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媒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

祁书彦

半月刊

2096-0360

guigu2013@126.com

010-64462956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新媒体研究/Journal New Media Research
查看更多>>《硅谷》杂志简介及投稿须知《硅谷》杂志简介:《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主旨在于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高新技术的传播普及。本刊为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4775/N 国际刊号:ISSN 1671-7597 邮发代号:80-773本刊主要栏目有: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等。本刊常年征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文章。本刊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本刊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本刊发行部直接订购。■编辑部电话:010-64462956■投稿信箱:guigu2013@126.com■咨询QQ: 2237754324 ■联系人:王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视听互动:AIGC在图书营销中的创新应用初探

    闫心池高红阳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来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由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出的多模态深度融合形式的图书营销内容,多感官综合体验的图书产品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喜爱。研究运用4P理论对其应用进行探索性分析,发现AIGC在可视化和可听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AIGC改变了图书产品形态,降低了营销成本和门槛,提升了营销推广互动性,并根据不同渠道生成差异化创新内容和形式。AIGC在图书营销领域的应用对提高图书营销效率和精确度,改善读者阅读体验和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营销智能营销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机互动可视化可听化

    健康传播视角下主流融媒体平台提升新闻舆论"四力"路径探析——以"学习强国"健康频道为例

    钱珏晓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主流融媒体平台的健康传播工作,探究"学习强国"平台提升新闻舆论"四力"路径,以期为其他主流融媒体平台提升新闻舆论"四力"提供革新建议。"学习强国"平台通过智能化传播手段、聚集化引导策略、充满温度的民生关怀、主流化的权威信息服务共同构筑新闻舆论"四力"。研究认为,平台内的健康频道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及后续舆论引导的过程中,运用主动发声直面质疑、人工智能智慧医疗、权威信源传播矩阵、心理疏导、辟谣平台等多元化传播特色破除固有圈层壁垒,以创新智能化健康传播方式构建传播力、以坚持人民为中心理念增强引导力、以充满温度的人文情怀提升影响力、以真实及时的权威声音铸造公信力。

    健康传播新闻舆论"四力"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智慧医疗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中文播客社群的虚拟交往——以小宇宙App为例

    余可欣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耳朵经济"迎来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文播客作为一种新兴音频产品得以复兴。研究采用参与观察法,以小宇宙App为例,以中文播客社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出发,探究中文播客社群的虚拟交往。研究发现,社群成员将播客节目作为仪式开启和交往进行的虚拟场所,在趣缘群体间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进行内容创作、社会互动、关系建构这一系列交往行为,并在交往过程中促使个体情感能量升温,形成群体情感团结。

    中文播客虚拟交往互动仪式链小宇宙App网络社群

    算法背景下青年新型社交关系的情感补偿——基于小红书"找搭子"的实践解析

    张娅廖锦熙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算法背景下的新型社交关系为青年带来的情感补偿类型,研究以"搭子社交"为核心,运用深度访谈法并结合补偿理论,尝试回应个体在"搭子社交"中获得的补偿类型以及算法在青年社交关系情感补偿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缺失边界感与认同感,产生群体性孤独现象,"搭子社交"通过连接性、即时性、确定性为青年提供了替代性、陪伴性和边界性的情感补偿。研究认为,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创新发展,使青年在新型社交场景中得到一定的情感补偿。其中,算法起到了在青年社交中构建认同感的中介桥梁作用,弥补了传统社交趣缘关系难以迅速建立的不足,并为陌生人之间的初步互信创造了条件。

    社交关系情感补偿青年群体搭子社交补偿理论算法推荐

    互联网中青年群体反传统审美滤镜社交展演研究

    白宇航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文化转向深刻影响了原有的社交方式和理念。不同于美颜滤镜顺应传统审美,反传统审美滤镜凭借"扭曲"面部等的技术表现让画面颇具搞笑搞怪意味,传达着"画外之意",并形成一种值得探讨的"社会景观"。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等质化研究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目的—手段—关系"叙事线的"反传统审美滤镜社交"理论模型。研究发现,青年群体极具反叛精神并追求自我的特质贯穿在其利用这类滤镜进行情绪表达宣泄、形象管理的过程中,并且该群体会根据前一阶段的实践所获反馈适应性地调节交往行为,维系社交过程。他们利用反传统审美滤镜,在不同的关系领域中选择性地呈现个人形象,完成视觉文化转向背景下独特的社交关系经营。

    反传统审美滤镜视觉文化转向青年群体社交展演社交关系经营

    网络游戏的当代价值、创作乱象及应对——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分析

    唐忠会朱雯琳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网络游戏正处于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感官刺激轻价值引导的创作困境中。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剖析当前网络游戏的当代价值、创作乱象及应对策略,以期厘清网络游戏自身社会责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助推网络游戏精品创作和网络游戏健康发展。

    网络游戏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作乱象

    算法推荐场景中的社会共识涌现:流动、叠交、协作

    董小菲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算法推荐技术催生社会共识达成机制的变革。在算法的推荐中,同质群体自动聚合;在场景的流动中,人的身份呈现为叠交态;在场景和人的融合中,人的观念和行为表现为同时化;在场景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积极进行着自组织。这些变革,使得人类可以基于个体之间基本属性的相似性建立话题共识,这是社会共识建构的起点。此外,场景的分布流动性,成为保持讨论与交流积极性的基础,一方面成为对抗信息茧房的有利武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程序共识,继而建立稳固的价值共识。场景与人的融合使共识的效用检验能够以行为为标准获得一个证成与否的及时答案。同时,推荐算法在社会共识达成上存在不足甚至是缺陷,通过推荐算法和共识算法的协作与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对话和协作质量,助力社会共识达成。

    算法算法推荐场景社会共识涌现共识算法

    唤醒·认同·延续:数字时代《唐宫夜宴》的文化记忆实践

    林子煌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宫夜宴》通过文化记忆实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活化节目价值,为传统文化节目的新媒体传播提供了借鉴范本。记忆转化与符号展演唤醒文化记忆,数字记忆空间中的记忆传达构建文化认同,意义护理与意义构建实现记忆延续。新时代传统文化类节目通过文化记忆实践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能够为自身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更好地履行新时代文化使命。

    文化记忆《唐宫夜宴》符号展演记忆空间互动仪式跨媒介叙事文化IP

    数字重构视域下老年群体数字鸿沟弥合研究——以智能设备应用为例

    刘佳琳刘琳琳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老年群体在数字化社会中的融入度,运用案例分析法,聚焦当前老年群体智能设备应用实例,从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扶持、银发经济发展等多维度剖析数字适老体系的建构现状。研究发现,媒介隐喻、技术隔离的存在以及解码能力的不足是构成数字鸿沟的深层原因,进而使老年群体面临数字困境。基于此,从数字援助、人文关怀、数字反哺、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老年群体更好享受数字化红利。

    数字鸿沟老年群体适老化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能设备

    B站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弹幕文本特性探究

    卢一景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文化类节目视频弹幕文本的生成逻辑、价值取向以及情感特征,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B站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弹幕文本进行抽样分析,将弹幕文本特征研究与文化类节目相融合进行剖析。研究认为,弹幕用户发送弹幕的行为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双重互动行为,包含多种互动特征,视频平台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搭建可供弹幕用户参与互动的技术空间,弹幕用户可以通过吐槽作品、赞美人物、表达情绪等方式参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弹幕用户之间既弥补了由群体性孤独所引发的情感需求,又能共同营造健康发展的网络空间。

    亚文化弹幕文本视觉特征双重互动性情感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