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肃畜牧兽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肃畜牧兽医
甘肃畜牧兽医

月刊

1006-799X

gxms@chinajournal.net.cn

0931-4560928

73003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498号

甘肃畜牧兽医/Journal Gansu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畜牧业刊物。面向生产、面向科研、面向教学、面向基层;传播科学知识,传播现代技术,传递情报信息,为畜牧兽医科学社会化、现代化服务。辟有调查报告和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生产与管理经验、生产技术、知识讲座、综述与专论、参谋与顾问、科技情报、国外动态、专业户园地、实验室技术、文摘等栏目。全国畜牧兽医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鸡新城疫的流行与综合防控

    李全军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鸡新城疫又称鸡瘟,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危害鸡,该病发病急、传染快、病情重、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病鸡会出现高热、腹泻、呼吸困难、冠髯发绀、食欲废绝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易死亡.目前,针对鸡新城疫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接种,提高鸡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鸡新城疫流行特点综合防控

    研究揭示幼龄山羊瘤胃微生物耐药基因组变化特征

    45页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管理与主要疾病防治

    李春虎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模化养猪生产中保育猪饲养管理是整个生猪饲养周期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对保育猪在断奶后肠道形态结构及消化酶、免疫机能、体温调节的生理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重点在保育舍环境控制、合理分群、调教和科学调配日粮蛋白质水平方面阐述了关键饲养技术,并对猪水肿病、腹泻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论述,以期为保育猪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保育猪饲养技术疫病防治

    猪圆环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周益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圆环病毒病在生猪养殖中比较常见,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病猪会出现明显的免疫力下降、消瘦、腹泻及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猪养殖效益.本文通过介绍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学与临床表现,进一步分析了该病的诊断措施,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方法,以期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猪圆环病毒病免疫学诊断免疫接种

    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评估与野毒感染区分试验

    高武成魏美清王耀荣彭钰...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在华池县选取阴性、阳性羊群各一群,以腿部皮下注射的方式免疫接种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免疫接种后30 d、90 d、120 d、150 d、180 d分别采集血清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开展免疫效果评估,统计抗体转阳率、转阴率等指标.结果显示,M5-90Δ26株免疫接种30 d后抗体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免疫90 d后转阴率在80%以上,说明该疫苗具有免疫效果好、保护率高、转阴快等优点.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M5-90Δ26株)中敲除bp26基因,用布鲁氏菌病LPS和BP26蛋白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以对疫苗免疫阳性和野毒感染进行区分,能够为布鲁氏菌病检疫、净化提供依据,为华池县布鲁氏菌病防控提供更多参考.

    华池县M5-90Δ26株免疫效果野毒感染

    饲用高粱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效果研究

    周丽萍周建国窦莉蓉周秀琴...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饲用高粱与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饲用高粱与玉米秸秆不同比例混合青贮后的饲料品质.结果显示,65%甜高粱+35%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后,其品质较优,营养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在山丹县大面积推广.

    饲用高粱玉米秸秆青贮

    2021-2022年林芝市藏猪PRRS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甘富斌李宇鹏蔡重振商鹏...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在西藏林芝市藏猪群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从各区县散养户和养殖场采集没有接种PRRS疫苗的藏猪血清样品共计359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PRRSV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的359头份藏猪血清中PRRSV抗体阳性率为10.86%(39/359),其中地区Ⅱ阳性率最高(14.49%,10/69),其次是地区Ⅰ(14.29%,7/49);分性别统计,雌性藏猪与雄性藏猪PRRSV抗体阳性率分别11.98%(26/217)、9.15%(13/142);分种类统计,能繁母猪、种公猪、仔猪、育肥猪PR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03%(16/133)、9.76%(4/41)、13.64%(15/110)、5.33%(4/75);分养殖方式统计,养殖场、散养户藏猪PR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56%(26/225)、9.70%(13/134).表明藏猪群中存在PRRSV感染,不同性别、种类、养殖方式的藏猪PRRSV感染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区县、猪场(养殖户)的藏猪PRRSV感染差异性显著(P<0.05).本研究可为林芝市藏猪PRRS的防控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藏猪PRRSV血清学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林芝市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胎衣不下原因探究

    黄旺洲孟锦涛马建勇刘雷雷...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规模化万头牧场全面兴起,单产不断提升,然而奶牛胎衣不下常有发生,本文旨在查明分娩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原因及规律,为防治奶牛胎衣不下制定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参考.本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2022年11月-2023年10月一年间分娩的2 936头荷斯坦奶牛从分娩胎次、胎儿性别、单双胎、胎儿出生体重、产犊难易度等生产实际状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与分娩母牛胎衣不下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胎次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最低,初次分娩的奶牛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高达24.41%,发病率最高;产公犊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母犊的奶牛(P<0.05);产双胞胎的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产单胎的奶牛(P<0.05);犊牛初生重<30 kg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其他体重群体;在胎天数<260 d的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分娩奶牛(P<0.05);自然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显著低于助产奶牛(P<0.05).综上,分娩胎次为二胎时,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最低,头胎发病率最高;产公牛犊,母畜怀有双胎,胎儿出生体重<30 kg、>36 kg,早产、难产都能显著增加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

    规模化分娩奶牛胎衣不下发病率

    精液品质相关基因在公牦牛血液中的表达研究

    王耀梅杨博璇赵彦玲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精液品质相关基因在娘亚公牦牛血液中的表达情况,选取精液品质有显著差异的娘亚公牦牛,分为高品质组(3头)、低品质组(3头),分别采集其血液并提取总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个精液品质相关基因(HSPB1、PSMC5、PSMD8、UGP2、PSMB3、HSP90AA1)在2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ESPB1基因在高品质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低品质组,而其他5个基因在高品质组娘亚牦牛血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品质组.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娘亚牦牛血液中基因表达与精液质量的相关性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娘亚牦牛的分子育种、早期选育和开发血液DNA标志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牦牛精液品质基因

    低温环境对紫花苜蓿发芽表现的影响

    满达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胁迫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为确定低温环境对紫花苜蓿发芽表现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恒温培养箱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5 ℃条件下,紫花苜蓿种子发芽表现指标(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简化活力指数)均最高,10 ℃条件次之,6 ℃和8 ℃条件下种子的发芽表现会受到明显抑制,而当温度下降至2 ℃、4 ℃时,4种发芽表现指标均受到极其明显的抑制.综上所述,低温环境会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表现,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发芽温度不低于10 ℃.

    低温紫花苜蓿发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