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言

    白晨光吕学伟
    1页

    未来炼铁技术发展方向探讨以及宝钢探索实践

    朱仁良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把握未来炼铁技术发展方向,对钢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总结、对比分析当前中国钢铁行业和炼铁工艺面临的形势、国内外炼铁生产技术现状及进展、钢铁行业的一般发展规律,判断今后炼铁技术发展方向短期为厂城共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中长期为低碳、低成本的工艺技术以及智慧制造装备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此,宝钢炼铁厂已经开展了一些尝试与实践,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远景规划,以尽快探索出一整套自己独有的、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炼铁工艺技术,助推宝钢炼铁成为行业内最好的炼铁企业.

    炼铁低碳冶炼厂城共融智慧制造

    《钢铁》杂志征稿启事

    10页

    首钢绿色低碳炼铁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张福明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首钢进行了搬迁调整和结构优化.按照新一代可循环绿色低碳钢铁制造工程理念,在河北唐山地区相继建成了首钢股份和首钢京唐两个现代化钢铁制造基地.阐述了首钢炼铁技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出了发展途径和目标,总结了近年来首钢炼铁技术进步和创新实绩.重点论述了烧结料面喷吹蒸汽技术、复合球团制备技术、高比率球团矿高炉冶炼技术以及冶金烟气综合治理与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效果.面向未来,结合首钢炼铁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对首钢炼铁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炼铁高炉球团烧结绿色低碳环境保护

    球团矿化学成分控制现状及展望

    张淑会王宝勇兰臣臣刘小杰...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炉球团矿使用比例的现状,分析了球团矿化学成分控制以及不同化学成分对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多数国内钢铁企业球团矿TFe的质量分数较低,SiO2质量分数较高且差异较大.不同企业球团矿Al2O3和FeO的质量分数不同.应控制球团矿中SiO2、Al2O3和FeO的质量分数.随着CaO和MgO质量分数的提高,球团矿抗压强度均降低.适宜质量分数的CaO有利于改善球团矿的还原膨胀性能.随着MgO质量分数的提高,球团矿的还原膨胀性和软熔滴落性能均变好.高炉炉料结构采用低MgO烧结矿、酸性球团矿和镁质球团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球团矿的冶炼优势,实现球团矿入炉比例的提高.MgO和CaO在球团矿焙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控制镁质球团中的液相含量以提高球团矿的抗压强度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球团矿化学成分冶金性能炉料结构镁质球团

    炉渣黏度测量与计算模型的研究进展

    白晨光严志明庞正德蒋宇阳...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炉渣黏度作为冶金工作者非常关心的一个物性参数,如何获得不同渣系的黏度对控制冶炼过程十分重要.从炉渣黏度的影响因素出发,阐述了炉渣黏度与化学组成、结构和温度的关系;总结了常用熔渣黏度测试方法以及在高温条件下黏度测量方面的进展,分析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由于黏度测量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开发黏度计算模型对提升冶金流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模原理对常用的黏度模型分别进行了分类,探讨了各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展望了建模和计算方法未来的发展趋势.

    炉渣黏度结构测量方法预测模型

    铁焦制备与高炉应用的研究进展

    鲍继伟储满生柳政根韩冬...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工业长期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的发展现状,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冶金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而高炉炼铁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急需研发低碳高炉炼铁新技术.复合铁焦是实现低碳高炉炼铁的一种新型碳铁复合炉料.高炉使用铁焦后可降低热储备区温度,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焦比,从而实现CO2减排.综述了国内外铁焦制备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铁焦的制备工艺和高炉应用.归纳了各种铁焦制备工艺的特点.同时提出并研究了矿煤压块-竖炉炭化-高炉应用的冷压型铁焦制备与应用新技术.重点进行了冷压型铁焦的制备及冶金性能优化、高炉应用冷压型铁焦等试验研究.冷压型铁焦制备适宜的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为30%铁矿粉、45%烟煤1、10%烟煤2、10%烟煤3、5%无烟煤、5%沥青类黏结剂B混合加热至60℃,并进行冷压成型;成型压块再经竖炉1 000℃炭化4h;获得抗压强度3 977 N、I型转鼓强度77.7%、反应性69.7%、反应后强(固定气化溶损量20%)42%的优质铁焦.高炉综合炉料中添加质量分数20%~30%冷压型铁焦,综合炉料熔滴性能明显改善.以上研究为铁焦实现工业化生产与低碳高炉炼铁应用提供了参考.

    铁焦碳铁复合炉料低碳高炉节能CO2减排

    K2O对烧结矿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张鑫姜鑫王学斌李涛...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炼铁原燃料碱金属含量较高时,既会影响铁矿石质量,还会导致高炉透气性差、焦比升高,这是钢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从碱金属化合物K2O入手,经过配料制样、强度测验、扫描电镜等,分析其对赤铁矿强度和铁酸钙强度的影响.结果 表明,K2O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4%时,赤铁矿烧结后的抗压强度由5 000降低至2 863 N;铁酸钙的抗压强度由3 066降低至680 N.在此基础上,以烧结配料中添加除尘灰的方式,通过烧结杯试验来探究碱金属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规律.烧结杯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除尘灰配比的增加,烧结矿转鼓强度下降.除尘灰配比由0增加到3.23%,烧结矿碱金属w(K2O+ Na2O)由0.15%增加到0.25%,烧结矿转鼓强度由81.07%降低到75.47%.研究结果可为改善烧结矿强度和合理控制高炉碱负荷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烧结矿K2O赤铁矿铁酸钙强度

    全活性石灰强化烧结技术在超厚料层中的应用

    张建良阚永海张士军刘征建...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超厚料层烧结的高效稳定,从生石灰在烧结料层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分析出发,摒弃了部分传统烧结观念,提出了“全活性石灰强化烧结技术(FALIS)”.该技术以全生石灰熔剂结构为基础,以高效消化技术和提高料温技术为辅助,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综合性烧结技术理念.FALIS在天钢联合特钢的两台230 m2烧结机上投入实践几年以来,实现了1000mm超厚料层烧结的长期高效和稳定,利用系数达到1.87 t/(m2·h),固体燃耗仅为41.85 kg/t,烧结矿质量指标也均达到优质水平.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了FALIS技术及其理念在超厚料层烧结领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在环保限产形势严峻的当下,该技术值得被广泛地发展应用.

    全活性石灰强化烧结超厚料层烧结透气性消化料温

    复合气体介质烧结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应用

    范晓慧甘敏季志云周志安...
    62-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烧结烟气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工序.阐述了气体介质变化对烧结的影响规律,介绍了多种基于复合气体介质烧结的减排新工艺和新技术.针对烧结烟气和热废气循环利用,开发了区域选择性烟气循环工艺,在不影响烧结指标前提下实现烟气减量和污染物减排;开发了环冷机热废气提质-循环烧结工艺,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并减少了冷却废气无组织排放.揭示了多种类型的富氢燃气喷吹对烧结的影响规律,开发了富氢燃气梯级喷吹技术,改善了烧结料层的热量分布状态,降低了固体燃耗和污染物排放.探明了烧结料面喷吹水蒸气对烧结指标的影响,获得了水蒸气喷吹的适宜区间和喷吹方法,实现了CO的减排.提出了载能复合气体介质烧结协同减排技术路线,以燃气和蒸汽复合气体为例,探明了两类气体在烧结料面的适宜耦合喷吹方式,取得了更大程度的烧结提质、节能、减排效果.

    烧结污染物减排复合气体介质烟气循环燃气喷吹蒸汽喷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