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十三五"中国轧钢技术进步及展望

    康永林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推动下,中国轧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进步、成就显著,呈现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大数据、互联网、数字化与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高质量、高性能钢材研发生产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先进高效的手段,钢材产量从2016年10.48亿t增加到2020年13.25亿t,高性能钢材自给率超过98.5%,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提供了关键基础材料支撑.仅就"十三五"期间中国轧钢技术的发展进步情况和代表性科技成果作简要介绍分析,重点介绍了中国轧钢产品生产总体情况和轧钢技术取得的代表性科技成果,并从轧制工艺基础与组织调控,绿色化轧制,数字化与智能化轧制,高强度、高性能热轧产品开发及先进热轧技术,高性能、高强度、高精度冷轧产品及先进冷轧技术等方面对代表性科技成果的关键技术点及应用情况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未来轧钢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十三五"规划轧钢绿色化数字化与智能化高质量

    《钢铁》杂志征稿启事

    15页

    加热过程钢中夹杂物演变的研究进展

    战东平杨永坤姜周华雷洪...
    16-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夹杂物的控制一直是洁净钢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保证钢材质量和产品性能至关重要.近年来,对夹杂物的研究已由传统的精炼、连铸等工序中的调控扩展到再加热、热轧等热加工过程.为了充分认识再加热过程钢中夹杂物的演变行为,得到加热过程夹杂物的控制策略,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加热过程钢中MnS、TiN和氧化物等夹杂物演变的研究现状,分别从加热过程夹杂物形貌、尺寸、成分变化以及夹杂物演变机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介绍,展望了加热过程夹杂物演变在氧化物冶金技术中的利用,以期为夹杂物在铸坯热加工过程的控制研究和热加工工艺的合理调控提供参考.

    加热过程MnS夹杂物TiN夹杂物氧化物演变机理

    钢铁企业烧结制粒工艺与设备优化进展及趋势

    刘征建牛乐乐张建良王耀祖...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当前烧结制粒工艺的发展进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对钢铁企业烧结制粒工艺与设备进行了充分的总结与分析.烧结制粒性能直接影响着料层透气性以及准颗粒结构分布,是钢铁企业烧结工序中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铁矿石烧结工序的热态性能受到较多关注,但制粒性能欠缺重视.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工艺的发展,烧结制粒受到钢铁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针对制粒也采取了诸多工艺与设备的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烧结制粒优化的意义,进而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在原料预处理、滚筒设备、生石灰消化以及混合料水分监测4个方面针对制粒做出的优化进展,并基于对烧结制粒的理解和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展望了在可预见的未来钢铁企业烧结制粒优化的趋势.

    烧结制粒工艺设备优化透气性准颗粒智能化趋势

    炼钢流程钢中氮的溶解及控制技术

    李小明席浩栋缪德军刘俊宝...
    36-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作为钢中典型的常存元素,其含量对钢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炼钢生产过程中,由于钢液裸露容易导致增氮,或者钢液成分不同、操作不当等使含氮合金中氮的收得率不稳定等,这些因素都会使钢液中的氮含量产生明显波动,导致成品钢材性能不稳定.因此,氮的精准控制已成为控氮钢种或含氮钢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钢中氮的来源,阐释了钢液氮溶解热力学和动力学,综述了炼钢生产流程中钢液氮变化、控氮研究现状及技术措施等,提出炼钢流程中钢液氮精准控制发展方向.

    钢液氮的作用氮的溶解炼钢流程控氮

    高炉风口焦炭的形貌与冶金行为

    吕青青周俊兰王光辉杜屏...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焦炭在风口区域的劣化过程,获取高炉风口区及风口区边缘焦炭样品,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对焦炭与氧化性气体、炉渣和铁水的反应界面形貌与生成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了焦炭在风口区的冶金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氧化性气体会以消耗碳元素方式侵蚀焦炭基质,炉渣则会进入焦炭气孔和裂纹中,通过反应、冲蚀和挤压气孔壁的方式瓦解焦炭.铁水主要通过渗碳作用侵蚀焦炭,残留的灰分会覆盖气孔壁表面,阻碍化学反应进行.风口区的焦炭已经高度石墨化,呈现大量片状石墨结构,微观结构的改变导致焦炭强度降低,最终瓦解粉化.焦炭内部的灰分、炉渣颗粒会与炉渣融合,形成终渣.

