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合金元素对Cr-Mo钢第二类回火脆性影响研究综述

    李小兵董鑫邢炜伟陈波...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一些长期在中温条件下服役的Cr-Mo钢(2.25Cr1Mo),由于钢中P、S等有害杂质元素在服役过程中不断向晶界偏聚,降低了晶界结合力,致使该类钢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这一关键问题.为了探寻降低这类Cr-Mo钢第二类回火脆性倾向的有效方法,提高材料安全服役可靠性,从溶质元素偏聚机制出发,总结分析了合金元素晶界偏聚及改善钢第二类回火脆性的内在本质,重点归纳了几种常见元素的晶界偏聚行为及其对钢回火脆性的影响,同时还客观分析了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在阐释合金元素对晶界脆性影响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期望能为中温用钢长期服役过程中存在的回火脆性提供一些有效控制方法,也为合金元素晶界偏聚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第二类回火脆性晶界偏聚Cr-Mo钢合金元素俄歇电子谱仪(AES)

    《钢铁》杂志征稿启事

    12页

    H13型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李绍宏何文超张旭李东辉...
    13-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工业中,模具的变形、磨损和疲劳失效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线安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模具失效的原因,改善模具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通过介绍国内外H13型热作模具钢的表面改性技术及研究现状,总结了激光加热处理、热喷涂处理、化学热处理3类表面改性技术的特点及在改善热作模具钢表面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该热作模具钢表面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处理技术应用于该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激光加热处理热喷涂处理化学热处理

    临界退火中锰钢的组织性能和变形行为

    王帅陈伟健赵征志赵小龙...
    23-2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临界退火中锰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以及组织对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的影响,对冷轧中锰钢(0.1C-7Mn-0.35Si)在570~650℃范围内进行了临界退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双相"奥氏体+铁素体"组织逐步趋于等轴化且晶粒有粗化的趋势,并且在650℃时出现了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伸长率和屈服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局部不均匀变形带随着退火温度升高逐步弱化,在620和650℃时完全消失;在相对较高的退火温度下,粗化的等轴奥氏体晶粒中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增强和大尺寸的铁素体晶粒中动态回复的减弱,以及更高温度时马氏体的引入等,均改善了屈服阶段的加工硬化能力,从而有效减弱或抑制吕德斯带的扩展.

    中锰钢组织演变不均匀变形变形行为加工硬化率

    退火温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

    张波孟利张宁何承绪...
    29-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中/高频用超薄取向硅钢制备工艺中退火温度对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以商用0.27 mm规格无底层取向硅钢成品板为原料采用初次再结晶法制备了 0.08 mm厚的超薄取向硅钢.系统研究了 800~1 000℃温度范围内退火对超薄取向硅钢退火组织、织构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带中的 η取向({0kl}〈100〉)与相邻形变基体呈大角度取向差晶界,再结晶开始时,η取向组分优先在过渡带边界"弓出"形核;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增大,{114}〈481〉等非η取向晶粒尺寸优势愈发明显,η组分体积占比降低,晶粒尺寸均匀性变差;稍低温退火时超薄取向硅钢综合磁性能较好,退火温度为800℃时,磁感应强度B800=1.82 T,铁损P1.5/400= 11.66 W/kg,获得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综合中频磁性能.

    超薄取向硅钢无底层取向硅钢退火晶粒取向织构磁感应强度铁损

    锰对高氮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庞阳邹德宁吕香李苗苗...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能和优良耐腐蚀能力,在实验室条件下研发制备了氮质量分数为0.35%、锰质量分数分别为0.4%和2.0%的2种新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试料,并采用淬火-配分的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借助万能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方法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研究表明,2种试验钢经一定制度的淬火-配分处理后,力学性能相比典型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均有显著提升;同时发现锰元素含量对试验钢强塑性能影响显著,锰质量分数由0.4%提升到2.0%时,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由1 690 MPa、15.2%改变为1 215 MPa,35.1%,均突破了传统超级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塑性能指标;分析认为强塑性显著提升的原因是氮-锰元素协同作用使淬火-配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显著,并伴随纳米级逆变奥氏体和氮化物析出所致.

