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F两步造渣工艺对C82DA钢中硫和铝的影响

    刘宗辉秦凤婷任建忠朱苗勇...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工艺对C82DA钢中硫和铝的影响,对帘线钢在LF精炼过程脱硫控铝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随着精炼碱度的降低脱硫率越来越低,碱度约为1.6时,渣中w((FetO)+ (MnO))约为1%,基本达到脱硫的临界值;碱度约为1.2时,随着精炼的进行开始回硫,钢液中w([Als])随着碱度的降低逐渐降低;碱度约为2.2时,w([Als])降幅显著;碱度小于1.6时,对铝的影响不明显.精炼炉采取两步造渣工艺,精炼前期高碱度渣系脱硫,精炼后期降低碱度,钢液中铝含量降低.当碱度从2.2降低至1.2时,钢液中w([S])和w([Als])分别控制在0.011%和0.001 6%.

    两步造渣碱度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

    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下表面润滑工艺补偿技术

    刘亚星张佳胜白振华崔亚亚...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二次冷轧机组轧制过程中带钢上、下表面油膜厚度存在差异的问题,通过分析油膜厚度形成与演变机理,建立了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上、下表面析出油膜厚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增加带钢下表面乳化液流量和乳化液配比浓度的方法,开发出一套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下表面润滑工艺补偿技术.通过该技术实现了二次冷轧机组带钢上、下表面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均等的目标,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带钢表面条状斑迹缺陷的发生率.并将该技术应用到国内某钢厂1 220二次冷轧机组,应用效果显著,典型钢种带钢上、下表面条状斑迹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降低程度均在50%以上.

    二次冷轧乳化液流量配比浓度油膜厚度

    钼对S30432耐热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柯志刚朱丽慧周任远翟国丽...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是否应在国产S30432钢中加入钼,研究了0.32% Mo对S30432耐热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机理.利用SEM、TEM和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钼对S30432钢析出相和基体的影响;通过650℃高温瞬时拉伸试验和高温蠕变断裂试验研究钼对S30432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试验评价了钼的添加对S30432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添加钼对S30432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有益.在S30432钢中添加0.32%Mo,提高了其650℃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延长了短时蠕变断裂时间并提高了断裂后的硬度.但长时蠕变后钼对S30432钢强度提高的作用不明显.含钼的S30432钢具有更高的自腐蚀电位、点蚀破裂电位和更低的晶间腐蚀敏感性.腐蚀形貌观察发现含钼钢中点蚀坑的数量较少、尺寸较小,晶间腐蚀程度较轻.

    S30432钢点蚀晶间腐蚀

    热处理工艺对2Cr12NiMo1W1V叶片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利伟龚志华杨钢赵吉庆...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2Cr12NiMo1W1V钢短时持久性能低的问题,采用OIM、SEM、T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下超超临界叶片用2Cr12NiMo1W1V马氏体耐热钢的组织、室温力学性能及短时持久性能.结果 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升,抗拉强度和冲击吸收功略有增加,屈服强度和硬度呈降低趋势,塑性变形不明显,合金的持久性能显著增加.2Cr12NiMo1W1V优化的热处理工艺为1 038℃淬火+675℃回火,合金的强韧性和持久性能较好.微观组织分析表明,提高淬火温度,合金中的大颗粒M23 C6的碳化物更多固溶到基体中,并在回火过程中大量析出细小的M23 C6相,减少了短时持久过程中裂纹起源,阻碍位错运动,使合金抵抗高温变形的能力增加,改善了合金的持久性能.

