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黄学辉陈文臻邓鹏辉胡祥奥...
    2241-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MgO为稳定剂,以堇青石为增强剂,通过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并系统研究了 MgO和堇青石以及烧结温度对复相陶瓷物相组成、显微结构、烧结性能和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的引入促进了钛酸铝晶粒的合成和长大,降低了烧结温度,并通过形成MgxAl2(1-x)Ti(1+x)O5固溶体提高了钛酸铝陶瓷的热稳定性.堇青石在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1 325℃烧结条件下,MgO含量为8.00%、堇青石含量为15.00%的样品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体积密度为3.49 g/cm3,气孔率仅为2.2%,抗弯强度达到66.8 MPa,热膨胀系数为2.6×10-6 K-1(室温至1 000℃).研究结果为设计和制备具备优异综合性能的高温结构陶瓷提供了新的思路.

    钛酸铝堇青石复相陶瓷烧结温度抗弯强度热膨胀

    Al2O3粒度对CA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申天姿李文凤郭会师曹金金...
    2250-2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Al2O3粒度对CA6轻质陶瓷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以平均粒径分别为80、61、45和38 μm的α-Al2O3为氧化铝源,以平均粒径为15 μm的轻质碳酸钙为氧化钙源,采用发泡法结合原位烧成工艺,经1 550 ℃保温5 h烧成后获得CA6轻质陶瓷材料,研究不同粒度的Al2O3原料对其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α-Al2O3粒度的减小,CA6轻质陶瓷的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热导率逐渐变小,显气孔率增大,压缩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综合考虑,以平均粒径为45 μm的α-Al2O3为氧化铝源所制试样的综合性能较佳,更能满足使用需求,其显气孔率、热导率和压缩强度分别为87.8%、0.149 W·m-1·K-1和0.29 MPa.

    CA6轻质陶瓷材料Al2O3粒度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压缩强度热导率

    SiC含量对铝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王海涛林晨樊子民唐明强...
    2256-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具有高比强度、高导热与高耐磨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与交通运输等领域.本文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SiC含量对铝基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阿基米德排水法、洛氏硬度分析与三点抗弯法测定试样的物相组成、表观密度与力学性能,用SEM分析试样微观形貌,用激光闪射法测定导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SiC颗粒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60%,试样的硬度先增大后降低,在SiC体积分数为50%时达最大值,为90 HRB.试样的导热率先增加后降低,在SiC体积分数为30%时达到最大值,为324.05 W/(m·K).随SiC体积分数增加,金属基体与增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孔隙.当SiC体积分数增加到60%,试样孔隙率增加,致密度降低,强度下降.

    SiCp/Al复合材料碳化硅含量表观密度硬度导热系数

    FeWO4结晶釉的取向生长控制及光催化活性研究

    李嘉胤吴锦涛黄玲艳张金津...
    2262-2268,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结晶釉结构对于陶瓷板材表面功能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功能化表面结晶釉的结构控制及其生长方式对光活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以三氧化钨、硫酸亚铁、磷酸铝、高岭土等为原料,通过调控不同生长取向结构的FeWO4结晶釉,在1 080 ℃成功烧制出高亲核性晶面暴露的结晶釉.结果表明,不同取向的结晶釉釉层呈现不同的晶面暴露,取向生长的结晶釉可以提供更高的催化活性,同时可以促使高亲核性的(100)晶面暴露,从而提高陶瓷板表面的光催化性能.本研究可为光功能化结晶釉材料表面功能化的设计和调控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FeWO4结晶釉微观结构光催化表面酸度结构调控

    氧化铁对建窑油滴釉呈色与析晶行为的影响

    江财水周健儿方圆刘昆...
    2269-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窑油滴釉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铁系析晶釉之一,明晰氧化铁对析晶釉呈色与析晶的影响规律,能够为开发与创新多种呈色效果的铁系析晶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本文采用XRD、Raman、SEM和EDS等测试方法,探究了不同氧化铁含量对釉熔体中析出晶体显微结构和釉面呈色的影响,揭示了釉层晶体结构对呈色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釉面析出棕黄色-银蓝色-银白色-银白泛红棕色的晶斑,晶斑呈色是由晶体的化学色与结构色耦合而成.晶斑中间区域的铁元素富集度高于边沿区域,优先发生ε-Fe2O3向α-Fe2O3的相变,形成不同的呈色效果.中间区域先析出2~4μm的叶状ε-Fe2O3晶体,呈棕黄色;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釉层中析出与釉面平行定向排列的棒状α-Fe2O3晶体,形成晶体薄膜,对光产生强反射而呈银白色;随着氧化铁含量继续增加,釉层中析出10~20 μm的树枝状α-Fe2O3晶体穿透晶体薄膜,薄膜产生的结构色(银白色)削弱,α-Fe2O3的化学色(红棕色)增强,耦合呈银白泛红棕色.边沿区域先析出大量30~50 nm的晶粒,产生瑞利散射,呈蓝色;随着氧化铁含量增加,表层棒状晶体也形成晶体薄膜,薄膜下层析出100~200 nm的板状纳米晶体,形成非晶光子晶体,产生相干散射呈蓝色,与反射的银白色耦合呈银蓝色.

