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环境和疲劳荷载作用下开裂混凝土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司秀勇高青宇潘慧敏赵庆新...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凝土是一种准脆性材料,大量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期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并带着裂缝工作。裂缝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侵蚀性环境因素或疲劳荷载作用下。本文对钢筋混凝土裂缝扩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不同侵蚀环境作用下开裂混凝土结构劣化机制、寿命预测研究方法及预测模型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对比。阐述了疲劳裂纹扩展理论在开裂混凝土结构疲劳寿命预测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势,并归纳了基于该理论的部分寿命预测方法及预测模型。此外,还对侵蚀环境与疲劳荷载耦合作用下开裂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讨论,指出了现有开裂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研究尚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开裂混凝土裂缝侵蚀性环境疲劳荷载寿命预测

    碳酸钙晶须混杂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陈月顺汤成宇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碳酸钙晶须掺量对聚乙烯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PE-ECC)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设计了4组不同碳酸钙晶须掺量的PE-ECC试件,对其进行抗压性能试验、抗拉性能试验、三点弯曲断裂性能试验,并使用XRD、SEM、NMR技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晶须对PE-ECC有增强增韧作用,随着碳酸钙晶须掺量增加,这种增强增韧作用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碳酸钙晶须掺量为1%(体积分数)时,PE-ECC的抗压性能、拉伸性能、断裂性能提升最佳。适量的碳酸钙晶须能填充基体,减少少害孔及多害孔数量,改善孔隙结构。

    水泥基复合材料碳酸钙晶须PE纤维拉伸性能断裂性能微观结构

    防治俯采工作面煤自燃稠化浆体的流变特性研究

    朱立成史正景房秀政鲁义...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倾角俯采工作面煤自燃防治过程中不易灌浆、漏风强度大、浆液无法向高处堆积等问题,以高分子聚合材料、表面活性剂、固相材料为原始材料,制备出不同水土比、稠化剂浓度的浆体并进行悬浮稳定试验,研究稠化浆体的悬浮特性,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稠化浆体进行流变特性试验,拟合出流变本构方程,从而研制出一种性能优异、适用于大倾角俯采工作面的稠化浆体材料,最后采用Fluent软件模拟稠化浆体在采空区内的扩散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为稠化浆体最适合的固相材料;当水土质量比为8∶1、稠化剂质量浓度为0。3%时,稠化浆体悬浮性能较好,且屈服应力最小,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在采空区内稠化浆体的流动速度与扩散半径成反比,在浆体注入6 h后扩散半径达最大值。

    大倾角俯采工作面稠化浆体悬浮特性流变特性扩散特性

    基于电化学阻抗谱的石灰石粉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演化研究

    朱鹏飞余熠石研然杨恒...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大掺量(质量分数为20%以上)石灰石粉硬化水泥浆体的孔结构演化行为,本文基于电化学阻抗谱(EIS)、压汞(MIP)测试分析,探究大掺量石灰石粉对硬化水泥浆体EIS拓扑结构和孔结构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建立大掺量石灰石粉硬化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等效电路,研究等效电路中元器件和孔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水化龄期的延长,石灰石粉掺量对EIS拓扑结构参数中Bode角和θmax的影响规律显著,大掺量石灰石粉硬化水泥浆体的孔径分布整体由大孔和毛细孔向过渡孔和凝胶孔发展演化;另外,EIS等效电路中电阻随硬化水泥浆体中毛细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电容随硬化水泥浆体中凝胶孔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石灰石粉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电化学阻抗谱等效电路

    负载S-g-C3N4/MgAl-CLDH光催化砂浆的去污及水化性能研究

    林淑瑾罗盛洋熊晓立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合成了硫掺杂氮化碳/锻烧镁铝水滑石(S-g-C3N4/MgAl-CLDH)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通过内掺的方式将其负载在水泥砂浆上,并测试了光催化砂浆的氮氧化物(NOx)降解性能和水化性能。结果表明,当光催化剂掺量小于5%(质量分数)时,S-g-C3N4/MgAl-CLDH掺量与砂浆的NOx降解率成正比。当光催化剂掺量超过5%时,砂浆的NOx降解性能开始下降。适量的S-g-C3N4/MgAl-CLDH使水泥早期(1 d)水化程度显著提升,过量的S-g-C3N4/MgAl-CLDH使水泥后期水化程度下降。当光催化剂掺量为7%时,水泥砂浆的28 d强度较对照组砂浆显著下降。此外,适量(3%)S-g-C3N4/MgAl-CLDH能够改善砂浆的28 d强度。

