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降噪的冷轧板形调控功效系数获取

    孙杰单鹏飞彭文张殿华...
    67-7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轧制过程实际数据噪声大、难以获取准确板形调控功效系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小波变换(WT)的数据降噪方法.将含有噪声的实际生产数据经过EEMD分解后,利用小波变换方法对噪声主导的本征模态分量(IMF)进行降噪处理,处理后的噪声分量与其余分量重构得到降噪后数据,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计算得到板形功效系数.利用1450 mm五机架冷连轧生产线实际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EEMD-WT-SEM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噪声,有效提升板形调控功效系数的准确性.

    冷轧数据降噪集成经验模态分解板形调控功效板形控制

    基于动态轧制力的波纹辊轧机非线性振动

    和东平徐慧东王涛刘江林...
    75-8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层状复合板波纹辊轧制成形技术是一项变革性技术.为研究动态轧制力对波纹辊轧机振动特性和分岔行为的影响,考虑了波纹辊轧机动态轧制力、波纹界面间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建立了基于动态轧制力的波纹辊轧机非线性振动数学模型.运用多尺度法求解了波纹辊轧机辊系在动态轧制力激励下的非线性振动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动态轧制力幅值、非线性刚度系数和非线性阻尼系数等参数对非线性振动的影响.通过最大Lyapunov指数、分岔混沌图、Poincaré截面和相轨迹等方法分析了轧制力的动态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分岔反馈控制器对轧制力动态变化诱发的分岔行为进行控制,并且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控制器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波纹辊轧机动态轧制力非线性振动分岔混沌

    逆相变退火处理Fe-Mn-C中锰钢的组织与性能

    孙荣民李国阳王辉王存宇...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奥氏体逆相变(austenite reverse transformation,ART)退火处理对Fe-Mn-C中锰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ART退火处理1、10和360 min后Fe-SMn-0.2C中锰钢为基础,利用XRD、SEM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进行表征,通过WE-300型拉伸试验机和ML-10型销盘式磨料磨损试验机对其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ART退火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在原奥氏体板条之间形核并长大,原始马氏体组织逐渐转变为铁素体-奥氏体板条交替分布的复合组织.随着ART退火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增加(由18.4%提高到33.6%),Fe-5 Mn-0.2C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随着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强塑积由25613提高到44496 MPa·%,其耐磨性与目前广泛应用的ZGMn13耐磨钢、Hardox450耐磨钢和中碳马氏体耐磨钢相当.

    中锰钢耐磨性力学性能奥氏体逆相变退火残余奥氏体

    Fe-Mn-Al-C系奥氏体基低密度钢的研究进展

    王凤权孙挺王毛球周晓龙...
    8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轻量化且高强韧化已成为汽车用钢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不同类型的轻质钢中,FeMn-Al-C系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因具有更高的比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备受研究者们青睐.从成分体系与力学性能、多种强韧化机制、不同变形机制及工艺调控等方面总结了Fe-Mn-Al-C系奥氏体基低密度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奥氏体基低密度钢中特有的B2相以及κ-碳化物、MC碳化物等析出相的析出行为对强韧性机制的影响.最后,结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Fe-Mn-Al-C系奥氏体基低密度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奥氏体基低密度钢进行了展望.

    奥氏体基低密度钢B2相强韧化机制力学性能

    含钛中锰钢淬火-配分组织及力学性能

    邓杰宋新莉孙新军贾涓...
    103-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淬火配分含钛中锰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与万能拉伸试验机、磨粒磨损试验机等,分析与测试了含钛中锰钢在165~240℃淬火380℃配分处理后组织、强度、塑性与磨粒磨损性能.结果 表明,试验钢淬火-配分组织主要为板条状一次马氏体、块状二次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同时含有大量微米级TiN和纳米级(Ti,Mo)C及TiN-(Ti,Mo)C复合析出相.190℃淬火380℃配分后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高为12.5%.试验钢不同温度淬火与配分后屈服强度均大于1000MPa,抗拉强度均大于1500MPa,硬度从482.5HV增大到542.2HV,伸长率范围为9.2%~14.5%,在165~190℃淬火-配分处理后其抗磨粒磨损性能优于220~240℃淬火配分钢.磨损机制主要是塑性变形和疲劳破坏,磨损过程中残余奥氏体发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TRIP)效应,析出相颗粒阻断基体塑性变形过程犁沟的前进和刮削行为,含钛中锰钢通过淬火配分引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塑性与抗磨损性能.结合力学性能指标,含钛中锰钢最佳淬火-配分工艺为900℃奥氏体化30 min,190℃淬火,380℃配分10 min.

    淬火-配分中锰钢残余奥氏体磨损

    Custom 450钢热加工图及显微组织分析

    吕建平王晓辉刘振宝金青林...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Custom 450高强度不锈钢最佳的热变形区间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设计,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00~12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条件下开展了热压缩试验,探讨了Prasad和Murty两种失稳判据在Custom 450钢中的适应性,确定了最佳的热变形区间和塑性失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在应变速率为0.2~10 s-1、变形温度为900~1080℃的条件下变形时产生了大量的局部变形带和"项链状"组织,是导致塑性失稳发生的主要原因,显微组织观察结果与Murty准则预测的塑性失稳区更为接近.基于Murty准则建立了Custom 450钢的热加工图,并确定了其最佳的热加工工艺区间分别为1050~1200℃、0.1~1 s-1和1100~1200℃、1~10s-1.

    高强度不锈钢热变形应力应变曲线热加工图塑性失稳

    钢铁生产流程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评价指标

    郑忠连小圆沈薪月冯玲...
    120-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量化描述钢铁生产制造流程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效率,区分不同钢铁产品制造流程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效果,基于对钢铁制造的炼铁-炼钢-连铸-热轧主流程及其主工序/装置的制造单元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以流程物质转化率和流程能量耗散率、过程物质转化率和过程能量耗散率分别作为制造流程和制造单元评价指标的多尺度评价方法.采用某钢铁企业炼钢厂全流程的生产实绩数据,计算了制造流程的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效率,发现同类型钢种经过不同的流程其效率有所不同,同时不同制造单元之间衔接关系的紧密程度也会对流程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产生明显影响.该评价方法可为物质能量协同优化的生产管控提供指导.

    钢铁生产流程工序/装置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耗散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