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2O3-Na2O系调渣剂对钒钛铁水脱硫渣性能的影响

    杨必文王海北郑朝振陈亮...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含钒钛铁水脱硫扒渣过程中炉渣黏稠、铁损大及后续回硫多等问题,运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结合高温试验,探究了B2O3+ Na2O系调渣剂对钒钛铁水脱硫渣回硫、熔点及黏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B2O3和Na2O加入,铁水脱硫渣熔点及黏度显著降低;调渣剂中添加CaO有助于抑制回硫.并提出了改善铁水脱硫渣性能的调渣剂配方(质量分数),即CaO 45%~55%、SiO210%~15%、Al2O35%~8%、B2O315%~20%、Na2O 5%~10%.调渣剂添加量为脱硫渣渣量的5%~10%时,能有效降低脱硫渣熔点和黏度,减少回硫.

    钒钛铁水脱硫渣回硫渣态性能调渣剂

    薄硅钢收卷内应力及无芯筒料卷心形坍塌机理

    唐伟陶桂林王兴东孔建益...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薄取向硅钢复卷线采用了恒张力收卷方案,卸卷后无芯筒料卷约有5%的概率发生心形坍塌,经济损失严重.为了研究心形卷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降低坍塌几率,基于弹性力学叠加原理,建立了料卷收卷卸卷的连续内应力分布模型;进一步基于压力埋管理论分析了无芯筒薄料卷心形坍塌过程,确定了坍塌区层数;测量了12组带厚为0.23、0.283 mm的心形卷的屈曲半圆心角与屈曲区层数,测量值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理论的准确性.分析了钢带厚度和粗糙度、橡胶层等效径向刚度对内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钢带厚度和粗糙度、橡胶层等效径向刚度的减少,料卷心形坍塌概率及坍塌层数增大;该规律与现场观察一致.通过减小橡胶层厚度、增加橡胶层弹性模量可增大等效径向刚度,大幅减小料卷压应力,降低心形坍塌概率和坍塌区层数.

    薄带硅钢卷取内应力无芯筒屈曲恒张力

    超高强钢冷轧过程轧制力计算的改进模型

    刘亚星顾清张文军白振华...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采用圆弧模型计算超高强钢冷轧过程轧制变形区轧辊压扁曲线误差较大的问题,充分考虑到超高强钢的轧制特点,通过分析不同压扁半径下轧辊压扁曲线的变化规律,构造出新型轧辊压扁曲线函数模型,给出了该函数中轧制变形区接触弧长特性参数与轧辊压扁曲线特性参数的求解方法.基于此,根据弹塑性理论中的变形与应力关系,推导了入口弹性变形区、塑性压下变形区以及出口弹性变形区单位轧制压力分布计算过程,建立了超高强钢冷轧过程总轧制力计算模型.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某钢厂2030冷连轧机组,验证了该模型的计算准确度.结果 表明,超高强钢冷轧过程轧辊压扁曲线用二次函数表示,更能准确反映轧辊压扁状态,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同时,为冷连轧机组生产超高强钢产品极限轧制能力的评估与轧制规程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超高强钢冷轧轧辊压扁特性参数轧制力

    硫化物变性处理45MnVS非调质钢的高周疲劳性能

    王占花惠卫军张永健赵晓丽...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条状的硫化物夹杂往往会导致热轧/锻造含硫钢的力学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为了明确硫化物变性处理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各向异性,采用轴向力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应力比R=-1)研究了工业生产的45MnVS非调质钢锻态及调质态的高周疲劳断裂行为.结果 表明,试验料纵向样中的MnS夹杂分布较为均匀,多呈短棒状或纺锤形,平均长宽比为3.4±1.7.与未变性处理的含硫非调质钢相比,试验料塑性和韧性的各向异性得到显著降低.锻态与调质态横向样的疲劳性能略低于纵向样,调质态样的疲劳极限比(0.52~0.54)明显高于锻态样(0.46).在△K值大于约35 MPa·m1/2时,横向样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略大于纵向样.疲劳断口分析表明,2种状态横向样的疲劳裂纹均主要起源于钢中条棒状MnS夹杂,且调质态样受影响的程度更大.上述结果表明,试验钢硫化物变性处理后的疲劳性能各向异性很小,锻态组织的各向异性程度略低于调质态组织,但后者具有更为优异的疲劳性能.

