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直接轧制工艺对中厚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李海军李天祥李睿昊王昭东...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铸坯直接轧制技术作为一种变革性的绿色钢铁生产流程,目前主要用于超薄带和线棒材生产,近年来国内外逐步开始了中厚板直接轧制工艺的探索性工作.直接轧制工艺与常规热轧工艺相比,具有不同的温度履历和物理冶金学过程.选取Nb-Ti微合金钢为研究对象,从产品组织与性能的角度,探讨中厚板直接轧制工艺的可行性.采用炼钢-连铸-轧制中试试验,对比研究了直接轧制工艺及常规热轧工艺下中厚板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并基于动态再结晶模型,探讨了直接轧制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细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轧制工艺下,虽然连铸坯轧前未经过γ-α-γ相变过程,仍保留铸态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但轧制过程中较大的芯表温差有利于变形向芯部渗透,芯部再结晶进行得更加充分,可以用形变再结晶机制代替常规热轧工艺的相变机制细化成品芯部组织,获得与常规热轧工艺相近甚至更优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直接轧制微合金钢中厚板动态再结晶组织与性能

    铝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张英波邹德宁魏统宇王泉生...
    70-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不同铝含量对X10CrAlSi18铁素体耐热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恒温氧化方法对0.63%Al和1.06%Al(质量分数)两组钢在700℃空气下进行高温氧化研究,测定和计算了氧化增重和平均氧化速率,观察分析了氧化形貌与氧化物相组成.结果 表明,两组钢均达到了完全抗氧化级别,但1.06%Al钢的氧化增重和氧化速率均小于0.63%Al钢,表现出较好的抗高温氧化性;两组钢氧化膜均由3层组成,内层为Al2O3和SiO2,中间层为Cr2O3和Fe2O3,外层则为MnCr2O4和FeMn2O4;随着铝含量的增加,氧化膜较为连续、致密,且与基体之间附着性较好,同时内氧化明显减少.

    X10CrAlSi18铁素体耐热不锈钢铝含量高温氧化氧化膜内氧化

    Cu元素对AMS6308钢抗回火性能的影响

    赵吉庆杨钢彭涛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Cu元素对AMS6308钢耐温性的影响,采用SEM、TEM、EBSD、相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下,AMS6308钢(含2%Cu)与不含Cu对比试验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探讨AMS6308钢中Cu元素对提高抗回火性能的作用.结果 表明,随着回火温度提高,AMS6308钢强度先升后降,450℃出现峰值,并且整个回火温度区间强度均高于无Cu钢.400℃以下温度回火,Cu元素提高整体强度与抗回火性能,主要依靠固溶强化、增加M6C相的析出强化、细晶强化3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主要强化机制是M6C相析出强化.400℃以上温度回火,Cu元素主要依靠ε-Cu相的析出强化,提高强度与抗回火性能.ε-Cu相通过与位错的交互作用,产生强烈的沉淀强化,并在更高回火温度下,使钢保持较为完整的板条结构.

    AMS6308钢齿轮钢ε-Cu相抗回火性能二次强化

    Fe-Mn-Al-C系轻质高强钢研究现状及展望

    陈永安李大赵闫志杰康燕...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Fe-Mn Al C轻质钢以低密度、高强塑性等优势,高度契合汽车等行业减重、加工和安全性等需求期望,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当前关于轻质钢制备、加工、服役等相关研究结论不尽一致,制约着轻质钢的开发、应用.因此,以Fe-Mn-Al-C系轻质高强钢中的奥氏体作用机制为着眼点,首先对比了不同学者对轻质钢成分和热机械作用对奥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其次,结合作者对奥氏体TWIP钢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奥氏体协调位错运动特征以及协调变形机制及与强韧化关联机理;然后,依据奥氏体的作用机制,对轻质钢在不同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响应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现有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提出了Fe-Mn-Al-C系轻质高强钢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更多的研究提供参考.

