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钒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钒钛
钢铁钒钛

胡鸿飞

双月刊

1004-7638

pgbjb@263.net

0812-3380539 0812-3380764

617000

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桃源街90号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钢铁钒钛/Journal Iron Steel Vanadium Titanium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冶金专业技术刊物,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优秀科技期刊。反映钒钛磁铁矿冶炼,微合金钢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先进工艺技术和重大科研成果。刊载钢铁冶炼,压力加工,金属材料,热能加工,冶金设备,理化检验等方面的论文。重点报道钒、钛资源的开发,综合利用及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壳型钒碳包裹前驱体法制备氮化钒研究

    薄文彬张一敏薛楠楠刘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优化核壳型钒碳包裹前驱体结构,热处理前驱体获得满足国标VN16牌号的氮化钒(VN).PVP的引入促进了碳粉在富钒溶液中的均匀分散,有利于多聚钒酸铵(APV)离子的氢键化,使其吸附于碳粉表面成核和生长,制备的前驱体有包覆完整稳定且厚度均匀适中的APV外壳、碳粉内核及小且均匀的粒径分布.在还原氮化过程中,前驱体到VN的相变过程为:APV→V2O5→V6O13→V7O13→VO2→V3O5→V2O3→(VC)→VN.优化后的前驱体因其细密的核壳包覆结构和均匀的粒度分布,形成了更稳定的相反应界面和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降低了各阶段的反应活化能(Ea),使还原氮化效率更高,更易向低价VOx和VN转变.与现行碳热还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75%,N2流量由300 mL/min降低至200 mL/min,耗量约降低40%,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VNPVP核壳型前驱体相反应界面

    失活硫酸催化剂两步法选择性清洁提钒研究

    贾美丽杜浩张懿王少娜...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失活硫酸催化剂直接酸浸、碱浸工艺选择性差,后续分离代价高、介质难回用的问题,使用两步法选择性提钒新工艺,利用钾、硫的强水溶性特点,研究了水洗温度、pH值对钾、硫浸出的影响,发现在温度40~60℃、pH值3~5水洗条件下,钾、硫的浸出率分别达到80%、96%以上,而钒的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了钒与钾、硫的选择性分离;第二步利用钒、硅在碱介质中的溶出特性,研究了碱浸温度、时间、液固比及碱液浓度对提钒效果的影响,发现采用5%NaOH溶液在80 ℃、L/S=5条件下反应30 min可实现失活硫酸催化剂中钒95%以上的浸出,而硅基本不浸出,实现了钒、硅的选择性分离.含钒浸出液可经钙化-铵化工艺制备得到偏钒酸铵产品,NaOH介质返回提钒阶段循环使用,介质封闭.

    失活硫酸催化剂提钒碱浸偏钒酸铵

    CH4还原氮化V2O3制备VN

    夏三元姜涛陈泊键温婧...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热力学计算和试验工艺结合的方式,探究了利用CH4作为还原剂碳热还原、氮化制备VN的工艺条件以及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在CH4流量0.1 L/min、1 150℃保温2 h并继续渗氮2 h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氮、碳含量分别为14.2%、3.35%的VN产物,符合国家VN16(GB/T 20 567-2020)氮化钒产品标准.反应过程中的物相转变过程为V2O3→V8C7→VN,并且CH4在高温条件下分解产生的高活性炭与H2均有利于碳化反应的进行,能有效提高反应速率.

    氮化钒三氧化二钒甲烷还原氮化物相转变

    高钛渣沸腾氯化速度的数值模拟

    曹丽朱奎松谢聪王军...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钛渣和氯气物性参数,采用经典初始流化速度公式计算了高钛渣沸腾氯化的初始流化速度,并结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了高钛渣沸腾氯化气固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并开展数值计算,最后以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对高钛渣沸腾氯化表观操作气速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以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Grace公式得到初始流化速度能够准确模拟出高钛渣氯化过程的气固两相流特征;依据沸腾氯化床层中高钛渣颗粒体积分数、床层截面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确定高钛渣沸腾氯化的最佳表观操作气速为Grace计算公式得到的初始流化速度值的1.5倍.

    高钛渣沸腾氯化数值模拟表观操作气速气固两相流

    熔盐电解钛粉的粉末冶金性能研究

    邓斌穆天柱周翔幸袁铁锤...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电解钛粉为原料,采用模压-烧结的方法制备多孔钛,对电解钛粉的成型和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制备的多孔钛的力学性能、孔结构、孔径分布及透气率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压制压力的增加,具有二次颗粒特征的电解钛粉颗粒间搭桥空间逐渐消失,可通过成型压力和烧结温度的调节获得不同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钛.电解钛粉与氢化脱氢钛粉相比具有成型性能良好、更易发生烧结致密化、制件孔隙率高、透气率高、杨氏模量高等特点.使用粒径74~104 μm的电解钛粉在70~110 MPa成型、1 110℃烧结后的多孔钛,杨氏模量与人体松质骨接近,透气率和最大孔径满足烧结金属过滤元件(GBT6887-2019)TG035、TG020要求,在人体松质骨植入件以及过滤材料领域有应用前景.