    氧化铁油滴釉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化学色析晶

    纳米氧化铁调控钧瓷釉层显微结构及呈色分析

    李旭朱聪旭法文君张艳鸽...
    2279-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钧瓷釉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氧化铁,分析在还原气氛(96%Ar/4%H2)与氧化气氛(空气)烧制后钧瓷呈色及釉面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光测色计研究了颜色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拉曼光谱仪研究了钧瓷物相成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釉层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梯度增加,还原气氛下钧瓷试片从淡青色变为蓝色再变为青灰色,氧化气氛下从白色变为黄色再变为酱黑色.当釉层中纳米氧化铁含量达到3.0%(质量分数)时,釉面SiO2晶相完全消失,呈非晶态.随着纳米氧化铁含量的增加,釉面呈液-液分相结构,还原气氛下显微结构尺寸从85 nm增加至150 nm,且Fe2+相对含量上升.氧化气氛下,当釉面达到玻璃化后,分相结构尺寸从217 nm增加到307 nm.

    钧瓷纳米氧化铁显微结构结构色釉层呈色分析

    硝酸钡预处理高放废液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研究

    宁海霞安红娜雷杰王宾...
    2287-2293,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硼硅酸盐玻璃对硫的包容能力,采用Ba(NO3)2将模拟高硫高钠废液中的SO42-转变为BaSO4,再利用熔融法制备硼硅酸盐玻璃固化体,研究了模拟高放废液掺量对玻璃固化体结构和抗浸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a(NO3)2对模拟高硫高钠废液进行预处理后,废物包容量达到23%(质量分数)仍未发生分相;掺入模拟高放废液的玻璃固化体中的Na、B、Si元素归一化质量损失比纯硼硅酸盐玻璃低一个数量级,随着模拟高放废液掺量增加玻璃固化体抗浸出性能无明显变化.11B和29Si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模拟高放废液的掺入使部分BO3结构转变为BO4结构,玻璃网络结构有所增强.

    高放废液硼硅酸盐玻璃硝酸钡硫酸盐核磁共振抗浸出性能

    直流电熔炉岩棉熔体数值模拟研究

    何德威孙诗兵康俊奇张旭东...
    2294-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ANSYS软件对直流电熔炉岩棉熔体进行数值模拟,在稳定电压130 V、稳定熔体高度1 600 mm和进出料稳定状态下,改变阴极电极的插入深度,研究电熔炉熔体的温度分布、流场分布、电流密度分布状况.研究发现,熔体在阴极和阳极之间以及电极周围形成高温区,由阳极至阴极方向及入口对称侧由上至下方向,温度呈现降低趋势,入口侧温度由上至下方向呈现升高趋势.随着阴极插入深度增加,熔体的整体温度及相应的电流密度上升.阴极插入深度越深,整体温场升温幅度越大.在进料口侧和出料口侧,熔体因自然对流分别形成环流,环流具有的自搅拌和自均化作用对熔体均化具有重要的工艺意义.通过改变阴极插入深度可以提高熔体控制能力,有利于提高后续成纤效果与质量.

    岩棉电熔炉数值模拟温度分布流场分布

    CaBi4Ti4O15-Bi(Fe0.93Mn0.05Ti0.02)O3铁电固溶体薄膜的制备及储能特性

    余致尧王文文司景翔苑秀芳...
    2301-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金属有机分解法结合旋涂技术,在Pt(111)/TiO2/SiO2/Si衬底上制备(1-x)CaBi4Ti4O15-xBi(Fe0.93Mn0.05Ti0.02)O3(CBT-xBFMT,x=0,0.05,0.10,0.15)固溶体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铁电分析仪和阻抗分析仪,系统研究了 CBT基薄膜的储能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均呈现出多晶铋层状结构,无杂相生成.BFMT的引入增大了薄膜的最大极化强度Pm和抗击穿场强Eb,并降低了漏电流密度.随着BFMT固溶量的增加,CBT-xBFMT薄膜的抗击穿场强Eb先增大后减小,在x=0.10处达到最大;最大极化强度Pm逐渐增加,在x=0.10处极化强度差最大;最大抗击穿场强和最大极化强度差的共同作用使CBT-0.10BFMT薄膜具有最佳储能特性,有效储能密度Wrec和储能效率η分别为82.8 J/cm3和78.3%,且储能稳定性(25~150 ℃)良好.CBT-0.10BFMT铁电薄膜有望应用于环境友好型小型能量储存器件.

    CaBi4Ti4O15薄膜固溶体介电储能击穿场强极化强度差高温

    表面处理对再生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

    杨飚杨刚陈静群周祖衡...
    2310-2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混凝土再生骨料(RCA)的利用率,本文提出利用硫酸氢钠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结合超声波和有机硅防水剂对RCA进行离子沉积处理的方法(MIP).分析MIP处理对RCA的微观形貌、物理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IP处理后的RCA表面均匀且孔隙内沉积大量石膏、氢氧化钙和钙矾石等胶凝材料,压碎指标、磨耗值和吸水率显著降低;MIP处理可显著降低RCA-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提高界面黏附性、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MIP处理后的混凝土再生骨料可取代60%(质量分数)的原生粗骨料,生产具有优良路用性能和较低最佳油石比的沥青混合料.

    混凝土再生骨料表面处理填充效应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路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