    光催化砂浆g-C3N4MgAl-CLDH氮氧化物降解抗压强度水泥水化

    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董建统刘志勇胡忠帅朱丹丹...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VPEG)大单体、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引入保坍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以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在H2O2/L-抗坏血酸(VC)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V-HEA)。通过红外光谱、凝胶色谱测试对合成的V-HEA进行分子结构表征,并与市售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HPWR-S)进行水化热与混凝土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HEA的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酸醚比4。4,酯醚比2。5,引发剂、硫酸亚铁和链转移剂掺量分别占大单体质量的0。76%、0。10%和0。74%。掺入硫酸亚铁可提高单体的转化率,且V-HEA的数均分子量为17 650,重均分子量为42 713,单体转化率高达95。03%。掺入V-HEA时混凝土的水化峰值温度较掺入HPWR-S时延迟4 h 24 min,且第二水化速率峰出现时间延迟约4 h,更加延缓水泥的水化。掺入V-HEA的混凝土 2 h坍落度仅损失5。8%,且混凝土强度与掺入HPWR-S产品相当,V-HEA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聚羧酸减水剂VPEG大单体自由基聚合保坍型分子结构表征水化热分析

    低温环境下液体速凝剂的适应性及强度增强机理研究

    杜爽王伟乔敏曾鲁平...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凝剂广泛应用于喷射混凝土中,可实现混凝土的快速凝结硬化。本文研究了碱性和无碱液体速凝剂在20和5℃环境下的促凝机理和强度增强规律,并结合水化热、XRD、TG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速凝剂对水泥水化进程和促凝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无碱速凝剂掺量为8%(质量分数,下同)和有碱速凝剂掺量为5%时即可满足《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 35159-2017)中初凝时间不大于5 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2 min的要求;低温(5℃)环境会延缓净浆终凝时间,降低掺速凝剂砂浆的早期强度;无碱速凝剂在20和5 ℃环境下的28 d强度仍在增加,而有碱速凝剂出现强度倒缩现象。高浓硫酸铝、常规硫酸铝、含氢氟酸类速凝剂均是通过水化生成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等水化产物来提供早期强度和缩短凝结时间,而偏铝酸钠类速凝剂则是通过消耗石膏和生成水化铝酸钙(C-A-H)凝胶和氢氧化钙(CH)等水化产物来提供早期强度和缩短凝结时间;低温环境会使高浓硫酸铝、常规硫酸铝、含氢氟酸类速凝剂作用的水泥中AFt和C-S-H等水化产物含量减少,使强度下降。而掺偏铝酸钠类速凝剂的水泥水化产物受低温环境的影响,导致CH的生成量减少,减弱了 CH对后期强度的不利影响。

    速凝剂温度水化抗压强度微观形貌促凝机理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流变学分析

    温宏平宋鹏飞汪愿甘珑...
    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制砂的生产与应用是我国混凝土行业走向低碳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机制砂的复杂特性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较差且难以预测。为研究基于流变学特性的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从机制砂特性及混凝土配合比参数两个角度展开,建立了流变学特性与工作性的二维、三维关系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基于流变学分析的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影响机制进行因素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与混凝土的工作性关系密切,随着石粉含量、机制砂取代率和砂率的增加,动态屈服应力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机制砂特性与混凝土各项流变性能之间的关联度在强相关的区间内,通过合理调配各因素的水平可以达到实际工程所需要的最佳工作性。

    凝灰岩机制砂混凝土流变学工作性灰色关联度分析石粉含量机制砂取代率

    多孔玄武岩粗骨料HPC的制备和收缩性能研究

    孙婧洪俊哲王珅常璞...
    84-9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多孔玄武岩粗骨料吸水率大、早期吸水快给高性能混凝土(HPC)制备带来的黏度大、拌合难、耐久性差等问题,引入附加用水量预湿骨料,研究了不同附加用水量对多孔玄武岩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孔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并与普通碎石混凝土性能作对比。结果表明:当附加用水量取4%或6%(以多孔玄武岩粗骨料的质量分数计)时,可制得C60抗压强度等级、工作性优良和低收缩的HPC。与普通碎石混凝土相比,预吸水的多孔玄武岩能显著降低HPC的自收缩,而对抗压强度影响不大;自收缩率随附加用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发展分为快速增长、短暂膨胀、缓慢增长、趋于稳定四个阶段;含水玄武岩有内养护作用,在水化后期可细化孔结构,提高界面过渡区的密实性,减少HPC的开裂风险。

    多孔玄武岩HPC收缩性能孔结构界面过渡区

    高温后冷却方式对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庞建勇郑瑞琪胡秀月孙健...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处理后混凝土力学性能是工程建设中评价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不同玄武岩纤维(BF)掺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将最优掺量的玄武岩纤维混凝土(BFRC)与普通混凝土(OC)进行高温处理(200、400、600、800℃),研究不同冷却方式(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对高温后BFRC性能劣化的影响,分析BFRC在不同温度和冷却方式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BF掺量为0。05%(体积分数)时,BFRC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0。2、3。5 MPa,较OC分别提高了 14。87%、34。62%。BF的掺入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的韧性以及抵抗开裂变形的能力。随着温度增加,BFRC试件的弹性模量减小但始终大于OC试件。同一冷却方式下OC的峰值应变均大于BFRC,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延性指数较常温均有所提高。

    混凝土高温冷却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弹性模量延性指数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