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钢铁研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钢铁研究学报
钢铁研究学报

干勇

月刊

1001-0963

gtyjxb@163.com

010-62182340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钢铁研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反映钢铁工业科技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情况。设有冶金与金属加工、材料研究、测试与分析、开发与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主要是企业、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从事冶金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打印机废碳粉与煤粉混合燃烧性能及动力学分析

    付洋洋高艳宏高子威左俊芳...
    1194-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发展钢铁工业新兴技术的同时,燃料多元化、资源高效化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为挖掘打印机废碳粉在钢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探究其运用于高炉喷吹工艺的可行性,通过热重分析废碳粉和高炉喷吹煤粉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燃料研究了其燃烧行为、燃烧性能、协同效应参数及动力学参数,探明燃料燃烧机制,为高炉喷吹新型燃料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废碳粉有较好的燃烧性能,其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燃烧稳定性、可燃性指数均优于煤粉,可以作为高炉喷吹辅助燃料替代部分煤粉.当废碳粉掺混比例为10%时,混合燃料燃烧性能最佳,综合燃烧性能指数、燃烧稳定性、可燃性指数分别为21.97×10-10(min-2·K-3)、23.33×10-6(min-1·K-2)、25.16 × 10-6(min-1·K-2);通过废碳粉灰分成分分析,发现废碳粉灰分中Fe3O4质量分数高达84.99%;通过废碳粉与煤粉的协同效应分析,发现废碳粉与煤粉共混可以促进燃烧,且协同效应参数F都在0.80≤F≤1.15的范围内;通过动力学分析发现混合燃料燃烧所需活化能比单一燃料低,并随废碳粉比例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

    高炉喷吹打印机废碳粉煤粉燃烧性能协同效应动力学

    高强高塑马氏体汽车钢的快速回火调控

    罗葆钦赵立佳张峰马文斌...
    1203-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追求汽车工业中使用的马氏体钢的高强度与高塑性的平衡时,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回火工艺.通过对新设计的中碳马氏体汽车钢进行快速回火处理,并与传统回火工艺进行对比,探讨了该工艺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采用了电子万能试验机、数字图像相关法、X射线衍射、电子背散射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先进技术,揭示了快速回火工艺通过维持高位错密度和细化析出碳化物来保持马氏体的高强度.实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在不牺牲塑性的前提下,成功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在400 ℃快速回火时分别达到1616和1 466 MPa,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 10.2%和12.5%,同时保持了超过10%的伸长率.当回火温度为300℃时,马氏体汽车钢在保持高伸长率的同时,抗拉强度接近2000MPa.这一发现不仅为高强度马氏体汽车钢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汽车工业的材料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马氏体汽车钢快速回火力学性能位错密度碳化物

    新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析出行为与力学性能

    胡华烁张树才禹江涛左鹏...
    1212-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Ni、Mo等价格飙升,开发节约Ni、Mo型高性能不锈钢势在必行.研究基于S32654的成分,利用加压冶金和合金设计手段开发了 24.5%Cr-17%Ni-5%Mn-6.3%Mo-0.7%N新型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了该钢的析出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800~1050℃随时效温度升高,由Cr2N和a组成的胞状相先增多后减少,900 ℃为鼻尖温度.固溶试样(1 200 ℃-30 min)极限拉伸强度(UTS)、屈服强度(YS)和伸长率分别为958 MPa、517 MPa和77.4%.在900 ℃随时效时间延长,胞状相充分形核生长,促进晶间开裂,导致钢UTS和伸长率降低(时效120 min两者分别为797 MPa和13%),YS先降后升.时效5 min,晶界析出消耗Cr、Mo、N等强化元素,导致YS降至492 MPa.在30 min及更长时间时效后,胞状相增多、长大,析出强化作用增强,导致YS提高(时效120min 为 535MPa).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析出行为力学性能a相Cr2N析出相

    Mn含量对低镍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杨宇恒何建国宋志刚丰涵...
    1221-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微观组织表征、力学性能测试等试验研究了 Mn含量及固溶温度对17Cr-2Ni-0.2N-xMn型双相不锈钢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Ni、N三种奥氏体形成元素中,Mn对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平衡温度影响最小,但对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显著,Mn含量的增加减少了淬火马氏体的含量,同时抑制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导马氏体相变的发生,提高了材料的塑韧性,当Mn质量分数为3%时可以达到35.5%伸长率、944MPa抗拉强度、139J室温KV2冲击功的力学性能组合;通过合理的合金元素配比,17Cr型双相不锈钢经高温固溶后获得了近等轴的两相混合组织;研究的17Cr型双相不锈钢综合力学性能优异,固溶态最高抗拉强度超过1200 MPa,最大断后伸长率大于50%,室温冲击韧性204J,-10℃低温冲击韧性99J.

    双相不锈钢热处理显微组织奥氏体稳定性力学性能

    M50轴承钢温度时间相关高周疲劳损伤寿命模型的研究

    李志斌杨卯生曹建春梁剑雄...
    1232-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QBWP-10000悬臂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得25、200、315 ℃的疲劳极限及S-N曲线,通过万能试验机测试了不同温度下慢速、稳定和快速裂纹扩展速率曲线.基于M50轴承钢疲劳裂纹主要源于钢中碳化物,结合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参数随温度变化规律与碳化物界面循环应力作用所引起硬化效应建立了与温度时间相关的局部损伤寿命模型.研究表明:M50轴承钢碳化物等疲劳缺陷应力强度因子是疲劳损伤量;温度升高缩短了裂纹萌生时间并加速裂纹扩展速率进而降低了 M50轴承钢疲劳极限强度;主要影响萌生寿命的是循环次数、温度、疲劳缺陷及所施加循环应力引起的碳化物界面的局部硬化.

    旋转弯曲疲劳裂纹萌生裂纹扩展碳化物疲劳损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