    焦炭反应界面物相高炉风口焦炭

    烧结系统智能制造与大数据技术应用探讨

    刘颂赵亚迪甘丽冯伟...
    5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烧结工序的智能制造水平,系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烧结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烧结终点预报、烧结矿成分和质量预报以及烧结配料优化模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大数据、集成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烧结系统参数预报与优化研究,并着重介绍了模型在预报精度及泛化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基于上述烧结系统参数预报模型,提出了现场应用烧结过程参数预报与优化系统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方法.最后从钢铁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先进信息化技术与工业自动化装备深度融合是提升烧结系统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铁前烧结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烧结预测模型大数据集成学习深度学习

    高磷鲕状赤铁矿磷的存在形态及脱磷机理

    杨双平刘海金王苗刘起航...
    65-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矿物结构复杂导致的脱磷困难现状,为实现深度脱磷的目的 ,探索矿物还原过程中磷的形态及微观脱磷过程.以铁品位为44.78%、磷的质量分数为0.92%的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面扫描电镜及矿相结构图可知,矿物之间嵌布紧密、逐层形成鲕状结构,石英、鲕绿泥石与赤铁矿等互相包裹,磷元素集中分布在鲕粒内部的氟磷灰石中.通过对焙烧产物做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脱磷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YM1脱磷剂质量分数为16%,还原过程中鲕状结构被破坏,金属铁逐渐从鲕粒中析出聚集,脉石与铁颗粒分离明显,磷化为不同形态被脱除.磁选后尾矿、铁分离完全,磷元素几乎全部进入尾矿,添加复合脱磷剂YM-1焙烧磁选后铁精矿的铁品位为90.16%,铁回收率为91.25%,磷质量分数为0.056%,脱磷率为93.91%.铁精粉各项指标满足工业冶炼要求.

    高磷鲕状赤铁矿还原焙烧脱磷剂矿相结构脱磷机理

    连铸坯全断面非金属夹杂物成分分布的预报

    张月鑫张立峰王举金牛凯军...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连铸坯全断面非金属夹杂物成分的空间分布,以帘线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连铸坯宽度方向中心位置由内弧到外弧夹杂物平均成分的变化.随着距连铸坯表层距离的增加,夹杂物中SiO2质量分数由53%显著增加至75%左右,随后逐渐减少到60%;MnO质量分数先减少至12.59%,然后增加至27.87%;CaO和Al2O3含量变化较小.此外,建立了可用于预报连铸坯全断面夹杂物成分分布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耦合了钢的传热和凝固、夹杂物成分转变热力学,以及元素在钢中的扩散3方面内容.使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氧化夹杂物成分的变化趋势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总铝、总钙和总氧含量条件的连铸坯内夹杂物成分的演变.其中总铝含量对夹杂物的成分分布影响最大,当总铝质量分数由0.0001%增至0.0010%时,夹杂物中SiO2质量分数由57%~64%降至34%~39%;Al2O3质量分数由8%~10%增至37%~41%;MnO含量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CaO质量分数由13%~17%降至8%~10%.

    帘线钢夹杂物热力学动力学连铸坯

    MgO与低密度钢液相互作用及其对夹杂物的影响

    王蓝卿朱航宇赵吉轩李建立...
    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Fe-20Mn-10Al-C(20% Mn、10%Al)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棒在1600℃时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反应30和60 min后对MgO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反应后MgO耐火材料转变为3层结构,分别为致密的MgO·Al2O3尖晶石界面层,尖晶石颗粒、钙铝酸盐和MgO颗粒组成的过渡层以及MgO颗粒组成的原始层,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尖晶石界面层厚度增加;在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包括单一MgO·Al2O3夹杂、AlN夹杂、MgS夹杂和MgO· Al2O3-AlN、MgO· Al2O3-MgS等复合夹杂物.

    低密度钢高锰高铝钢Fe-Mn-Al-CMgO耐火材料界面反应非金属夹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