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
钢铁

翁宇庆

月刊

0449-749X

gangtiebianjibu@163.com

010-62182345

100081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Journal Iron & Stee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4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我国冶金界历史较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也是反映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的主要刊物之一,在国内外享有 较高的声誉。其宗旨是面向生产、结合实际,坚持为钢铁工业生产建设服务,报道钢铁工业的科技成就、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品种质量的改善提高、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专业理论应用研究等,以提高钢铁行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的科技水平,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无钟高炉料层内孔隙的分布

    魏涵李萌丁伟天聂浩...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炉装料系统是调节炉料在炉内原始分布的唯一手段,料层的孔隙率分布会对煤气流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以某高炉1/10布料模型为研究对象,首先测量了炉料物性参数,然后采用离散元法对散料堆孔隙率分布、布料矩阵和料线高度对料层径向孔隙率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实验室测量获得烧结矿、焦炭和球团矿物性参数和文献中引用的数据相差较大;料堆孔隙分布和颗粒形状有密切关系;布料矩阵通过影响颗粒数目来影响孔隙率分布,布料圈数增加,孔隙率下降,布料角度变化较大时才会影响料层孔隙率的径向分布曲线;随着料线高度增加,料层底部径向孔隙率的值会增大.没有数据显示料堆粒度偏析和孔隙分布有必然关系.

    离散单元法高炉布料料层孔隙率分布

    熔融还原炼铁最新技术及工艺路线选择探讨

    王敏任荣霞董洪旺张广杰...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是非高炉炼铁的重要工艺,也是未来炼铁工艺的重要研发方向,目前投入商业化生产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主要有COREX、FINEX、HIsmelt工艺.为了更及时地了解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最新技术动态,有针对性地选择熔融还原炼铁工艺路线,根据近年来对上述3种主要熔融还原炼铁工艺的技术追踪和研究,阐述了中国在引进、消化COREX工艺过程中,在原燃料优化、解决预还原竖炉黏结问题以及工艺控制系统优化取得的技术进步.介绍了韩国浦项公司FINEX工艺在预还原流化床大型化、降低流化床系统高度、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成果.并对中国引进HIsmelt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后,对HIsmelt工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最后,从原燃料条件、炼铁-炼钢工艺路线、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如何选择熔融还原炼铁工艺路线提出建议.

    熔融还原炼铁非高炉炼铁流化床COREXFINEXHIsmelt

    转杯粒化工艺高温熔渣换热数值模拟

    方维扬王宏朱恂丁玉栋...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杯粒化器是高温熔渣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它与高温熔渣接触后的换热和温度分布直接影响到转杯的安全运行.由于熔渣温度超过1 500℃,现有的试验测温手段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从数值模拟出发,研究高温熔渣在转杯上流动换热特性以及凝固渣壳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渣壳厚度与转速呈负相关,转杯表面热流密度以及对应的壁面温度均与渣壳厚度呈负相关,转杯边缘的渣壳厚度最薄,同时温升速率及温度在转杯内部最高.通过在转杯表面设置耐火材料能显著降低转杯不锈钢内部温度,从而起到对不锈钢本体热防护的作用.

    熔渣转杯渣壳换热热防护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炉缸侵蚀模型

    张伟阳郝良元钟文达邓勇...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炉炉缸侵蚀的问题,介绍了高炉炉缸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实现炉缸内衬可视化的技术.基于炉缸侵蚀模型的比较及大数据预测模型的发展,提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炉缸侵蚀模型技术思想.模型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将铁水成分及温度、冷却参数、操作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融合大数据技术的方法,构建了炉缸侵蚀预测模型.大数据技术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高炉智能化炼铁.

    高炉炉缸侵蚀模型大数据技术预测模型

    基于图像处理的高炉炉缸死铁层中焦粒信息分析

    梁栋刘元意王学斌张毅...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炉铁口水平线下(死铁层区)死料堆的位置、大小、孔隙度、更新速度等直接决定铁水及炉渣在炉缸内的流动方式,同时影响炉缸传热、耐材的侵蚀、铁水及渣的排出速度等.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莱钢1 880 m3高炉浸入死铁层中死料柱下部形状、孔隙度、焦粒尺寸、形貌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了提取.通过分析计算得到死料柱下部焦层二维孔隙度为56.73%.该区域焦粒平均粒度为15.3 mm,缩减了约70%.通过形貌分析发现炉缸死铁层中焦炭更接近椭球状,该现象说明自炉顶装入后焦炭各方向消耗速度不一致,具有明显的取向性.该高炉内渣铁通过炉缸该区域死料柱焦粒过程中,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冲刷程度较深.有助于对高炉炉缸“黑箱”进行信息解析,进一步加深操作者对于高炉冶炼过程中死料柱下部及炉缸工作状态的认知.