    多孔钛电解钛粉模压成型烧结力学性能

    反气相色谱法对钛白粉表面性质的研究

    王小慧郭杰胥金秀谭玲...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反气相色谱法(IGC)测试了 3种钛白粉的表面能和酸碱常数,研究有机表面处理对钛白粉表面性质的影响.通过不同温度下不同分子探针试验计算研究了样品的非极性表面能.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测试温度范围内),随着包覆有机物的增加,样品的非极性表面能γds减小;样品的γds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同时通过以极性分子为探针分子计算研究表面能的酸碱分量,结果表明钛白粉表面呈两性偏酸性,有机处理剂与钛白表面羟基反应使得表面酸位点减少,酸性下降.但是过多地加入有机处理剂时,部分有机处理剂水解生成羟基未与钛白反应,反而增加样品表面酸性.

    钛白粉表面性质反气相色谱法有机处理剂

    MXenes在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刘恩豪陈超党杰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电解水技术是生产"绿氢"的主要方法但受限于高电耗以及由此产生的高电力成本,电解水技术在大规模推广应用方面仍面临困难.降低电耗的途径在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催化剂.MXenes是一种碳化物、氮化物和碳氮化物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大比表面积、高机械强度和优异的亲水性,是电催化剂的理想载体,被广泛应用于电解水制氢领域的研究.首先介绍了 MXenes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特征,其次总结分析了MXenes直接用于电解水制氢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其作为载体材料锚定高活性物质用于析氢和析氧反应的应用和进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 MXenes材料未来的发展前景.

    MXenes电解水制氢载体应用

    TC4钛合金锻态板材TIG焊后组织与性能研究

    张航祖国庆王大臣王雅凤...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非熔化极钨极氩弧焊(TIG)对厚度14 mm的TC4锻态钛合金板材进行多层多道对接焊接试验,研究了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晶体取向、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C4钛合金焊接接头焊缝成形美观,焊核区组织多为柱状晶和细长针状马氏体α'相,热影响区为(α+β)+α'相,母材区为(α+β)相.对应于晶体取向关系,焊核区晶粒交错分布按不同物相呈现一定择优取向,其中打底焊位置晶粒取向更多沿<111>与<001>方向,而母材晶粒取向分布不均匀.焊接件的抗拉强度和断后延伸率分别为982 MPa和6.0%,低于母材,弯曲试验均产生裂纹或断裂.从焊缝中心到母材,接头硬度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焊核区盖面焊层的显微硬度略低于打底焊层.

    钛合金TIG焊接显微组织EBSD力学性能

    激光焊薄壁直缝钛焊管组织及性能研究

    殷鑫李军兆李海明樊程...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薄壁Gr.1纯钛直缝焊管采用激光焊接方式焊接,并对试验获得的样管进行了宏观形貌、显微组织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直缝薄壁焊管焊缝宽度较窄,外焊缝宽度为1.51mm,内焊缝宽度为0.98 mm.钛焊管焊缝微观组织主要为柱状α相、锯齿状α相和少量针状α相.扩口、压扁、反弯试验结果均合格.最后对样管进行胀管试验,胀幅达到18.4%,外观变形较为均匀.从胀管后微观组织可知,胀管后焊缝、热影响区以及母材大部分晶粒受到拉伸作用明显变形和破碎,并产生较多针状α相,但均没有产生裂纹.

    激光焊钛管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胀管

    SiCf/TC25G复合材料界面热稳定性研究

    孙武张育铭杨丽娜杨青...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TMCs在高温服役长时使用过程中,基体与纤维会发生严重的界面反应,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以磁控溅射先驱丝法+热等静压工艺制备的SiCf/TC25G复合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TC25G钛合金服役温度,系统设计了不同热暴露条件下复合材料界面热稳定性试验,分析了热等静压态和热暴露态SiCf/TC25G复合材料界面形貌和界面产物.结合SEM、TEM、EPMA、XRD、EBSD等技术分析表明,热等静压态的SiCf/TC25G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层主要产物为TiC,反应层靠近基体侧和基体中存在硅化物的析出.随着热暴露温度和保温时间增加,界面反应层厚度增加.根据界面反应层增量,总结出SiCf/TC25G复合材料界面长大规律,利用Arrhenius公式计算获得SiCf/TC25G复合材料界面反应层长大激活能为50.53 kJ/mol,反应层长大指数因子为1.23× 10 7 m/s1/2.

    钛基复合材料TC25GSiC纤维热稳定性界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