    非调质钢硫化物高周疲劳各向异性微观组织

    高压热处理诱导工业纯铁马氏体相变

    陈鑫崔睛程子健徐畅...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压下马氏体组织形态特征及高压淬火马氏体相变机制,利用CS-1V型六面顶高压设备、在3、4和5 GPa高压下对工业纯铁进行热处理,利用SEM、EBS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高压淬火对工业纯铁马氏体组织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GPa级高压下奥氏体化后,工业纯铁以6℃/s冷却速率就能淬火获得马氏体.3 GPa下,工业纯铁淬火马氏体呈现典型的低碳马氏体组织形貌;4 GPa下,其板条马氏体形成过程与典型的片状马氏体类似,先形成的板条束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并将其分割,后形成的板条束尺寸大小受限;5 GPa下,以协作方式通过母相转变为马氏体的"协作方阵"数量多、尺寸小、整齐性高,并多呈"梯形"生长.5 GPa下淬火工业纯铁的力学性能接近常压下淬火的0.2%C钢水平,硬度达415HV,屈服强度达700 MPa.

    高压淬火工业纯铁马氏体形态晶粒细化硬度

    电弧增材制造HSLA钢的组织演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禹润缜余圣甫齐膑代轶励...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弧增材制造是成形高性能HSLA钢构件的重要新方法.为了明晰HSLA钢在电弧增材制造时的组织演变行为,研究了构件在堆积成形时的温度场、热循环、热影响区分区及其组织转变.结果 表明,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HSLA钢堆积金属包含凝固区与热影响区,热影响区可分为粗晶区、正火区和回火区.凝固区在热循环作用下先后转变为粗晶区、正火区,最终成为回火区;同时,堆积金属中的残留铁素体晶核、夹杂物附近的高密度位错、铁素体感生形核、第二相质点钉扎晶界和连续动态再结晶共同促进组织细化,使粗大的柱状晶、块状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以及少量针状铁素体、珠光体演变为细小的等轴铁素体和珠光体,有利于提高构件强韧性并抑制力学性能各向异性.构件垂直与水平抗拉强度分别为519.6、520.8 MPa,-20℃冲击功分别为124.7、122.1J.

    HSLA钢电弧增材制造温度场热循环组织演变晶粒细化力学性能

    铌、钒对高强钢筋再结晶影响及轧制工艺设计

    蒲春雷林银河尹国亮田野...
    146-15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和设计高强钢筋添加铌、钒后轧制过程中对奥氏体区再结晶行为的量化管控,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铌、钒微合金化高强螺纹钢进行单轴热压缩试验,基于再结晶临界条件的热力学原理,通过对不同形变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采用Avrami方程得到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再结晶动力学曲线,并根据再结晶动力学曲线,量化对比分析了铌、钒微合金化对高强螺纹钢再结晶开始、转变及终了过程的影响.结果 表明,铌、钒微合金化螺纹钢的热压缩过程均呈现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由于微合金元素Nb/Nb+V的添加,阻碍了20MnSi钢的动态再结晶,变形温度的提高或应变速率的增加可促进再结晶.针对生产中利用动态再结晶而组织调控进行了工艺设计,精轧机组中成品机架前进行冷却和回复,确保830℃左右有利再结晶分数达到95%.

    螺纹钢动力学动态再结晶轧制工艺微合金化

    中国钢铁工业碳达峰及低碳转型路径

    张琦沈佳林许立松
    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资源、能源密集型行业,是率先落实碳达峰的重要行业.分析了钢产量、生产结构、节能减排技术和碳税等因素对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不同的钢产量达峰时间将对钢铁工业的碳达峰产生不同影响,技术和生产结构因素也将对中国钢铁工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区域是落实国家碳达峰任务的责任主体,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和两广地区4个具有不同钢铁生产特点的重点区域碳排放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区域达峰方案.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广低碳技术、改变能源结构、推进产业间耦合和加强碳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钢铁工业低碳转型路径,对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早日达峰和碳中和有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钢产量碳达峰低碳转型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