    死料柱死铁层高炉炉缸图像处理

    炉缸炭砖侵蚀过程及基于AHP的界面反应调控

    邓勇刘然刘小杰李澳淼...
    175-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延缓炉缸炭砖侵蚀,基于炉缸破损调查试样分析和试验结果,研究了炉缸炭砖侵蚀过程,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理论(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界面反应综合调控技术.结果 表明,炭砖侵蚀经历3个过程:铁水润湿炭砖、铁水渗透炭砖和铁水溶解炭砖.非稳态下铁水对炭砖的润湿作用使界面迅速由气固界面转变为液固界面;铁水渗透在炭砖微晶结构的作用下呈现出树枝状特征,且渗透面积越大、渗透延展度越高,炭砖脆化现象就越明显;在铁水碳欠饱和度的作用下,脆化的炭砖易溶解进入铁水中,导致炭砖被侵蚀.基于AHP的界面反应综合调控技术可帮助高炉操作者明确调控方向和调控重点措施,应从铁水成分调控和炭砖性能调控的几个关键技术采取措施以延长炉缸寿命.

    高炉炭砖侵蚀过程AHP理论调控技术

    超高TiO2高炉渣黏度及熔化性温度

    庞正德吕学伟严志明白晨光...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高炉炉料中钒钛磁铁矿的配比(大于80%,甚至达到100%)对于实现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意义重大.针对高配比钒钛矿带来超高TiO2高炉渣的情况,提出了“以镁代钙”的新造渣理念.系统地研究了w(TiO2)和w(MgO)/ w(CaO)对CaOSiO2-TiO2MgOAl2O3渣系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惰性气氛下,随着w(TiO2)从20%增加到34%,炉渣黏度逐渐减小;随着w(MgO)/ w(CaO)从0.32增加到o.65,炉渣黏度略有增大.炉渣熔化性温度随着w(TiO2)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镁代钙”w(MgO)/w(CaO)在0.32~0.65范围内增加时,熔化性温度呈先明显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w(MgO)/w(CaO)在0.57附近时,(w(MgO)为12%)炉渣熔化性温度达到最低点,降低幅度约为50℃.“以镁代钙”使得炉渣液相区从钙钛矿析出区域附近逐渐移至钙钛矿相与镁铝尖晶石相之间宽阔的区域.采用“以镁代钙”w(MgO)/w(CaO)造渣理念对降低超高TiO2高炉渣熔化性温度具有可行性.

    钒钛磁铁矿以镁代钙TiO2黏度熔化性温度

    高湿高腐蚀球团烟气袋式除尘试验

    刘立姚群陈志炜许汉渝...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打通高湿高腐蚀性球团烟气袋式除尘工艺路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球团烟气袋式除尘热态试验系统研究.为国内首次针对球团烟气袋式除尘开展的专项系统研究,试验系统工况烟气量为10 000 m3/h,研制了4种新型滤料用于试验,并开展了结露腐蚀特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顶部垂直进风袋式除尘器”适用于高湿高腐蚀球团烟气净化,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小于10 mg/m3,达到超低排放要求,设备阻力为700~1 000 Pa;滤料分析结果表明,有两种滤料的强度和透气性等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结露腐蚀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湿高SO2浓度烟气条件下,设备腐蚀主要最终产物不仅含有γ-Fe2O3、Fe3O4、δ-FeOOH和γ-FeOOH,还包含白色粉末状物质X.为今后实施球团烟气袋式除尘工程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球团高腐蚀烟气袋式除尘超低排放

    关于高炉炉缸长寿的关键问题解析

    焦克新张建良刘征建杨天钧...
    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炉长寿化是大型高炉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在于弄清高炉侵蚀的根本原因.从高炉炉缸侵蚀机理、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原因、高炉炉缸圆周方向侵蚀不均匀性、高炉冷却强度与冷却效率以及高炉炉缸维护技术等5个方面探讨了高炉长寿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高炉炉缸炭砖损毁的本质是碳不饱和铁水对炭砖的溶蚀.具体结果表明,首先,高炉炉缸象脚型侵蚀最严重部位位于高炉炉缸死料柱的根部位置;其次,阐明了直接导致高炉存在不均匀侵蚀的主要原因在于冷却系统的冷却水量和送风系统的风量在高炉周向方向分配不均匀;然后,阐明了冷却系统的作用本质是降低耐火材料热面温度,并提出了高炉冷却强度指数及高炉冷却效率指数;最后,分析了采用无钛矿护炉和钛矿护炉两种模式的高炉炉缸维护技术.

    高炉长寿炉缸冷却强度象脚型侵蚀护炉

    转底炉工艺处理含铁尘泥关键技术

    毛瑞王飞金海茅沈栋...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底炉是当前用于处理钢铁厂含铁锌尘泥工艺的典型代表,能有效利用尘泥中的铁、碳和氧化锌等物质,生产金属化球团,同时产生副产物氧化锌粉,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是未来钢铁企业含铁尘泥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基于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工艺,对转底炉工艺涉及的诸多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结合转底炉生产实践和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转底炉原料选择、成型技术、优化配矿、渣系优化以及锌的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转底炉处理含铁尘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

    含铁尘泥转底炉金属化球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