    超超临界马氏体耐热钢持久性能M23C6

    38MnVS非调质钢的缺口高周疲劳破坏行为

    刘湘江陈桢惠卫军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锻件截面尺寸变化及表面加工缺陷所引起的应力集中往往会导致其早期疲劳失效,因而要求钢材具有高的缺口疲劳性能和低的疲劳缺口敏感度.为了明确非调质钢的缺口疲劳破坏行为,采用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一种锻造用中碳非调质钢38MnVS在不同应力集中系数Kt(1、2、4)下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结果 表明,试验料的光滑和缺口疲劳S-N曲线均存在明显的疲劳极限,Kt对试验料的疲劳极限和疲劳缺口敏感度qf具有显著的影响,当Kt从1(光滑试样)提高到2和4时,疲劳极限分别降低了48%和67%,qf值分别为0.93、0.68,呈现出较高的疲劳缺口敏感性.试验结果及文献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可采用Kt的幂函数来表征试验料的缺口疲劳极限,并提出了预测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在不同Kt下疲劳极限的一种简便高效方法.

    38MnVS非调质钢缺口高周疲劳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热冲压成形SAF2507SDSS在不同溶液中耐点蚀性能

    张钰柱蓝剑锋莫茜胡珊...
    113-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SAF2507 SDSS热冲压成形后在不同服役环境中阴离子对耐点蚀性能的影响,对SAF2507SDSS板材进行1 050℃热冲压成形,使用ZEISS-SUPRA55型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组织并测定相组织能谱,运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开路电位和交流阻抗谱手段研究SAF2507 SDSS在3.5%质量浓度的NaClO和卤化钠NaX(X=Cl、Br、I)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结果 表明,SAF2507 SDSS在1 050℃热冲压成形后微观组织良好,α/γ体积比约为1∶1,α相富铬、钼贫镍电极电位低,为阳极,γ相富镍贫铬、钼电极电位高,为阴极;在4种溶液中,耐点蚀性能从高到低为NaClO、NaCl、NaBr和NaI,NaClO溶液中点蚀坑数量最少,蚀坑小而浅,NaI溶液中点蚀坑数量最多,蚀坑大而深;ClO-对点蚀形核和生长阶段起到抑制作用,Cl-、Br-和I-只在点蚀形核阶段起到促进作用,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为I、Br和Cl.

    SAF2507SDSS热冲压成形卤素离子耐点蚀性能

    Fe-Cr钢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

    程磊孙彬杜重洋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测定不同质量分数的铬元素对钢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热重法对Fe-5Cr钢与Fe-10Cr钢在800~1 200℃下进行高温氧化研究.建立了两钢种的氧化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了两钢种的激活能.利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两钢种氧化后的断面形貌和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两钢种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遵循抛物线规律,Fe-5Cr钢的激活能小于Fe-10Cr钢.800℃下,Fe-5Cr钢生成不连续的氧化铁皮,Fe-10Cr钢氧化铁皮极少部分形核.900~1 200℃下,氧化铁皮结构由外向里依次为Fe2O3、Fe3O4和Cr2O3.由于Cr2O3的阻碍作用,氧化铁皮中没有发现FeO.由于高温和高氧分压,Cr2O3失效,导致两钢种在1 000~1 200℃下具有相似的氧化速率.

    Fe-Cr钢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氧化铁皮

    转杯离心粒化熔融高炉渣数值模拟

    张士理赵明马萍潘玉华...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转杯离心粒化熔融高炉渣的过程中,熔渣在转杯施加的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转杯内壁形成液态渣膜,其在转杯边缘处的厚度将直接影响渣液离开转杯后破碎和冷却所形成的固体渣粒的粒度.因此,为了探究相关参数对转杯边缘炉渣液膜厚度的影响规律和渣膜厚度与渣粒平均直径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带自由表面多相流的CFD数值模型对液态高炉渣在高速旋转的转杯上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特别是对影响转杯边缘渣膜厚度的关键参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转杯转速和熔渣流量对渣膜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是转杯离心粒化技术的重要操作参数;渣粒直径则随着渣膜厚度增大而接近线性规律增大.

    炉渣干法粒化转杯离心粒化数值模拟

    《钢铁》杂志征稿启事

    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