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钢铁》杂志征稿启事

    79页

    新型电磁调控轧机弯辊辊型电磁补偿及初始辊缝

    郑义杨庭松曲春涛杜凤山...
    80-9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薄带轧制过程中的各类板形问题,以新型电磁调控轧机为研究对象,利用Marc建立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弯辊和电磁调控轧辊综合作用下弯辊力和轧制力对轧辊辊型状态、板形分布、板坯边部应力、辊间接触应力、承载辊缝形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弯辊机制的施加将直接促进电磁调控轧辊的稳定胀形,使电磁调控轧辊胀形凸度得到整体性补偿,并以板形良好为依据,给出新型调控轧机合理的弯辊力施加范围.对比分析了不同弯辊力和轧制力下辊缝函数的变化情况,形成不同的二次、四次凸度,为板形控制及初始辊缝设定提供依据.

    弯辊机制电磁调控凸度补偿承载辊缝轧机

    回火温度对COST-FB2转子钢析出相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殷会芳杨钢赵吉庆
    91-9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调整COST-FB2转子钢的强韧性,采用OM、SEM和TEM等手段研究了回火温度对COST-FB2转子钢的析出相类型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由350℃升高到750℃,试验钢的强度、硬度不断下降,塑性和冲击功上升;试验钢350℃和570℃回火后的高强低韧性可通过再次在700℃回火改善.淬火后COST-FB2转子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可通过在570℃回火消除;在350℃和570℃回火后马氏体板条内部有大量针状的M3C,700℃回火后的显微组织中M3C消失,M23C6在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上析出,750℃回火后晶界上的M23C6有聚集粗化的现象,部分马氏体板条存在回复现象.

    回火温度COST-FB2转子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M3C相M23C6相

    低碳中铬钢在模拟CO2-EOR环境下的腐蚀行为

    张志慧顾洋袁睿武会宾...
    98-10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Cr5和Cr7(质量分数/%)钢在CO2-EOR高温高压服役条件下的腐蚀机理,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其腐蚀行为,使用失重法测定了腐蚀速率,采用SEM、EDS、XRD和XPS等手段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试验钢在CO2条件下的腐蚀机理,并提出了腐蚀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r5钢的腐蚀速率为0.734 75 mm/a,Cr7钢的腐蚀速度为0.217 32 mm/a;腐蚀产物均由外层的FeCO3晶体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CO3和Cr(OH)3组成;腐蚀初期,产物膜以原位形成和阳极溶解后逐渐沉积两种途径生成;产物完全覆盖基体后,离子在界面处的扩散后沉积成为产物膜生长的主要途径.

    低碳中铬钢CO2腐蚀高温高压腐蚀产物膜腐蚀机理

    涂覆制坯对不锈钢/低合金钢复合界面影响

    宜亚丽孔耀颉王宇韩金贺荣...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涂覆铁钴镍夹层法制备不锈钢/低碳钢复合板坯对复合板界面洁净度的影响,运用Procast仿真软件,利用正交试验法,确立夹层涂覆优选工艺参数.依据仿真结果制备带涂覆夹层复合板坯,通过与固态夹层嵌入法制得复合板坯对比,分析不同组坯方式对轧制成形后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类组坯方式的复合板夹层均可阻隔碳、铬元素扩散,试样拉剪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涂覆法较嵌入法能明显提升阻隔铬元素扩散能力,获得更平直的结合界面,夹杂物和氧化物含量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涂覆法氧元素质量分数(4.1%)显著低于嵌入法(11.1%),涂覆法拉剪强度(531 MPa)高于嵌入法(503 MPa).

    铁钴镍夹层组坯方式数值模拟界面复合板

    高频直缝焊管中频热处理参数分析

    肖瑶牛身身韩毅刘丰...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热影响区域残余应力集中,提高焊缝质量,高频直缝焊管需进行中频热处理.但在中频感应加热后,焊缝上下表面存在一定的温差,受传热顺序的影响,厚壁管材的下表面不易达到热处理温度,严重时会影响成品钢管质量.根据焊管中频电磁加热特点,分析了两组线圈轴向间距、线圈翻转角度和主、副线圈间距对感应加热效果的影响规律.焊缝上下表面温差和加热后H点温度随着两组线圈轴向间距的增大呈现减小趋势.当线圈角度为正值时,H点温度和温差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为50°时出现最小值;当角度为负值时,温差和H点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此时H点温度较高,温差较小.当单组主、副线圈间距为30 mm时,温差最小.利用专业焊接软件SYSWELD进行组织场模拟,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后焊缝上表面的组织分布,并发现经过中频热处理后,铁素体体积分数增加到了 25%左右,珠光体体积分数减少到75%.最终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和金相试验,间接验证了温度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优化直缝焊管热处理加热工艺参数提供理论参考,对企业的生产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焊接钢管直缝焊管感应加热中频加热电磁冶金

    基于熵的钢铁制造流程运行有序性评价模型

    韩伟刚胡长庆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制造流程运行有序性的定量评价,是钢铁制造过程优化管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从流程中工序/装置之间的衔接、匹配状态方面定量研究流程运行有序性,结合信息熵的概念,定义钢铁制造流程中单元装置i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平均不确定性为其运行状态熵E(i),以运行状态熵与最大运行状态熵的比值E(i)/Emax(i)为其运行无序度,相应地以R(i)=1-E(i)/Emax(i)为其运行有序度.在此基础上,定义所有单元装置运行有序度的加权平均值为钢铁制造流程的运行有序度,作为钢铁制造流程运行有序性的评价指标.最后,以某钢铁企业炼钢厂转炉-连铸区段为例,计算得某月中的运行有序度为0.396 1.

    钢铁制造流程运行状态有序性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