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杂散电流作用下的抗软水溶蚀机理研究

    韩瑜赵方粒赵翊彤王宝民...
    200-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期间,复杂的服役环境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杂散电流与软水溶蚀耦合作用下,矿渣掺量、水胶比和杂散电流电压强度对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等方法,分析了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经溶蚀90 d后的物相组成、Ca(OH)2含量、微观形貌以及孔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矿渣掺量越大,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Ca(OH)2含量越少,材料的孔隙率越低,结构更均匀致密;随着杂散电流电压强度的增加,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Ca(OH)2和AFt含量变少,且AFt和Ca(OH)2等物相边界变得模糊不清;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中C-(A)-S-H的含量略有增多,孔隙率略有下降;随着水胶比的增大,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内部的Ca(OH)2含量变少,剩余物相含量变少,微观结构变得松散多孔,孔径结构整体粗化,孔隙率增大.

    矿渣水泥基复合材料杂散电流软水溶蚀矿渣掺量水胶比微观结构

    高铁低硅赤泥钠化还原的物相转变及铁分离特性

    郑富强戴妍妮胡兵刘臣...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焙烧赤泥可实现铁、铝、硅等元素的形态转化,使其易于分离回收,但高铁低硅赤泥的钠化还原焙烧反应差异性及机制研究却少有报道.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还原温度、碳酸钠用量、还原时间等对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的矿相转化及微结构影响,分析了反应后的铁磁化分离差异性.结果表明:还原焙烧中钠与铝、硅元素结合形成铝钠硅酸盐,有效破坏了铁、铝元素的紧密结构;赤铁矿、铝针铁矿大部分转为磁铁矿和浮氏体,促进了铁氧化物还原;低熔点含钠固溶体降低了金属铁质点迁移阻力,加速了铁晶粒的长大.基于铁铝结构崩解及粗晶粒金属铁的生成,焙烧产物经磨矿-磁选后,获得了全铁含量为90.41%、Fe回收率为93.08%的铁回收指标.

    高铁低硅赤泥还原焙烧碳酸钠物相转变铁分离

    地聚物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及活性氧化镁补偿收缩研究

    张海霞董昊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并进行地聚物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测试,探究分析活性氧化镁含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和矿渣含量对其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氧化镁掺量增大,地聚物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显著减小;与0%(质量分数,下同)活性氧化镁混凝土相比,掺量为3%、6%和9%时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分别下降8.0%、8.2%和18.2%,干燥收缩分别减小21.5%、26.4%和38.2%,此外,当活性氧化镁掺量为3%和6%时,不仅有效补偿了干燥收缩,且抗压强度损失较小;随着水玻璃模数升高,地聚物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碱当量升高,地聚物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矿渣含量增加,地聚物混凝土 28 d抗压强度增大、干燥收缩变形减小.综合考虑抗压强度及收缩的要求,建议实际应用中选择高活性、大掺量氧化镁,掺量宜控制在3%~6%.

    地聚物混凝土粉煤灰-矿渣基活性氧化镁干燥收缩抗压强度

    高温蒸汽养护复掺混凝土力学性能时变特性与模型研究

    刘浩胡娟金清平李帆...
    227-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温蒸汽养护下粉煤灰-矿粉机制砂混凝土(简称复掺混凝土)力学性能时变特性与模型,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高温蒸汽养护复掺混凝土预制梁项目,设计了蒸汽-标准养护、蒸汽-自然养护和标准养护三种养护方式,测试了不同阶段复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探究了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合适的蒸汽养护方式能促进复掺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更快增长,其中对抗压强度形成作用最显著,后期的力学性能不倒缩;蒸汽养护恒温阶段复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具有最大的增长率,其次是升温阶段,降温阶段力学性能增长率最小;蒸汽-标准养护方式下复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变模型可取对数或对数与幂函数复合函数,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时变模型可取幂函数.

    高温蒸汽养护粉煤灰-矿渣复掺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时变特性模型

    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性能研究

    李永清倪勇军李芳芳郭伟龙...
    236-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尾泥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提高提锂尾渣资源利用率,利用提锂过程中产生的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复掺后部分替代水泥,对尾泥微粉-粉煤灰-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掺适量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对复合胶凝体系流动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适量粉煤灰部分替代水泥使得复合胶凝体系早期抗压强度略有降低,后期强度有明显增长.复掺5%(质量分数)提锂尾泥微粉与10%(质量分数)粉煤灰试验组的90 d抗压强度达到55.15 MPa,相比对照组提高了 9.75%;复掺提锂尾泥微粉与粉煤灰在水化后期能够有效发挥复合活性效应与填充效应,促进水化产物生成并使其填充到大孔中,增加水泥浆体中毛细微孔(<10 nm)的比例,从而细化水泥浆体孔隙结构,提高体系致密度,宏观上表现为抗压强度增大.

