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弧炉炼钢技术的发展趋势

    姜周华姚聪林朱红春潘涛...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弧炉炼钢在环保、投资以及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为了重点推行该节能环保型炼钢工艺流程,近年来电弧炉炼钢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综述了国内外电弧炉高效化冶炼技术、绿色化生产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其中绿色化和智能化是电弧炉炼钢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集操作、工艺、质量、成本以及环保于一体,进一步提升电弧炉炼钢技术的绿色化和全流程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是推动整个钢铁行业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电弧炉炼钢废钢预热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

    回转窑结图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

    潘建田宏宇朱德庆郭正启...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链算机-回转窑作为中国主要的氧化球团生产工艺,回转窑结圈问题已成为实现高效低耗生产氧化球团矿的瓶颈.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本课题组相关的研究工作,阐述了回转窑结圈及其危害,综述了回转窑结圈的形成机理及其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预防和处理回转窑结圈问题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回转窑氧化球团结圈形成机理应对措施

    高炉焦炭石墨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李克江李洪涛张建良孙敏敏...
    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焦炭是高炉炼铁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原燃料,石墨化行为是其在高炉内的一个重要劣化机制.由于优质炼焦煤资源短缺及未来高炉大型化的影响,对入炉焦炭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明确焦炭在高炉内的劣化机制及石墨化机理,合理控制焦炭质量是降低冶炼成本以及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的重要措施.详细阐述了不同的热处理温度、焦炭的灰分以及渣铁成分等因素对焦炭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目前对于焦炭石墨化的理解还停留在宏观尺度,对于其微观反应机理,特别是各种渣铁和矿物的催化石墨化行为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炼铁高炉焦炭石墨化

    富氢气氛下不同含铁炉料的还原行为

    王煜何志军湛文龙朱浩斌...
    34-4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炉低碳富氢冶炼技术如高炉喷吹煤粉、富氢燃料等会导致炉内炉腹煤气中氢气体积分数增加,为探究富氢对高炉上部炉料的影响,对富氢条件下不同含铁炉料的还原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粉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0%H2(体积分数)条件下,块矿和烧结矿的粉化率明显改善,RDI>3.15mm分别增加了11.08%和30.23%,同时富氢条件有利于含铁炉料粒度的均匀化.还原试验结果表明,在CO体积分数不变、改变H2加入量条件下,球团矿和烧结矿还原度最高时的H2体积分数为25%,块矿H2体积分数则为10%.在保持(CO+ H2)体积分数30%不变、改变H2加入量时,当H2体积分数超过20%时,各含铁炉料的还原度均超过90%.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还原后的块矿明显生成渣相和铁相,球团矿出现良好的赤铁矿和磁铁矿相,烧结矿则呈“针状铁酸钙相-磁铁矿相-铁相”分层现象.

    高炉含铁炉料富氢粉化还原

    混合料预先干燥对烧结NOx排放的影响

    万军营陈铁军周仙霖罗艳红...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利用烧结过程自身特性,实现烧结NOx过程减排,通过烧结杯试验研究了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对烧结产质量指标和烧结烟气中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时间的增加,烧结矿转鼓强度和落下强度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烧结成品率、垂直烧结速度和烧结利用系数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热风预先干燥时间的增加,烧结过程中烟气NOx基准质量浓度和NOx排放量会逐渐减少,当干燥时间达到30min时,在不降低烧结矿产质量的情况下,在氧气体积分数为16%的基准下NOx质量浓度可降低2o%左右,NOx排放总量相比基准烧结减少22.82%.烧结混合料热风预先干燥可以减少烟气NOx的排放,在烧结过程中实现NOx减排的目的,为钢铁企业实现NOx达标排放提供思路和方法.

    烧结预先干燥NOx减排烧结烟气

    Q235钢中夹杂物演变规律和生成机理分析

    任强姜东滨张立峰刘林刚...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控制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采用自动扫描电镜分析了Q23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在LF精炼、中间包和连铸坯中成分和形貌的演变规律.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钢中各类夹杂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演变规律为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均相的SiO2-Al2O3-MnO-TiOx夹杂物→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样品冷却过程中均相的SiO2-MnO夹杂物发生相变析出纯SiO2导致在LF精炼初期钢中出现双相SiO2-MnO类夹杂物.加入的硅钙钡合金中铝含量较高,导致液态夹杂物在钢液中析出MgO·Al2O3,以及在LF出站钢样品中出现双相的Al2O3-SiO2-CaO包裹着MgO·Al2O3类夹杂物.含钛的夹杂物在连铸坯凝固冷却过程会析出纯的Ti3O5,并且钢中还会析出MnS析出相,因此连铸坯中存在多相的TiOx-SiO2-Al2O3-CaO-MnO-MnS夹杂物.