    锰元素高氮超级马氏体不锈钢Q&P工艺逆变奥氏体力学性能

    热轧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的控制

    杨跃标李宗强邓深樊雷...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热轧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并结合热力学及动力学计算,从冲击断口的形貌、TiN第二相、金相组织方面进了原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试验钢低温冲击韧性差的主要原因为钢中存在大颗粒TiN第二相,钢中珠光体带状组织严重及尺寸分布不均以及两者中大颗粒TiN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通过增加KR铁水脱硫及RH精炼工序,提高连铸二冷强度,降低钢中的碳、氮质量分数等优化措施,减小了大颗粒TiN的尺寸、降低了钢中珠光体带组织等级并提高铁素体等软相组织体积分数和组织均匀性,使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合格率提升至100%.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低温冲击韧性TiN带状组织

    回火温度对改进型T23钢冲击吸收功的影响

    周任远朱丽慧柯志刚李世贤...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T23钢较高的再热裂纹敏感性严重危害了超超临界火电厂的安全运行.前期通过成分改进得到的改进型T23钢再热裂纹敏感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冲击吸收功较低.为了提高改进型T23钢的冲击吸收功,研究了回火温度对改进型T23钢显微组织、硬度和冲击吸收功的影响.测量改进型T23钢750~810℃回火后的硬度和冲击吸收功,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升高,改进型T23钢硬度不断降低,冲击吸收功先升高后降低并在790℃回火后达到最大值.回火过程中基体组织软化、M-A组元分解和贝氏体板条宽化是造成改进型T23钢硬度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与750℃回火相比,改进型T23钢790℃回火后的大尺寸M-A组元数量少且尺寸小,晶界仍存在一些尺寸较小的M23C6相,且贝氏体板条宽化程度较小,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冲击吸收功最高.回火温度提高到810℃,小尺寸的M-A组元数量减少且M23C6相大量溶解,特别是贝氏体板条的严重宽化降低了对裂纹扩展的阻碍作用,冲击吸收功下降.

    改进型T23钢回火温度显微组织硬度冲击吸收功

    耐候钢锈层及其稳定化处理现状

    林鹏飞杨忠民陈颖李昭东...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耐候钢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但是稳定化锈层形成较慢,在耐候钢使用前对表面进行预处理,可以缩短锈层稳定化形成时间和防止锈液流挂.简要概述了国内外耐候钢的发展情况,以及耐候钢稳定化锈层的形成过程和锈层的组成与结构,分为以γ-FeOOH为主的疏松外锈层和以α-FeOOH为主的致密内锈层;介绍了表面锈层保护机理,包括物理阻隔、阳极钝化保护、缓蚀剂保护和离子选择性渗透保护;为了探究耐候钢最佳使用方式,综述了当前耐候钢的使用方法,主要分为裸露、涂装以及锈层稳定化处理后使用,提出了耐候钢锈层稳定化处理的技术要点,即选择合适的成膜材料和促进a-FeOOH形成的促进剂,并展望了今后锈层稳定化处理技术应用和发展方向.

    腐蚀耐候钢锈层稳定化处理保护机理

    氮含量对高氮不锈钢硬化和软化特性的影响

    宁小智邢长军雍歧龙吴林...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加工硬化和退火软化的现象,设计并冶炼了氮质量分数为0.02%~1.20%的无镍奥氏体不锈钢,通过力学性能测试、SEM、EBSD等显微组织观察,分析氮含量对加工硬化和退火软化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氮元素的添加大幅提升了加工硬化速率,氮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2%,加工硬化率提高了7.06 MPa/%.氮能够促进再结晶形核,有效细化晶粒尺寸,氮质量分数为0.4%~1.2%时晶粒细化达60%,但会阻碍晶粒动态回复.

    氮含量高氮钢加工硬化退火软化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