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SP工艺条件下低碳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

    周晓光王铎马鑫曹光明...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MMS-200热模拟试验机对低碳钢ESP工艺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模拟,建立了基于热变形前晶粒尺寸影响的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350 ℃奥氏体化保温300 s可以模拟ESP工艺条件下铸坯的初始组织状态,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越大,动态再结晶越难发生;动态再结晶激活能随着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加,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峰值应变和临界应变的关系系数s没有影响;考虑初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建立了实验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模型,峰值应变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为ESP工艺条件下开发高品质薄规格低碳钢和完善组织性能预测模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无头轧制奥氏体晶粒尺寸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

    2024年《钢铁研究学报》中英文版征订单

    84页

    基于WOA-ELM-LSTM的非稳态热轧过程轧制力预测

    丁敬国刘方路于琨李旭...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连轧生产过程中,因换辊、换钢种、换规格等非稳态轧制条件下,轧制力的预测精度降低,导致产品厚度命中率降低、秒流量控制失衡、宽度拉窄等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发现,机制模型在非稳态条件下的模型误差存在较大差异,仅通过层别表模型参数切换无法实现精准设定.为解决该问题,首先,构建具有计算速度快和预测精度良好的极限学习机作为浅层神经网络,同时构建具有挖掘工业数据特征能力强的短时记忆网络作为深度神经网络.其次,采用鲸鱼算法对极限学习机参数寻优,构建了基于鲸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协同长短时记忆网络(whale algorithm to optimize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cooperativ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WOA-ELM-LSTM)的热轧轧制力预测模型,然后增加误差值评判机制,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对轧制力偏差值进行训练并结合极限学习机模型轧制力预测值进行二次修正,将该混合模型与支持向量机、经鲸鱼算法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WOA-SVR)、极限学习机、经鲸鱼算法优化后的极限学习机(WOA-ELM)进行模型预测精度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基于WOA-ELM-LSTM的热轧轧制力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该模型的R2值为99.34,轧制力预测偏差在±5%以内,在板带材热连轧生产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轧制力预测热连轧极限学习机鲸鱼优化算法非稳态过程

    回火工艺对BJ89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睿杨忠民刘静于勇...
    9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BJ890臂架用无缝钢管为实验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万能试验机以及冲击试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马氏体组织分解,碳化物析出,强度降低,韧性升高.BJ890钢的最佳调质工艺为920 ℃淬火+620 ℃回火.在620 ℃回火温度下,60 min内晶粒尺寸基本不变;120 min回火时,晶粒显著增大.随回火时间延长,碳化物析出长大,从"短棒状"逐渐转变为"球形".同时钢强度降低,冲击韧性升高,但回火60 min以上冲击韧性变化不明显.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20 ℃+14 min淬火,620℃+60min回火.钢材抗拉强度为1025 MPa,屈服强度为983 MPa,伸长率为19.56%,-20℃冲击功为110J,-40℃冲击功为69J,ETT韧脆转变温度为-30.1 ℃,AFTT韧脆转变温度为-43.4 ℃.

    BJ890钢回火工艺渗碳体冲击韧性韧脆转变温度

    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塑性

    胡勇王力华欧阳明辉胡永淇...
    10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不同凝固模式和组织特点的高硅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高温拉伸和压缩实验,通过JMatPro软件计算、OM(光学显微镜)、SEM/ED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EPMA(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塑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FA模式(以铁素体为最先析出相)凝固的6.0%(质量分数,余同)Si铸态试样由于析出相及类魏氏体组织的存在热塑性最差;经过1150 ℃ × 12 h均匀化处理后,6.0%Si试样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具有76%的断面收缩率和13%的伸长率,拉伸断口呈现韧性断裂特征,热塑性得到显著改善;当6.0%Si试样经过1200℃×12h均匀化处理后,大量高温δ铁素体会重新析出,热塑性显著下降,断口呈现沿晶断裂特征;结合热压缩实验表明,6.0%Si试样中适量椭圆形高温δ铁素体的存在有利于DRX(动态再结晶)的发生.

    高硅奥氏体不锈钢δ铁素体均匀化处理热塑性二次析出

    《物理测试》征稿启事

    120页

    形变热处理变形量对Fe-25Mn-8Al-5Ni-1.2C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张汉驰王迎春邱旭扬帆熊志平...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OM、SEM、T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 1 050 ℃固溶与热轧复合的形变热处理不同变形量对450 ℃时效后Fe-25Mn-8Al-5Ni-1.2C低密度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不同变形量的形变热处理及时效后均为奥氏体单相组织.随着变形量由20%增加到60%,晶粒显著细化,平均晶粒尺寸从75μm降低至14μm;B2相的析出数量增多,尺寸增大;较大尺寸κ碳化物逐渐减少,较小尺寸κ碳化物增多,分布逐渐均匀.与未变形的时效态钢相比,形变热处理后的时效态钢屈服强度提升了 45%~72%,这源于细晶强化、位错强化以及析出强化的综合作用.同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钢的应变硬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形变热处理低密度钢析出拉伸性能碳化物

    NM300热轧耐磨钢的低周疲劳性能

    安会龙颜沛霖刘需宋仁伯...
    12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商用车先进耐磨部件的服役情况,了解其关键耐磨部件在行驶过程中因颠簸、天气、路况等原因抵抗疲劳失效的能力,以厚度为3.5 mm的热轧TRIP耐磨钢板NM300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低周疲劳实验.研究其在不同的应变幅值下的疲劳性能,得到了循环应力响应特征曲线、应力-应变迟滞回线.研究了 NM300的Masing效应,循环应力与非弹性应变的关系,循环应变与疲劳寿命的关系等,并对不同应变幅值控制下的NM300低周疲劳断裂机制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M300在较低的应变幅值控制下表现为循环硬化,在较高的应变幅值控制下表现为循环软化,且随着应变幅值增加,NM300的循环响应应力逐渐增加.当应变幅值小于0.37%时,循环寿命可达104次以上;当应变幅值小于0.19%时,循环寿命可达105次以上.NM300的疲劳断口具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分为3个区域:疲劳源区、裂纹扩展区和瞬断区,且随应变幅增加,裂纹扩展区面积不断减小,表面逐渐粗糙.疲劳断口的断裂形式以沿晶脆性断裂和沿晶韧性断裂为主,根据热轧耐磨钢的服役条件要求可认为其疲劳性能优良.

    热轧耐磨钢低周疲劳性能迟滞回线断口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