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速铁路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速铁路技术
高速铁路技术

秦小林

双月刊

1674-8247

gstl2010@creegc.com

028-86445544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高速铁路技术/Journal HIGH SPEED RAILWAY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强震区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减震层减震效果分析

    何子阳庄永香郭艳军崔光耀...
    56-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铁路隧道洞口段,利用FLAC3D软件研究隧道施设不同厚度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1)与不设减震层相比,施设 5 cm减震层后,二衬结构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减小了 26.05%、21.57%,竖向、纵向位移分别减小了 74.68%、36.13%,竖向位移差减小了 0.32 mm,最小安全系数平均提高了 50.46%;(2)施设 10 cm减震层后,二衬结构最大主应力增大了 134.45%,最小主应力减小了 26.70%,竖向、纵向位移分别减小了 70.80%、26.89%,竖向位移差增大了 1.85 mm,最小安全系数平均提高了 11.10%;(3)施设15 cm减震层后,二衬结构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减小了 45.38%、25.16%,竖向、纵向位移分别减小了70.89%、13.45%,竖向位移差增大了 1.89 mm,最小安全系数平均提高了 12.56%;(4)衬砌与围岩之间施设 5 cm减震效果优于施设 10 cm、15 cm减震层的减震效果.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减震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隧道工程强震区洞口段浅埋偏压减震层

    艰险山区阵列式三维音频大地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

    赵思为金俊俊赵文龙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艰险山区是铁路工程勘探领域的重难点.地球物理方法具有设备轻便、施工效率高、成果直观的特点,适合艰险山区的探测工作.大跨度硐室横向范围宽,单条物探测线难以满足勘探精度要求.为此,本文介绍了适用于艰险山区大跨度硐室勘察的阵列式三维音频大地电磁勘探方法,该方法测线布置综合考虑了隧道埋深、硐室跨度,以及测点分布均匀性和边缘效应对探测精度的影响,有效提高了外业资料质量,通过联合反演构建了详实的地下三维视电阻率数据体,可直观反映地下地质体异常空间展布情况.研究成果有效揭示了破碎富水岩体地下空间赋存形态,为隧道施工设计提供了参考.

    大跨度硐室音频大地电磁法阵列式三维测线铁路隧道勘察

    铁路隧道内无线通信天馈系统替代漏泄电缆的覆盖设计与试验研究

    陈水庆苏光德
    69-7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线电波发射和接收末端设备主要有天线和漏泄电缆两种.目前我国铁路无线通信在隧道内信号覆盖采用隧道壁吊挂漏泄同轴电缆延伸覆盖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建设阶段建设成本高、施工难度大,而且后续漏泄同轴电缆更新改造成本及施工难度将比建设阶段投入更大.采用天馈系统替代漏泄电缆实现隧道内无线信号覆盖,不仅可以大幅减少铁路建设和后期更新改造费用,还有利于日常维护和故障快速处理.在高速铁路CTCS-3 级列控线路上,可实现无线网络冗余保护覆盖,确保隧道内无线网络更加安全可靠.

    铁路隧道无线覆盖设计优化

    大温差地区高速铁路钢桥面新型铺装应用研究

    阿勇李恩良高立强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包银高速铁路乌海黄河桥主桥工程,从温度力影响、受力性能、对桥梁刚度和轨道平顺性的影响、耐久性和经济性方面,对大温差地区UHPC新型钢桥面铺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大温差地区,钢混组合桥面铺装层、剪力钉的温度工况应力分别为最不利组合应力最大值的 36%和 11%以上;(2)UHPC新型钢桥面铺装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设计方案可满足结构受力需求;(3)该新型钢桥面铺装可有效提升桥梁整体刚度和轨道平顺性,主跨活载挠度和轨道不平顺值分别减小 3.8%和 13.1%以上;(4)该新型钢桥面铺装能够有效提升桥梁钢桥面的耐久性,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5)UHPC新型钢桥面铺装可在大温差地区高速铁路钢桥建设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高速铁路UHPC铺装应用研究大温差地区钢桥面混合箱梁斜拉桥

