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烧结料层透气性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解析

    刘佳文陈铁军周仙霖万军营...
    817-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好的透气性是实现厚料层烧结乃至超高料层烧结的重要保障,透气性包含烧结料层原始透气性和烧结过程热态透气性,受诸多因素影响.结合褐铁矿型红土镍矿烧结研究,解析了烧结原料特性、配料、混合、制粒、布料和烧结等环节中影响烧结料层原始透气性和热态透气性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总结了国内外在烧结原始透气性和热态透气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各种改善透气性技术的特点,归纳了改善烧结透气性、促进烧结均质化和提高烧结产质量的措施,为系统深入理解铁矿烧结全流程及改善烧结透气性、提高烧结矿产质量提供理论基础,实现烧结工序绿色高质量发展.

    铁矿烧结透气性强化制粒燃料特性改善措施

    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浩炜李吉航战东平
    827-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作模具钢被广泛用于各种现代制造领域中,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不断被提出更高的品质和性能要求.目前发现冷作模具钢的性能缺陷均与钢中碳化物的种类、分布、尺寸和形貌密切相关,提高冷作模具钢的性能宜从碳化物入手.归纳了冷作模具钢中常见碳化物的种类、分布、尺寸、优点和缺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对于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稀土、Ti、Mg和N等元素的微合金化,以及电磁搅拌、电渣重熔、锻造和热处理等工艺对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的影响及其机制进行总结介绍.最后展望了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应从微合金化入手并改进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改性元素添加量不明确、部分改性元素添加方式不适宜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热处理工艺无量化标准等目前冷作模具钢中碳化物控制研究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碳化物冷作模具钢微合金化电渣重熔热处理工艺

    基于大数据的高炉炼铁数据治理及挖掘的研究

    何家雷唐珏储满生石泉...
    84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高炉炼铁数据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关于高炉炼铁数据预处理及分析挖掘的研究方案.以整合的多源异构高炉数据为基础,结合炼铁经验和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重采样处理高炉数据频次差异问题,对高炉不同类型的缺失数据进行综合填补,利用箱型图识别异常值并对异常值进行填补,完成了数据的高质量化.针对高炉参数影响规律分析发现,热风温度改变2~3h后,焦比和铁水[Si]含量随之发生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高炉参数间的关联度,采用K-means融合Apriori算法计算高炉参数间的关联规则,完成模糊关联的数值精准化.基于高炉生产数据并以指标参数焦比为例,发现原燃料参数中焦炭CRI(%)数值范围在(12.13,16.55]、烧结矿MgO质量分数(%)数值范围在(2.15,2.33]、焦炭Mt(%)数值范围在(2.85,7.96]时,有助于高炉焦比的降低.

    高炉炼铁数据预处理时滞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关联规则挖掘

    征稿启事

    854,930页

    结合Mask-RCNN和最小二乘法的球团粒度识别模型

    林双陆伟文胡守景余正伟...
    85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炉冶炼中,球团粒径分布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粒度均匀的球团矿有助于改善高炉料柱透气性,降低冶炼能耗.采用Mask-RCNN(Mask Reg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算法进行球团边缘分割和粒径分析.针对球团严重堆叠对图像识别的干扰,根据球团的轮廓特性,使用凹点检测算法获取轮廓上的特征点,并对粘黏堆叠程度不同的球团分类,结合最小二乘圆拟合法对遮挡的轮廓信息进行复原.研究结果表明:Mask-RCNN算法的实例分割平均精准度可达到93.5%以上.但是由于球团颗粒的堆叠效应,导致Mask-RCNN算法检测的粒度分布曲线严重偏离人工筛分曲线.通过凹点检测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圆拟合算法改进后,小于16 mm球团的占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图像检测粒度分布曲线和人工筛分曲线基本重合,平均粒径误差在Mask-RCNN 算法的基础上降低了 5.52%,降低幅度为98.6%.

