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硅酸盐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硅酸盐通报

中国硅酸盐学会 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

闫法强

月刊

1001-1625

gsyt123@126.com

010-65492968/4890/2963

100018

北京市朝阳区东坝红松园1号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733信箱

硅酸盐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具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和阶段性研究通报,并以快讯的形式简短、迅速地报道有关方面的重要成果;国内外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现状与进展的总结和评述;传播基础知识,探讨和介绍交叉学科和边沿学科,交流生产技术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文章;报道学术动态及学会的活动情况和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泥浆拌和固化二氧化碳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王亚丽赵馨宇蒙万友王梦璐...
    3109-3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泥浆拌和固化二氧化碳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将不同状态二氧化碳以不同掺量加入新拌水泥,测试水泥浆的固碳效果和强度,并采用TG-DTG、MIP、SEM等表征方法,探究二氧化碳对水泥浆体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50、气态二氧化碳掺量为1。5%(质量分数)时,水泥的抗压强度和二氧化碳固化效果最佳,3、7 d抗压强度提升100%,28 d抗压强度提升139。6%。掺入二氧化碳后,100~600 nm的孔几乎消失,100 nm以下的孔明显增多,水泥内部的有害孔减少,水泥硬化浆体内部孔结构得到改善。二氧化碳加速水泥早期水化反应,水化产物的生长状态和结合方式得到优化,实现水泥基材料的固碳强化。

    新拌水泥浆二氧化碳固碳量抗压强度水灰比

    聚丙烯酰胺与减水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殷俊钱雄胡传林
    3118-3127,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丙烯酰胺(PAM)对水泥水化及性能的影响限制了机制砂的规模化应用。本文研究了三种典型聚丙烯酰胺(PAM)与聚羧酸减水剂(PCE)、萘系减水剂(FDN)相互作用对水泥浆体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AM与PCE、FDN相互作用会显著提升水泥浆体的剪切应力,对其流动性有负面影响。PAM的桥接效应减弱了 PCE、FDN的静电斥力作用,束缚了部分可反应的自由水,降低了水泥浆体水化放热量和水化产物生成量。随着PAM掺量增加,PAM-PCE体系主要是纳米孔增加,但对强度影响较小,而PAM-FDN体系,孔隙增加集中在微米孔,强度下降显著。三种PAM中,阳离子PAM(APAM)与PCE、FDN的相互作用会显著抑制水泥水化产物的生成。

    聚丙烯酰胺聚羧酸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水泥水化孔隙特征

    合成过程中聚羧酸共聚物用量对纳米C-S-H晶核成核及其早强作用的影响

    唐芮枫崔素萍杨飞华王肇嘉...
    3128-3136,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纳米水化硅酸钙/聚羧酸共聚物(C-S-H/PCE)晶核悬浮液是一种新型水泥混凝土早强剂,可以通过晶种成核作用,缩短水泥水化诱导期,促进水泥早期强度的发展。本文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电子透射显微镜(TEM)、有机碳分析仪(TOC)及热重测试(TGA)研究了合成过程中PCE用量对纳米C-S-H/PCE晶粒尺寸、形貌及PCE实际结合量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用量PCE制备的纳米C-S-H/PCE晶核对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流动性及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CE用量占纳米C-S-H/PCE晶核悬浮液的质量分数小于5。0%时,纳米C-S-H/PCE晶核平均粒径随着PCE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团聚情况改善,呈现清晰的锡箔状形貌;当PCE用量增加到10。0%时,纳米C-S-H/PCE晶核粒径和形貌变化不大。TOC和TGA测试表明PCE用量为5。0%时,其在C-S-H上基本达到饱和吸附量。过量的PCE会降低纳米C-S-H/PCE晶核对水泥水化放热和早期强度的促进作用。

    纳米晶核水化硅酸钙聚羧酸减水剂早期强度水泥水化吸附

    抗收缩ECC单轴拉压力学性能及损伤本构模型

    陈宇宋学伟吴佳梁
    3137-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新型纤维增强材料,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微裂缝控制能力。因ECC不含粗骨料,在成型初期易出现收缩裂缝,通过加入膨胀剂可有效抑制其成型收缩。本文通过加入高性能硫铝酸钙(HCSA)膨胀剂制备抗收缩ECC,研究了 HCSA对ECC拉、压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CSA掺量为4%(质量分数)时,可提高ECC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为了描述ECC的力学性能,从有效应力角度,基于损伤变量模拟ECC的单轴拉、压力学行为,提出了 ECC受拉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 ECC单轴损伤本构模型并植入ABAQUS有限元程序,对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ECC单轴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ECC在单轴受拉和受压过程的力学行为和损伤演化过程,其参数简单,易于标定。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损伤演化方程抗收缩本构模型ABAQUS