    Q235钢夹杂物热力学硅钙钡合金

    80t转炉终点预报TSVR模型精度

    汪淼李胜利高闯范越...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炉炼钢是一个复杂的高温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在冶炼过程中不能连续检测钢的成分.所以,准确地预报终点的碳质量分数和温度对于提高终点命中率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广西某钢厂8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建立了终点碳质量分数和终点温度的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TSVR)预测模型,对100个炉次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模型的训练,另外30个炉次的数据用于验证模型的精度.结果 表明,预测误差△ω([C])≤0.01%的命中率为93.39,At≤15℃的命中率为96.7%,双命中率为90%.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TSVR模型的终点碳质量分数和终点温度命中率均比BP神经网络模型高.

    转炉炼钢预报模型孪生支持向量回归机精度

    车轴钢铸锭中MnS的生成、长大、熟化规律分析

    吕迺冰马跃刘珂王勇...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大尺寸MnS夹杂物引起的车轴磁粉探伤不合格率,利用第二相析出理论以及铸锭凝固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计算分析了车轴钢铸锭中MnS生成、长大、熟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MnS形核核心尺寸与熟化过程尺寸增加均为纳米级,凝固过程MnS的长大决定凝固完成时MnS粒子直径,理论计算得到车轴钢铸锭竖直中心线上冒口、中心、底部位置对应的MnS长大后尺寸分别为156.35、107.37和94.96 μm,中心处MnS尺寸为连铸工艺条件下的2倍,与实际检测结果相符.钢锭凝固过程缓慢是MnS易于长大的直接原因,显著区别于连铸过程.在现有工艺条件下,为控制车轴钢模铸钢MnS尺寸,关键在于降低钢液硫质量分数以及控制硫偏析.控制车轴成品中MnS夹杂物不超过1.5级,需降低钢液中w([S])至0.004 3%以下.

    MnS长大车轴钢凝固过程析出

    钛处理对EH36船板钢中夹杂物及组织特征影响

    罗登洪志伟李丽李健...
    65-7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结晶器喂钛线对EH36船板钢中夹杂物的影响,采用无水有机溶液电解分离提取钢中夹杂物,结合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其三维形貌,尺寸和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在结晶器喂钛线后,钢中硅铝酸钙夹杂物十外包裹MnS转变为硅铝酸钙钛+MnS夹杂物,三维表面从光滑转变为粗糙多孔的形貌.在焊接热模拟后的试样中,组织形貌从未加钛试样中的晶界铁素体和侧板条铁素体转变为钛处理试样中的针状铁素体,且夹杂物周围铁素体从块状转变为针状,韧性提高了70 J.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分析船板钢中含钛氧化物夹杂物形成条件.计算结果表明,钛、铝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存在竞争关系,当钢中钛质量分数为0.02%时,钢液中应严格控制铝质量分数不高于0.003 5%,才能保证钢液中大量生成含钛氧化物粒子.

    钛处理三维形貌针状铁素体船板钢

    大型转炉优化造渣工艺提高脱磷的效果

    智建国吴伟高琦徐涛...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转炉冶炼存在的转炉前期化渣速度慢,冶炼终点钢水、炉渣氧化性高,终点磷含量控制不稳定等问题,利用炉渣熔化性测定、热力学平衡计算、炉渣矿相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60 t转炉造渣、供氧工艺.结果 表明,转炉初期渣熔化温度为1 330℃,不利于转炉前期化渣;终渣熔化温度为1 200℃,不利于转炉后期的炉衬维护;终点钢水磷含量与渣钢间磷平衡值差距较大,说明转炉吹炼终点动力学条件不足;炉渣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有部分未熔化的石灰.通过优化转炉渣料加入顺序和数量,强化转炉终点氧枪枪位控制、底吹搅拌等技术措施,可获得较高的转炉终点脱磷率和渣-钢间磷分配比,使终点渣-钢间磷含量更接近平衡;终点炉渣发育良好,游离氧化钙含量适中.

    造渣工艺脱磷效果熔点测定岩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