    尾泥微粉粉煤灰流动度抗压强度孔结构水化进程

    角闪岩弃碴机制砂和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

    王立川李景于长彬曹文权...
    246-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角闪岩弃碴制砂过程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冀环京津6个地区的角闪岩弃碴为对象,通过开展力学测试、坍落度试验和Zeta电位分析,并结合SEM、FTIR等测试探讨了角闪岩弃碴机制砂和石粉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除鑫鑫地区外,其他地区的角闪岩弃碴机制砂均可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中承德和小石匣地区的角闪岩弃碴机制砂对混凝土增强效果较优,与天然砂制备的混凝土相比,这两种弃碴机制砂制备的C30混凝土 7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 20.51%和11.11%,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 10.79%和6.58%;C50混凝土 7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 15.14%和12.57%,28 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了 14.55%和16.55%.承德、鑫鑫、冀恒和小石匣地区石粉最佳掺量一般可达胶凝材料质量的8%~15%,而平山地区最佳掺量仅为5%.其中承德和小石匣地区石粉取代胶凝材料用量最高,原因在于这两个地区石粉的颗粒粒度较小,SEM表明在碱性条件下石粉呈明显侵蚀破坏形貌,在骨料界面处形成较多胶凝产物,提升了骨料颗粒之间的胶结程度.此外,适量石粉的加入对丰宁地区较粗机制砂混凝土有一定填充作用,能提升混凝土力学性能.FTIR和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角闪岩弃碴石粉能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并发生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聚羧酸减水剂提升了石粉、水泥和聚羧酸溶液体系稳定性.本研究可为角闪岩弃碴机制砂在普通混凝土中应用及石粉在混凝土中取代不同胶凝材料用量配比设计提供参考.

    角闪岩弃碴机制砂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坍落度

    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周文娟胡牛涛钮浩翔谢谦...
    25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碱渣、矿渣、冗余土、砖混再生骨料为主要原料制备回填用全固废再生流态混合料.通过流动度、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胶材组成及胶材总量对流态混合料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碱渣掺量为15%~50%(质量分数,下同)、矿渣为20%~85%、粉煤灰为0%~40%时,流态混合料强度达1 MPa;矿渣掺量对流态混合料的早期及后期抗压强度增长影响最显著;碱性废渣及粉煤灰掺量对流态混合料后期抗压强度的增长影响显著.通过微观分析发现,流态混合料的强度主要源于矿渣在碱性环境下发生的解聚,C-S-H、C-A-S-H及AFt交织形成骨架.

    流态混合料碱渣粉煤灰抗压强度微观分析

    无机胶凝材料改性脱硫建筑石膏性能研究

    单俊鸿张泽高鹏王奎...
    268-275,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流化床(CFB)灰渣具有良好的火山灰性,以脱硫建筑石膏为主要胶凝材料,电石渣为碱激发剂,CFB灰渣和粉煤灰为矿物掺和料,研究CFB灰渣对脱硫建筑石膏流动度、凝结时间、抗压强度、膨胀率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分析其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掺入CFB灰渣可以有效提高脱硫建筑石膏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但对工作性能和膨胀性能有负面影响.经20%(质量分数)CFB飞灰、5%(质量分数)电石渣复合改性后,脱硫建筑石膏的1、28 d绝干抗压强度分别为20.53、22.37 MPa,较脱硫建筑石膏基样分别增加了 28.6%、35.9%.CFB灰渣水化生成的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和钙矾石(AFt)包裹并填充于二水石膏晶体表面及空隙中,使硬化体内部结构更加密实,从而提高了脱硫建筑石膏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

    脱硫建筑石膏CFB飞灰CFB炉渣力学性能膨胀性能微观形貌

    非规则再生骨料建模及再生骨料混凝土数值模拟

    胡焱博高鹏李景哲章国辉...
    276-286,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再生骨料混凝土(RAC)模型多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来代表再生骨料(RA)结构,这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本文结合数字图像技术和傅里叶描述法构建了真实的二维骨料数据库,并提出了基于骨料叠加法随机生成RA的新方法.基于外接矩形框/内切圆的粗判定和基于重叠框的精细判定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傅里叶重构骨料的快速投放算法,实现了不同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的RAC细观结构的构建.基于内聚力模型根据随机生成的RAC的细观结构建立了数值模型,研究了 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对RAC单轴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C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RA取代率和RA残余砂浆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峰值应变变化不大.该RA模型更符合实际,且附着砂浆的含量和分布可自主调整.

    傅里叶重构再生骨料再生骨料混凝土细观结构骨料投放算法内聚力模型

    碱激发垃圾焚烧底灰地聚物的制备及其水化特性研究

    刘刚李心诚刘金军蹇守卫...
    287-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BA)、偏高岭土和矿粉作为原料,NaOH和水玻璃作为碱激发剂来制备底灰地聚物,重点研究了不同碱含量、BA掺量对聚合物抗压强度及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碱含量达7%(质量分数,下同)时,过量的钠与活性钙、活性硅和铝反应,从而形成大量低强度N-A-S-H,使底灰地聚物强度下降;当碱含量固定、BA掺量达到80%时,底灰地聚物的强度大幅度降低.对于底灰而言,其聚合物体系对重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固化效果.因此,采用BA制备底灰地聚物对城市固废绿色再生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碱激发垃圾焚烧底灰地聚物强度重金属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