    含MgO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在恒温和变温养护制度下的限制膨胀率

    段劲松崔勇付勇攀宋奇达...
    3149-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度对MgO膨胀剂在水泥基材料中补偿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测试不同养护制度下水泥砂浆的限制膨胀率、水化产物矿物组成、产物形貌和分布以及MgO膨胀剂的水化程度,揭示了 MgO膨胀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养护温度升高,含8%(质量分数)中速型MgO水泥砂浆的限制膨胀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在50℃养护条件下,其28 d限制膨胀率是25 ℃下的1。7倍。不同养护制度对MgO膨胀性的影响规律存在差异,在高温升-慢冷却的变温养护制度中,含快速型MgO的水泥砂浆限制膨胀率最大,且降温过程膨胀率降低趋势明显,而在低温升-快冷却的变温养护制度下,体系水化持续进行,MgO膨胀效果可持续发挥。此外,MgO在水泥净浆中的反应程度也随养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25%~65%,水化产物Mg(OH)2主要以凝胶状态存在,但随着温度升高到50 ℃,部分凝胶状的Mg(OH)2转化为片状晶体,从而进一步优化了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膨胀性能。该研究为理解和优化MgO膨胀剂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MgO膨胀剂水泥基材料温度敏感性限制膨胀率变温养护

    负载不同引气剂的S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

    沈斐乔敏单广程吴庆勇...
    3157-3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4种不同结构的阴离子引气剂为模板剂来制备负载引气剂的SiO2纳米颗粒,在硅源水解过程中引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引更多的阴离子引气剂,验证该制备方法对负载各类阴离子引气剂的可行性,同时探究引气剂的结构对复合产物及其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负载引气剂的SiO2复合材料均能在溶液中表现出缓释效果,在砂浆中提高气泡的稳定性,抑制2 h内含气量的损失,优化硬化试块的气孔参数。表面活性剂分子和胶束的空间体积显著影响着产物的粒径和表面活性剂的负载率,进而影响SiO2复合材料在溶液中的释放量以及在砂浆中的稳泡效果。

    SiO2引气剂缓释稳泡气孔水泥砂浆

    骨料种类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机理研究

    吴晓刚杨健辉袁冬冬田道坡...
    3164-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料优选可以弥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成本高、收缩大的缺陷。本文先以不同体积比河砂和陶砂混掺制作UHPC,并进行测试,确定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为12。5%~25。0%时UHPC性能优异。然后利用石英砂、河砂和陶砂单掺及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12。5%混掺制备UHPC,采用宏细观测试手段分析骨料对UHPC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轻骨料内养护作用不仅能降低UHPC收缩,还可以显著改善界面区孔隙结构,提升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河砂骨料相比石英砂骨料主要区别在表面结构特征更粗糙和不规则,由其制备的UHPC工作性能稍差,但界面区孔隙结构更优。采用熵权法以坍落度、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56 d收缩为综合评价指标,虽然河砂骨料UHPC抗压强度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劣势。陶砂替代河砂体积率在12。5%~50。0%时,混掺骨料UHPC综合性能高于石英砂骨料UHPC。

    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收缩强度

    C-S-H凝胶无定型纳米孔隙中NaCI蒸发结晶分子动力学分析

    赵国庆杨进波尹航
    3173-3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化钠(NaCl)干湿循环结晶会对水泥混凝土材料产生破坏,现有试验方法存在局限性,很难从纳米尺度对盐结晶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针对水泥水化主要微观产物水化硅酸钙(C-S-H)凝胶,研究NaCl在C-S-H凝胶无定型孔隙中蒸发结晶过程和结晶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C-S-H凝胶无定型模型更接近于低密度的C-S-H凝胶模型,NaCl在这个模型孔隙中蒸发结晶遵循两步成核机制,蒸发结晶后的NaCl晶体填充C-S-H凝胶纳米孔隙,会显著降低C-S-H凝胶整体抗拉变形能力,使C-S-H凝胶变脆,这一结论为解释C-S-H凝胶在蒸发结晶作用下产生破坏的现象提供了依据。

    C-S-H凝胶NaCl蒸发结晶两步成核无定型力学性能

    高温后风积沙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试验研究

    赵燕茹龙思睿白建文刘明...
    3182-3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0%、10%、30%、50%的风积沙等质量替代普通河砂制备成风积沙混凝土,对其在温度20、200、400、600、800 ℃作用下的外观形貌变化、质量损失情况、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折压比的方法分析了风积沙混凝土在不同温度和不同风积沙掺量下力学性能的演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温度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并对微观结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量风积沙的掺入可以增加水化产物,优化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减小混凝土内部界面过渡区厚度,使混凝土内部结构更密实,力学性能得以提升,并能延缓高温作用后混凝土裂缝与孔隙的生成;然而,风积沙掺量过多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使高温后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本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的应用及高温后风积沙混凝土结构的评定提供依据。

    风积沙混凝土高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微观机理模型拟合

    基于响应面法的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张震洋张璐伊海赫郑润...
    3192-3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力学性能最优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本文系统研究了以粉煤灰和矿渣为前驱体的地聚物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法,选择水胶比、碱激发剂模数(碱激发剂中SiO2与Na2O分子数之比)和矿渣掺量(矿渣占前驱体的质量分数)三个因素设计响应面方案进行地聚物混凝土抗压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抗压强度响应面模型,并验证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契合度。结果表明:水胶比对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水胶比最佳选择为0。376;矿渣掺量对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极其显著,矿渣替代粉煤灰的比例越高,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矿渣最佳掺量为48。2%;激发剂模数对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不显著。水胶比会影响基体的孔隙结构,矿渣通过改变基体结构密实度进而影响基体宏观力学性能。

    地聚物混凝土响应面法优化设计力学性能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