    不同地质雷达设备在铁路工程隐伏岩溶探测中的应用与对比

    刘伟周超金俊俊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伏岩溶因其隐蔽性强和发育无规律性等特点,给岩溶地区的铁路建设和运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寻求高效精准的探测方法是隐伏岩溶勘察的重难点.利用岩溶与其周围岩体之间的物性差异,物探方法对隐伏岩溶有较好的探测效果.地质雷达法因其高效、无损、低成本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和城市等地下隐伏岩溶的探测工作.本文以在建贵南高速铁路为背景,应用两种地质雷达设备对某岩质边坡隐伏岩溶进行探测,详细对比了两种不同地质雷达仪器的探测成果,并将探测成果进行了开挖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地质雷达设备在隐伏岩溶地质体勘察中均能得到较好的探测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隐伏岩溶探测工作的设备选择提供参考.

    地质雷达岩质边坡隐伏岩溶铁路工程

    川西北某隧道涌水量及水压力分析

    邹和兵宋章陶玉敬周航...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西北某隧道工程区构造发育、岩体破碎、水压高,隧道施工和运营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研究涌水量及水压力对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影响,对隧址区开展了地质勘探,并采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涌水量、水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隧址区水文地质单元内岩性为非可溶岩,地下水属于中等含水岩层的基岩裂隙水;受构造作用的影响,地层岩体裂隙发育,为地下水渗流提供了良好的通道;隧址区内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雨量约 620 mm,最大降雨量约 1 034 mm;(2)隧道全长正常涌水量约为 6 940 m3/d,最大涌水量约为 11 610 m3/d;(3)隧道开挖后,上方围岩产生降水漏斗,地下水部分流失,而强降雨天气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增长;(4)随着水头高度的增大,隧道水压力和涌水量剧增,威胁隧道结构的安全.隧道的防排水结构与衬砌设计需考虑强降雨天气的影响.

    隧道川西北水文地质涌水量水压力强降雨

    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围岩变形基准值研究

    刘夏冰麻建飞孙林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的围岩变形基准值,以初期支护结构极限安全系数为判断标准,建立了分部开挖方法下的围岩变形动态基准值体系,以下北山四线高速铁路隧道为研究背景,基于强度折减法和实测统计方法确定了分步施工方法下围岩变形控制值.结果表明:(1)采用三台阶法时的变形基准值为-35.5 mm,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时的变形基准值为-30.5 mm,施工方法对围岩扰动程度会影响围岩变形基准值;(2)由 52 个断面沉降监测的统计结果可知,下北山隧道的围岩稳定沉降区间为 20~30 mm,与得到的变形基准控制值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施工期监测预警体系的制定提供参考.

    超大跨四线隧道变形控制基准值初期支护极限安全系数强度折减法

    某高速铁路沿线天然场地季节冻胀特性监测与分析

    江凯王茂靖冯涛段光武...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大面积分布,本文依据地形地貌、土性成分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选定14 处天然场地.通过冻融周期的监测,得到沿线地基土的冻结融化速率、最大季节冻深及地表变形量等重要数据.通过分析积雪场地及裸露场地的冻结融化过程与地表变形情况,结合气温、降水量、地表雪盖等因素,分析了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沿线有雪条件下天然场地最大冻结深度19~90 cm,平均值为 45 cm;(2)沿线季节冻土冻结速率 0.27~1.20 cm/d,融化速率普遍大于冻结速率,为0.28~1.92 cm/d;(3)积雪对保持土体温度、抑制土体冻结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缩短冻结、融化时间,使最大冻结深度减小 18%~24%;(4)冻胀量呈由西向东增大趋势,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条件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设计及冻害防治提供借鉴.

    高速铁路季节冻土冻胀特性长期监测

    川西高原某隧道幔源气逸出机理及防控研究

    张夏临冯涛孟少伟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西高原地区特殊的构造和岩性为幔源气提供了赋存环境.本文针对幔源气成因、出气段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原则、检测与监测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幔源气出气段工作思路:(1)辨识幔源气类型及其不同浓度下的危害;(2)树立"物钻结合,长短结合"的超前地质预报理念;(3)加强气体的检测与监测,加强幔源气的通风管理.通过以上探测及防控手段,实现了对岩浆岩幔源气的可防可治,保证了施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背景环境的隧道施工提供针对性探测及防控思路.

    川西高原幔源气超前地质预报检测与监测安全防控

    《高速铁路技术》征稿启事

    中铁二院《高速铁路技术》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