    球团粒度图像识别Mask-RCNN最小二乘圆拟合凹点检测

    含锌尘泥金属化球团还原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王佳何环宇刘志豪孙文博...
    86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高炉原料,含锌尘泥金属化球团(下称金属化球团)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行为对其推广应用至关重要.实验室模拟金属化球团在高炉内的气固还原过程并结合微观检测手段研究金属化球团的还原特性和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金属化球团内铁氧化物均匀分散及疏松多孔结构有利于气固还原反应的发生,还原反应以间接还原为主,还原率在还原之初就快速增加,在1 000 ℃时还原率达93.51%;金属化球团中有害元素Zn在850~900 ℃时快速被还原气化,此温度略低于其沸点,而有害元素S在温度低于1000 ℃没有表现出还原行为,残碳含量变化与锌含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相关性;在时间小于3 000s时界面化学反应为金属化球团气固还原的限制性环节,随后限制性环节转换为气体内扩散,这与金属化球团内金属铁逐渐增加并集聚、渣相填充孔隙造成的球团致密度不断增加有关,2种限制性环节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3.76和74.20 kJ/mol,金属化球团气固还原反应较易进行.

    含锌尘泥金属化球团气固还原还原特性动力学

    钒钛矿烧结配碳量对烧结矿质量及矿相结构影响

    杨双平张紫涵王苗刘起航...
    875-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随着国内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一些利用钒钛磁铁矿进行高炉冶炼的企业对钒钛磁铁矿的需求增加,采用钒钛磁铁矿进行烧结成为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高比例钒钛磁铁矿用于烧结存在很多不足,通过探究配碳量对烧结矿冶金性能及矿相结构的影响,确定适宜的配碳量来保证烧结矿质量.研究结果表明:配碳量为5.0%(质量分数,余同)左右时,转鼓强度为56.94%,成品率为85.91%,垂直烧结速度为28.67mm/min,软化开始温度为1167 ℃,终了温度为1 252 ℃,软化温度区间为85℃.随着配碳量的增加,FeO含量升高,还原性会降低,小粒级(5~10 mm)占比下降,液相量增加,骸晶状赤铁矿含量降低,熔蚀结构增多,主要粘结相为铁酸钙和硅酸盐相,结构多为粒状-斑状.通过优化实验,确定配碳量最佳参数,提高了钒钛磁铁矿烧结矿质量.

    钒钛磁铁矿配碳量烧结矿相结构冶金性能

    融合深度学习与模型优化的连铸坯壳漏钢预报

    成彬黄诺金雷华左水利...
    885-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漏钢预报模型时序建模能力不足,且大多没有对热电偶温度数据进行处理,直接作为模型输入导致计算量大的问题,通过分析黏结漏钢的形成机制和时序特征,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添加能聚焦关键信息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Attention-LSTM漏钢预报模型.首先,对热电偶温度数据进行数据增广、帧间差分、阈值分割等处理,提取黏结漏钢的共性特征作为模型输入;其次,通过遍历选参搭建模型进行训练,以均方误差作为模型损失函数,寻找最优预报模型;最后,为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在Dense输出层前添加注意力机制模块完成模型优化.应用连铸现场数据对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Attention-LSTM漏钢预报模型以97.3%的预报率和100%的报出率,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连铸漏钢预报LSTM网络注意力机制特征提取模型优化

    《冶金自动化》征稿启事

    895页

    钨对314奥氏体耐热钢抗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金涛徐涛王冰杰赵磊...
    896-9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不连续称重法研究了不同钨质量分数(0、1.5%、2.0%和2.5%)的314奥氏体耐热不锈钢在1000和1100 ℃空气中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膜表面形貌、截面形貌以及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不同钨含量实验钢在1 000和1 100 ℃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均遵循抛物线规律.钨元素没有参与氧化膜的构成,实验钢的氧化膜主要由尖晶石氧化物(MnCr2O4、FeCr2O4、Mn3O4以及Fe3O4)外层、Cr2O3中间层以及半连续状分布的SiO2内层组成;在同一温度下,随着实验钢中钨含量的增加,其表面氧化膜剥落程度逐渐加重,因而导致抗高温氧化性能也随之变差,这种效果在1100 ℃下更明显;尽管如此,经测定,4种钢在实验温度下均属于抗氧化性级别.

    钨元素314奥氏体耐热钢高温氧化氧化动力学氧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