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钒液流电池用聚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代宇曾泽华张东彬滕艾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子交换膜(PEM)作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的关键组成部分,在控制VRFB的性能以及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氯乙烯(PVC)复合质子交换膜,其中PVP由于胺基的质子化作用,在膜中进行离子传导,而PVC作为骨架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调整复合膜中PVP和PVC的比例,得到性能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研究发现,PVP&PVC复合膜中PVC含量增加,膜的机械性能增强,钒离子透过率降低;而膜中PVP含量增加,膜的电导率和溶胀随之变大.测试结果表明,当复合膜中PVP和PVC质量比为1∶1时,混合膜的质子选择性最高为3.8×10 3 S·min·cm-3,复合膜综合性能最好,并且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该单电池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

    全钒液流电池质子交换膜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氯乙烯质子选择性

    熔盐氯化用熔体组分对体系物性的影响研究

    何艺霖徐健淋马占山庞忠亚...
    8-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氯化物熔盐物性对于熔盐氯化法制备四氯化钛效率至关重要.为了考察氯化用熔盐组分含量变化对熔盐体系物性的影响规律,以工业生产中的熔盐为对象,对正常原盐、泡沫盐和过滤熔盐的电导率和粘度物性进行了测试以及XRD物相分析、化学成分分析.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组分配比以及化学分析结果,设置了三因素为FeCl2、FeCl3以及MgCl2∶NaCl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组分配比下熔盐体系的物性变化.结果表明:FeCl2含量对熔盐体系电导率影响最为显著,每5%的FeCl2增加量会使熔盐整体电导率提高0.33 S/cm;FeCl3含量对熔盐体系粘度影响最大,其组分占比在10%~15%区间内的影响最为明显.最后,利用综合评分法评估出最佳的熔盐氯化组分方案为:CaCl2 4%、FeCl2 20%、FeCl3 5%、MgCl2∶NaCl=1∶1.

    四氯化钛熔盐氯化熔盐组分正常盐泡沫盐过滤熔盐电导率粘度

    偏钒酸钠化学合成法制备VOSO4研究

    夏甫哈提·艾日肯江温婧余唐霞姜涛...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酸氧钒(VOSO4)电解液是钒电池中电化学反应的活性物质和能量载体,其品质直接影响钒电池的能量效率、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等性能.以偏钒酸钠(NaVO3)为原料,亚硫酸钠(Na2SO3)为还原剂,通过还原、沉淀、酸溶、结晶工艺制得了 VOSO4产物,探索了各因素对钒回收率的影响,并对中间产物VO(OH)2和VOSO4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偏钒酸钠浸出液以m(V)∶m(S)为1∶0.5加入亚硫酸钠,在pH为2.5的溶液中于70 ℃恒温下还原60 min后,实现了钒( Ⅴ)还原为钒(Ⅳ).将pH调至7.0,并在20℃下反应10 min,蓝色溶液可转化成VO(OH)2中间产物,此时钒回收率最高,为98.51%.VO(OH)2由直径为50~200 nm球状结构组成,将其用硫酸溶解可得蓝色VOSO4溶液,烘干结晶后得到平均直径为5 μm的固体VOSO4晶体,产物品质符合国标二级标准.该研究为利用钒渣钠化焙烧浸出液原位制备VOSO4提供了前期试验基础.

    VOSO4偏钒酸钠钒电池电解液VO(OH)2钒回收率

    TC4 ELI钛合金高品质球形粉末的制备

    陈光润马兰杨绍利肖建...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i6Al4V ELI(TC4 ELI)钛合金棒料为原料,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制备TC4 ELI球形粉末,研究了电流和电极转速对粉末粒度分布及粉末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对粉体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电流保持600 A不变时,随着电极转速提高,53~106 μm TC4 ELI粉末收得率增大;当电极转速为44 000 r/min时,随着电流的增大,粒径<106 μm的粉末收得率略有增加,所得粉末松装密度在2.59~2.72 g/cm3范围内,振实密度为3.0 g/cm3,氧含量(质量分数)在560×10-6~750 ×10-6,流动性(50 g计)为30.6~35.7 s;粉末成球率高、球形度好,边缘光滑无杂质,球形度>90%.

    Ti6Al4V球形粉末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收得率

    金红石型钛白不同初品湿磨分散性能研究

    杨芳刘婵路瑞芳石瑞成...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种工业钛白粉辊压磨初品为原料,研究锌铝两系金红石钛白初品在不同打浆浓度条件下的湿磨分散性能,通过浆料粘度、分散稳定性、分散粒度及上清液电导率表征分散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等硅酸钠分散工艺下,锌系初品分散性能均弱于铝系初品,且浆料粘度随打浆浓度升高而增大;各锌系初品的极限打浆浓度差异较大,硅酸钠加量为SiO2/TiO2质量比0.30%时,锌系初品B极限分散浓度可达500 g/L,但仍未达到铝系初品水平.低浓度状态下,各初品浆料中存在更多的小粒子,分散更加稳定,随着打浆浓度升高,浆料分散稳定性随之降低;粘度更低的浆料沉降比更高,即分散稳定性越差.各类初品表面电荷量各不相同,表面电荷更多的初品其粘度更低.

