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硫酸盐水泥基材料耐化学侵蚀特性综述

    常硕王露李新宇李茂森...
    4271-4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硫酸盐水泥是一种绿色、低碳胶凝材料,具有低能耗、低水化热以及高抗化学侵蚀性能等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超硫酸盐水泥的组分、早期水化特性、力学性能和耐化学侵蚀特性等。通过与硅酸盐水泥基材料对比,重点评述了超硫酸盐水泥基材料的耐化学侵蚀劣化特性,包括溶出性侵蚀、一般酸性侵蚀和硫酸盐侵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超硫酸盐水泥基材料的侵蚀劣化机理,为超硫酸盐水泥基材料在不同环境中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超硫酸盐水泥水化特性化学侵蚀劣化机理

    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进展

    刘松辉张猗峥安家宜管学茂...
    4285-4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基材料作为建筑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建筑材料,在长期应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易开裂和易被溶液渗透等问题。为了解决传统水泥基材料高脆性和易开裂的问题,聚丙烯酰胺(PAM)改性技术成为备受关注的解决方案。本文系统地总结了 PAM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PAM的结构与性质、合成单体与方法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等;探讨了 PAM对水泥基材料的影响,包括力学性能、耐久性、渗透性以及对微观结构的调控作用,并总结了 PAM改性机理;强调了 PAM改性水泥基材料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然而,目前仍需克服一些挑战,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为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致力于优化PAM改性技术和拓展应用领域等。综上所述,PAM改性水泥基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聚丙烯酰胺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改性技术改性机理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成鑫磊穆锐刘晓英
    4295-4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一种先进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在高寒、高盐碱、海洋等特殊环境或大跨度及特殊强度要求的建筑结构中被广泛应用。针对UHPC的力学性能及改良调控方法,本文从设计理论与制备方法、力学性能机理与表征、影响因素与调控手段等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介绍了 UHPC在力学性能及改良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UHPC的配合比、养护制度、工作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总结,深入探讨了影响UHPC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针对UHPC的制备方法、耐久性研究以及相关的技术规范体系进行展望,以期能促进其在工程实践中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方法紧密堆积模型力学性能增强增韧机理水化硅酸钙

    群青蓝颜料对白色硅酸盐水泥水化与着色效果的影响

    刘佳廖宜顺许凯钦万世辉...
    4313-4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群青蓝颜料对白色硅酸盐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水化特征以及着色效果的影响。用2%、4%和6%的群青蓝颜料等质量取代白色硅酸盐水泥,在水胶比为0。45的基础上,测试复合胶凝体系的流动度、凝结时间以及抗压强度,采用电阻率和热分析方法(TG/DTG)并结合XRD对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速率和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CIELAB色彩空间对群青蓝颜料的着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群青蓝颜料掺量的增大,白色硅酸盐水泥浆体的流动度逐渐降低,凝结时间逐渐缩短。且随着群青蓝颜料掺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掺入群青蓝颜料增大了白色硅酸盐水泥浆体3 d的电阻率,加快了水泥水化。群青蓝颜料会消耗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生成类似水泥水化产物,使结构更加致密,提高了水泥试样的抗压强度。群青蓝颜料掺量越多,试样表面亮度越暗,掺量为6%时接近颜色饱和点。

    群青蓝颜料白色硅酸盐水泥抗压强度水化速率水化产物着色效果

    波特兰-白云石微粉水泥砂浆的抗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性能

    徐江涛刘飞杨同卢都友...
    4322-4329,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波特兰-白云石微粉水泥砂浆的抗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TSA)性能,研究了白云石微粉掺量为0%~30%(质量分数)时,水泥砂浆在5 ℃、5%(质量分数)Na2SO4溶液中的外观、膨胀和质量变化,并采用XRD、FTIR、TGA-DTG、SEM及热力学模拟分析了侵蚀产物。结果表明,白云石微粉的引入显著降低了水泥砂浆的抗TSA性能。随着白云石微粉掺量增加,砂浆的外观破坏等级、膨胀程度和质量均明显增大,且掺量越高,劣化效应越显著。相较于参比样,含白云石微粉水泥砂浆体系侵蚀早期生成更多钙矾石和石膏,侵蚀后期生成大量碳硫硅钙石。白云石微粉参与水泥水化反应生成水滑石、碳铝酸盐和方解石。在低温硫酸盐侵蚀中,水滑石的稳定存在抑制了钙矾石的生成,而碳铝酸盐和方解石则显著促进了碳硫硅钙石的形成。白云石微粉反应生成水滑石产生的积极效应远不及其生成碳铝酸盐、方解石所引发的消极效应,最终导致了水泥砂浆的TSA破坏。