    轻质高强钢奥氏体作用机制变形机制协调机理平面滑移

    新型节镍奥氏体不锈钢的成分设计及生产试制

    邢长军廖辉宁小智黄日清...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传统AISI300系奥氏体不锈钢和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优缺点,开发一种新型节镍奥氏体不锈钢.为了研究其最优成分和工业试制工艺,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设计成分、热轧试生产试验钢和微观测试方法分析试验钢.结果 表明,新型节镍奥氏体不锈钢最优的成分范围(质量分数)为N0.2%~0.3%o、C小于0.1%、Cr 18%~20%、Mn 8%~10%、Ni 1%~2%,Fe余量.在1 240℃等温会析出大量的铁素体,以至于在1 150℃开轧时不能消除,出现裂纹,在改进热轧温度后,控制铁素体含量,得到无裂纹热轧卷.

    奥氏体不锈钢节镍氮合金化开裂铁素体

    料钟分布器对干熄焦炉内焦炭粒度偏析的作用

    范正赟杨庆斌朱长军赵士奇...
    98-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干熄炉内焦炭粒度偏析的问题,采用三维离散元法对料钟分料器减少焦炭粒度偏析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无料钟分料器时,在直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存在明显的焦炭粒度偏析,且y轴焦炭粒度偏析程度明显大于x轴焦炭粒度偏析程度;不同角度的分料器可以改善干熄炉内焦炭的偏析程度;在干熄炉直径方向和圆周方向上,60°的分料器可以将焦炭的偏析程度降至最低,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循环气分布.

    干熄焦装焦料钟分料器粒度偏析焦炉

    高磷转炉渣中磷元素在不同酸中的浸出规律

    王仲亮包燕平王达志王敏...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钢渣产量大、存量高,虽然在部分企业内部实现了热态循环利用,但渣中磷含量不断富集升高,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化的二次利用.为实现对高磷转炉渣中磷的高效浸出,同时降低浸出过程氧化钙损耗,设计了不同酸浸方案,重点研究硝酸和柠檬酸的浓度、温度、时间、搅拌条件等对浸出效果的影响.同时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硝酸浓度对浸出影响大,相同浓度选用柠檬酸,氧化钙损失较低.室温无搅拌条件下,通过延长酸浸时间可实现最佳酸浸效果.使用柠檬酸和硝酸浸出后,渣中CaSiO3相和Ca3 (PO4)2-Ca2SiO4相先后消失.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利用选择性浸出工艺,既可以创造直接经济价值,也可带来改善生态环境的间接效益.

    酸浸高磷转炉渣浓度温度时间搅拌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拉矫机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陈兵唐晓垒韩烬阳管奔...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带材在拉弯矫直过程中拉矫机工艺参数对伸长率的影响,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分析了带材拉弯矫直工艺变形过程,建立了带材伸长率的数学模型,采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伸长率数学模型进行优化计算,根据拉矫机装备特征,确定参数优化约束范围,基于Python语言开发了拉矫机工艺参数优化计算程序,实现了拉矫机工艺参数设定值优化.为验证参数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以带材伸长率为验证目标,展开拉矫机工业试验研究,将优化程序算得预测值与现场测试值进行统计比较,并通过均方误差(MSE)与均值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指标来评判预测模型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经拉矫机工艺参数优化模型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显著提升拉矫机生产功效,对生产现场具有指导作用,且该技术具有可观的市场推广前景.

    拉矫机工艺参数数学解析粒子群优化误差分析冷轧生产

    铁钢界面铁水罐多功能化技术中的尾罐效应

    韩伟刚胡长庆沙远洋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铁制造流程铁钢界面铁水罐多功能化技术中存在的尾罐问题,首先系统阐述了尾罐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度量,随后提出尾罐效应的概念并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尾罐效应的数学特征,最后根据首钢京唐钢铁公司铁钢界面生产实绩数据,对铁水罐多功能化技术中的尾罐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表明,首钢京唐某月尾罐率为29.45%,尾罐效应主要体现在尾罐运行时间的延长、到站铁水温度的降低,以及由此带来的转炉氧气消耗量的增加等方面,铁水罐非尾罐和尾罐的受铁时间和周转时间均值分别相差81和42 min,KR脱硫站进站、脱磷转炉兑铁和脱碳转炉兑铁的铁水温度均值分别相差27、22和24℃,脱磷转炉和脱碳转炉的氧气消耗分别相差109和199m3.

    铁钢界面界面技术铁水罐多功能化尾罐脱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