    钛白粉锌系铝系分散性能硅酸钠

    不同载体对V-Mo/Ti脱硝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

    岳彦伟黄力卢陆洋王素芹...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了两种比表面积的TiO2制备了 V-Mo/Ti脱硝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Raman、NH3-TPD、O2-TPD、SO2-TPD对不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通过固定床微型反应评价装置,对不同催化剂的脱硝性能进行了考察.通过全尺寸脱硝催化剂中试评价装置,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SO2/SO3转化率.结果显示:V-Mo/Ti脱硝催化剂中,当小比表面积TiO2-A和大比表面积的TiO2-B的质量比为75∶25时,催化剂与全用小比表面积TiO2-A制得的催化剂相比,聚合态钒物种的含量降低,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提升,酸性略有下降,催化剂的Oα含量明显增加,表明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增强.继续增加大比表面积TiO2-B的质量比至50%,催化剂的酸性下降明显,导致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下降.大比表面积的TiO2-B的用量增加可以降低催化剂的SO2/SO3转化率.总体而言,当小比表面积TiO2-A和大比表面积的TiO2-B的质量比为75∶25时,制备的V-Mo/Ti脱硝催化剂展示了较优的脱硝效果.

    V-Mo/Ti脱硝催化剂载体TiO2比表面积脱硝性能

    工业纯钛室温双轴拉伸力学行为研究

    苗自豪常乐周昌玉贺小华...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十字形试样对工业纯钛板材进行了双轴拉伸试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捕获应变响应,探讨了双轴拉伸应力状态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与单轴力学性能相比,双轴加载下材料强度明显提升,当X、Y两轴加载速率相等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最高.进一步利用背向散射衍射技术(Electron Back Scatter Diffraction,EBSD)分析双轴载荷比对孪晶行为的影响.沿轧制方向(RD)和横向(TD)单向加载时,孪晶体积分数较小,而双轴载荷下有较多孪晶,在等比载荷时有最大的孪晶体积分数,且当横向载荷大于轧制方向载荷时,拉伸孪晶体积分数高于压缩孪晶体积分数.

    TA2拉伸性能双轴载荷比EBSDDIC孪晶

    V3TiNi0.56Crx(x=0,0.2,0.4,0.6)/NiMoW钒基复合析氢阴极电催化与耐蚀性能研究

    杜金晶张轩周宇崔新新...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研究了金属元素Cr对钒基复合析氢阴极V3TiNi0.56Crx(x=0,0.2,0.4,0.6)/NiMoW合金物相、形貌、电催化性能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基体材料中Cr含量增加,基体合金表面形成了钝化膜,能够使基体材料在电化学腐蚀的过程中产生钝化区.钒基复合析氢阴极的电催化能力略有下降,由极化曲线外推法计算得到自腐蚀电流减小3.61mA/cm、自腐蚀电位正移0.154 V.长时间电解后,钒基复合析氢阴极表面形成的缝隙减少,电流密度变化幅度减小,说明掺杂金属元素Cr后,其耐蚀性能与长效稳定性均有所提高.

    钒基复合析氢阴极机械合金化电沉积电催化耐蚀性能长效稳定性

    中间退火工艺对冷轧纯钛板微观组织及织构的影响

    唐敏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冷轧纯钛板微观组织及织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退火温度为700 ℃时,0.6 mm冷轧至0.25 mm后经700℃/1 h退火得到的再结晶组织更加均匀,残余应力更小,{0001}、{10-10}及{11-20}三个极图上的织构更加散漫,织构强度整体较弱,取向分布更加随机.

    冷轧纯钛板中间退火再结晶织构

    拉伸变形诱导Ti-6Al-4V钛合金相转变机制

    孙皓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中的相转变行为对材料的塑性变形以及力学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钛合金的相转变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相转变的机制.采用一种新颖的热处理工艺成功在Ti-6Al-4V钛合金中引入细β晶马氏体组织.发现在拉伸载荷条件下存在变形诱导HCP相向FCC相转变的行为,并揭示了相转变机制.HCP相与新形成的FCC相之间满足晶体学取向关系:(0002)HCP ‖(11(1))FCC以及<2(1)(1)0>HCP ‖<011>FCC.通过两相之间的晶体学取向关系提出相转变机制:HCP相(0001)晶面上每两个原子层之间的一个1/3<10(1)0>肖克莱不全位错滑移.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HCP相向FCC相转变过程中(0001)<10(1)0>层错能变化,成功验证了该相转变机制.

    Ti-6Al-4V钛合金拉伸变形马氏体FCC相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