归方程产量损失率植保贡献率

    不同除草剂对豌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评价

    王昶张丽娟闵庚梅陆建英...
    969-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草严重影响豌豆产量和品质,制约豌豆产业发展.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除草剂,选用 3 种芽前土壤封闭除草剂和 6 种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作物安全性及杂草防除效果评价.结果显示,480 g/mL氟乐灵乳油和 460 g/mL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防效较好,施药后 30d株防效分别为 76.88%、64.52%,施药后60d株防效分别为 75.86%、66.98%,鲜重防效分别 79.59%、71.43%.24%乙氧氟草醚乳油对豌豆产生轻微药害;250 g/mL氟磺胺草醚水剂药害较重,严重抑制豌豆生长,应慎用.建议豌豆田杂草防除优先选用 480 g/mL氟乐灵乳油和 460 g/mL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

    除草剂豌豆杂草防效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当归9种真菌毒素

    李玉芳焦洁黄铮肖锋...
    974-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优化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等,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当归中药材中 9 种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样品经 70%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流动相A:2 mmol/L甲酸铵 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甲醇,经C18 色谱柱分离后注入质谱仪,电喷雾电离源(ESI)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基质外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9种真菌毒素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0),方法的检出限 0.04~1.43 μg/kg,定量限 0.12~4.75 μg/kg,高、中、低 3 个浓度加标回收率为 77.8%~113.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7.7%.该检测方法应用于 72批当归样品 9 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2 批当归样品检出真菌毒素,检出率为2.8%,样品中主要的污染真菌毒素为黄曲霉毒素B1(AFTB1)、黄曲霉毒素B2(AFTB2)、黄曲霉毒素G1(AFTG1).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具有预处理简便、经济等优点,适用于当归样品9种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

    当归中药材真菌毒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验证

    《寒旱农业科学》征稿简则

    《寒旱农业科学》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