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资源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资源信息化
自然资源信息化

吴智慧

双月刊

2097-1001

infomag@infomail.mlr.gov.cn;infomag@126.com

010-66558621

100812

北京市阜内大街64号

自然资源信息化/Journal Natural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查看更多>>本刊发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交流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信息化建设进展,报道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土空间信息模型构建研究

    唐华汪洋周海洋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自然资源机构改革,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要求.长期以来,自然资源业务管理分散,未从全域国土空间和业务全链条进行整体统筹,数据冲突严重、协同共享不够等问题突出.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构建全域、全要素、全链条国土空间科学治理体系为目标,归纳和总结了国土空间的内涵,提出了全新的国土空间信息模型.并基于数据库分层设计、IDEF1X语义建模、领域驱动设计等方法从概念层次、逻辑层次、物理层次、场景层次四个维度展开了框架设计,满足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及业务协同,为国土空间整体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国土空间信息模型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所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探索

    陈慧玲张毅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各地区存在信息化水平不均、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等问题,为推进自然资源所信息化建设标准化,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立足实际,编制自然资源所信息化建设规范.规范体系包括硬件基础、软件运行环境、数据、应用支撑、应用服务5个层面的内容,并针对各层建设实施提出具体要求.选择苏南、苏中、苏北区域中部分地区为自然资源所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试点,在实践中不断对自然资源所信息化建设规范进行完善,形成可推广的江苏样本,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基层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自然资源基层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

    移动三维林权地籍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福建省沙县为例

    林浩顺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林权地籍调查普遍存在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果质量差等问题,本文基于安卓移动平板与三维高清影像模型、ArcGIS for Android、栅格切片地图、动态表单等技术设计了移动三维林权地籍调查系统,实现了"内业为主、外业为辅"林权地籍调查的相关功能.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制度建设试点的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减轻林权地籍调查的内外业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调查成果质量,对沙县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具有显著的提质增效作用.

    林权地籍调查三维影像模型地图切片移动GIS

    基于"全景+VR+BIM"的工程远程管控及会诊系统构建研究

    郑永新吴小东白畯文张林辉...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景+VR+BIM"的工程远程管控及会诊系统借助先进的远程自动化全景视频监控硬件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项目现场的全景数据、视频、GIS数据、BIM设计成果、文档等资料,确保项目全过程处于远程可视化受控状态.此外,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造的在线远程管控及会诊系统,对采集的项目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跨平台的数据体验与共享,为项目的远程管控及会诊提供软硬件系统支撑.本文提出了系统平台的总体建设思路,详细阐述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及全景VR应用的关键技术,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工程项目的远程管控及会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远程管控远程会诊全景数据VRBIM

    基于光谱匹配的高光谱遥感露天矿物识别方法研究

    毛运欣赵海强冯思琪徐红欣...
    28-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遥感技术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监测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匹配的高光谱遥感露天矿物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叠加高光谱数据和已有的矿产数据构建矿物光谱库,利用光谱匹配和光谱特征参量匹配的模式识别相结合方法实现露天矿物识别,提取露天矿物的空间位置和属性信息.本文以广东省某地为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方法能较有效地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特定露天矿物识别提取,提取准确率满足矿产资源监测需求,为矿产资源保护利用、违法开采监测等提供依据.

    高光谱数据光谱库矿产资源遥感监测准确率

    基于高分遥感技术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研究——以四川稻城"1·7"森林草原火灾应急监测为例

    唐尧王立娟刘锦毓蒋瑾彧...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分遥感技术在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处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本文将高分遥感技术应用于四川稻城"1·7"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利用国产高分四号卫星热红外影像波谱特征感知亮温异常、发现热点(火点)、监测火场态势变化及演化趋势;利用高分四号卫星昼间可见光影像的纹理特征快速获取火场烟点、地貌及植被分布等要素信息;利用高分六号卫星可见光波谱特征,选用差分归一化燃烧率(dNBR)指数,完成过火区信息提取及初步灾损评估.结果表明,国产高分遥感技术具有较高时效性与较好准确性,适用于我国中小面积森林草原火灾着火点、燃烟点、火迹线位置及过火区等灾情信息动态跟踪监测,对辅助扑救人员快速掌控灾情、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稻城县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灾情监测高分辨率

    面向SDGs的徐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胡嫚莉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是了解区域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维护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运用层次分析、叠加分析等方法,建立面向SDGs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体系从生态、生产、生活方面对徐州市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徐州市各乡镇土地生态、生产、生活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评价结果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空间特征.(2)徐州市土地综合可持续性评价结果介于0.1278~0.5461,以一般可持续性为主,面积高达8583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7.2%.(3)徐州市土地生活可持续性最差,土地生产可持续性最好,今后应重点关注城乡关系失衡、人地矛盾等可能影响土地生活可持续性的问题.本文可为徐州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定提供借鉴,推动区域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SDGs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徐州市

    基于"类NPP-VIIRS"夜光数据的北京市城市扩张时空特征分析

    毋冰龙奥勇白召弟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对象,采用2000-2019年"类NPP-VIIRS"夜光数据,在改进的不透水表面指数基础上结合多阈值法提取北京市建成区数据,进而对北京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本研究从空间和数量两个方面证明了基于"类NPP-VIIRS"夜光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信息具有一定的可信性.(2)从北京市建成区扩张叠加图可以看出,建成区扩张方向主要为东南和西北方向.(3)2000-2009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保持稳定增加;2010年和2011年,呈现连续负增长;2012-2019年,呈现缓慢增长.

    建成区扩张"类NPP-VIIRS"夜光数据改进的不透水表面指数多阈值法时空特征

    山东省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预测研究

    郑伟崔健田家宽米宏志...
    54-6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省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的特征研究可为山东省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探究2010-2017年山东省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灰色模型预测2018-2025年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山东省总体城市建成区扩张综合水平呈增大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不均匀发展状态,部分区域系统综合性水平出现不协调.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时间维度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在空间维度呈现较明显的集聚现象.经灰色模型预测,2018-2025年山东省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速度较慢.

    建成区扩张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灰色模型

    中国城市发展规模与自然环境因素关系研究

    王艳玲毛燕杨小艳吕国新...
    61-6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空间保障,然而,城市发展规模受自然、经济与社会等诸多因素制约和影响,城市扩张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压力.本文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资料,以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以城市人口、GDP和市辖区建成区面积表征城市规模,分别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NDVI表征的植被因素对于城市规模的影响较低,且影响呈现普遍性,解释度也相对较高.(2)高程因子呈现一定的普遍性,但解释度相对较低,且解释度低于NDVI均值.未来城市发展规模的驱动因子研究可着重考虑植被因子的影响,优化植被因子的表征并综合人类活动因素.

    城市发展规模自然环境因素城市化中国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