    白云石微粉碳硫硅钙石硫酸盐侵蚀膨胀率质量变化

    甲酸铝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刘远朱芳芳张远永杨安旭...
    4330-4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甲酸铝对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进行改性,并测试了甲酸铝改性后的无碱液体速凝剂性能指标。采用XRD、SEM、TG-DTG和水化热分析表征手段分析了甲酸铝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过程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中甲酸铝掺量的增加,水泥的快凝效果和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改性组分甲酸铝掺量为1%(以硫酸铝质量百分比计)时,掺8%改性硫酸铝基无碱液体速凝剂的水泥初凝时间为2 min 39 s,终凝时间为5 min 33 s,1 d抗压强度为13。2 MPa,28 d抗压强度为49。6 MPa,28 d抗压强度比为114%,90 d抗压强度保留率为123%,满足《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 35159-2017)标准的技术指标要求。当改性组分甲酸铝掺量超过1%时,生成的大量AFt会抑制水泥中C3S的水化反应,导致水泥早期和后期强度降低。

    甲酸铝硫酸铝无碱液体速凝剂改性机制喷射混凝土凝结时间

    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预测和极值寻优

    范明辉杨普新李薇任文渊...
    4339-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性能混凝土 7 d抗压强度作为早期强度的重要指标,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预测及极值寻优,本文基于Logistic混沌映射改进麻雀搜索算法(LCSSA)优化BP神经网络,建立LCSSA-BP预测模型。选取88组数据作为训练集、38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比BP、支持向量机(SVM)、极限学习机(ELM)、人工蜂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ABC-BP)、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CS-BP)模型的预测结果。从数据集划分、输入变量数量的角度出发,验证了 LCSSA-BP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抗压强度寻优,确定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掺量。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模型,LCSSA-BP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低的预测误差;当按照9-1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时,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75,相关系数R为0。987;综合考虑变量的关联度和数据分布特性,选取水泥、高炉矿渣、水、粗骨料和细骨料作为输入变量时,模型R2为0。954,R为0。977;遗传算法在高性能混凝土早期7 d抗压强度寻优和配合比设计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极值寻优配合比LCSSA-BP遗传算法麻雀搜索算法

    蒸养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早期温度及应变试验研究

    金清平梁颖强高永红汪西华...
    4350-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蒸汽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箱梁的影响,本文结合某长江大桥高温蒸养预制混凝土箱梁项目,在30 m箱梁内埋设了温度和应变传感器,得到了箱梁在蒸汽养护及后期养护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变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试截面的平均温度在66 h后才低于入模温度;混凝土水化热在11~13 h达到峰值,截面各区域测点温度峰值由大到小依次为顶腹板交界处、顶板、腹板、底板、底腹板交界处;顶腹板交界处和顶板的温度峰值高于其他区域;箱梁内部和表面、表面和外部最大温差分别为18。62和14。29 ℃,均出现于蒸汽养护前;在整个养护过程中,箱梁内部产生的拉应力小于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梁体无开裂风险;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各测试截面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后期变化幅度不大。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蒸汽养护水化热温度场应变场

    层面处理对碾压混凝土剪切过程中裂缝扩展的影响

    李阳庄晓隆李志龙王璟...
    4359-4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碾压混凝土层面剪切过程中的裂缝扩展规律,本文针对不同层面处理的碾压混凝土开展抗剪强度试验,分析了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同时运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碾压混凝土剪切过程中层面裂缝发展规律,并结合热重技术分析了层面水化程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层面结合效果和抗剪强度,降低裂缝宽度和扩展速率,经过纳米SiO2砂浆处理的碾压混凝土层面结合效果最佳,裂缝最大宽度和扩展速率分别降低至0。528 mm和1。412 mm/s;层面裂缝发展过程分为初始、萌生、扩展、贯通四个阶段;纳米SiO2能够促进水泥水化,水化产物含量与最大裂缝扩展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因此纳米SiO2的加入可有效降低层面裂缝扩展速率。

    碾压混凝土层面裂缝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剪切破坏热重技术层面处理

    碳化硅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高温性能的影响

    杨舒婷周妞妞
    4370-4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纳米碳化硅、碳化硅晶须和碳化硅纤维掺入混凝土,分别研究了三种碳化硅材料单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三种碳化硅材料的最佳掺量,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碳化硅材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高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混凝土进行了高温试验,研究了三种碳化硅材料对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结合SEM试验,分析了三种碳化硅材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纳米碳化硅、碳化硅晶须和碳化硅纤维均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当纳米碳化硅、碳化硅晶须和碳化硅纤维的掺量分别为2。0%(质量分数)、3。0%(质量分数)、0。3%(体积分数)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最佳。纳米碳化硅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高温后残余抗压强度的提高效果最佳,碳化硅晶须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高温后残余抗折强度的提高效果最佳。在混凝土中,纳米碳化硅发挥填充和纳米成核作用,碳化硅晶须发挥填充和阻裂作用,碳化硅纤维发挥阻裂作用。碳化硅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在高温下保持完好,仍可发挥作用。

    混凝土纳米碳化硅碳化硅晶须碳化硅纤维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