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废轮胎热解炭黑(TPCB)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试验研究

    杨晚生易帅兵戴天乐李甜甜...
    10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废轮胎热解炭黑(TPCB)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制备TPCB改性沥青,对基质沥青和TPCB改性沥青进行不同时段的紫外老化试验.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对比研究两种沥青表面的微观变化和表面粗糙度.通过沥青性能试验检验了两种沥青紫外老化前后延度、软化点、针入度变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TPCB改性沥青三维表观形貌图降低高度比基质沥青小,在各时间段的表面粗糙度比基质沥青大;紫外老化前后TPCB改性沥青性能变化值比基质沥青小.与基质沥青相比,TPCB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废轮胎热解炭黑(TPCB)改性沥青紫外老化试验微观形貌沥青表面粗糙度沥青性能

    吹填淤泥土的双掺固化和配比优化试验研究

    秦亮陈志敏卢永飞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水泥和氧化钙双掺固化改良吹填淤泥土的最优配比,该文基于正交试验开展了双掺固化土的改性分析,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配比方案进行了量化优选.结果表明:① 同等比例掺入条件下(掺入量 1.0%~4.0%),最优含水率与掺入量呈正线性相关,而最大干密度呈负线性相关;非同等比例下,规律不甚明显,但是相对水泥来说,氧化钙的减水效果要优于水泥的效果;② 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受水泥和氧化钙相对比例影响,等比例掺入时呈正相关,但总体上水泥在双掺固化土强度增长过程中起主要作用;③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项目固化施工成本、抗压强度、击实特性等多种因素认为山东玉龙岛炼化项目吹填淤泥的最优配合比方案是采用 2.0%水泥+1.5%氧化钙双固化,此时试样的最优含水率为23.3%,最大干密度为1.68 g/cm3,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40 kPa.

    吹填淤泥水泥氧化钙双固化改性配合比模糊综合评价

    考虑颗粒破碎的固化泥粒-砂土混合填料压缩特性研究

    韩超俞越中柏彬徐志豪...
    119-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化泥粒与砂土的混合填料为废弃工程泥浆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而填方工程的压缩特性与混合填料的强度特性及颗粒破碎特征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开展不同颗粒级配的混合填料大尺寸压缩试验,建立考虑颗粒破碎的固化泥粒‒砂土混合填料的侧限压缩试验离散元(DEM)模型,探究了压实过程中混合填料压缩模量变化和固化土颗粒破碎量,重点分析了固化泥粒掺入比与初始孔隙比等因素对混合填料的压缩特性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并论证了混合填料用于填方工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密实条件下固化泥粒‒砂土混合填料的压缩性与泥粒掺入比呈正相关,而与泥粒强度呈负相关,并且一定固化泥粒的掺入可有效降低松砂在低应力水平下的压缩性,而高应力水平下受泥粒破碎的影响导致混合填料压缩性稍有提升;混合填料在压缩过程中,其颗粒破碎度随泥粒掺入比和砂土初始孔隙比的增加而提高,且在压缩终态破碎率均趋近于80%.

    混合填料大尺寸压缩试验离散元模型压缩模量颗粒破碎特征

    掺蔗渣纤维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蒋鑫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废旧轮胎胶粉、蔗渣纤维潜在的资源价值,探索多种固废协同利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研究蔗渣纤维的微观结构及热特性,进行掺蔗渣纤维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评价及试验段铺筑与观测.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多层纤维壁的空心管腔结构,有利于吸附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增强蔗渣纤维与沥青之间的黏附性;蔗渣纤维与木质素纤维热重曲线基本一致,但在热失重的第二阶段,蔗渣纤维呈现出双峰结构,木质素纤维表现为单峰形状;掺加蔗渣纤维后,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动稳定度值提高了约24.6%,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值提高了约19.3%,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分别提高了约4.7%、8.6%,铺筑的试验段使用状况良好.整体而言,蔗渣纤维对于改善橡胶沥青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功效,提升了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增强了集料的骨架效果,提高了混合料整体结构强度和韧性.

    道路工程再生沥青混合料橡胶沥青蔗渣纤维路用性能

    PVA纤维增强珊瑚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周进毅龙志林郭瑞奇旷杜敏...
    138-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珊瑚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其进行了5种聚乙烯醇纤维体积分数(0、0.5%、1%、1.5%和2%)条件下的静态力学试验,并采用直径为10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研究其在4种应变率下的冲击压缩性能.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纤维能明显提高混凝土静态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动态力学试验表明珊瑚混凝土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加入纤维后能提高动态增强因子对应变率的敏感性,增强效果在纤维掺量为1.5%时趋于饱和;纤维在混凝土中起到了阻裂与耗能的作用,能明显地改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与冲击韧性.

    全珊瑚海水混凝土聚乙烯混纤维冲击压缩力学性能应变率效应

    砂岩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可行性研究

    楼建敏孟宪东宋致科赵立东...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砂岩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应用的可行性,该文对比分析砂岩与石灰岩集料的物理力学指标,从级配类型、沥青种类及集料岩性方面研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洁净规整的砂岩集料合成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同时沥青中外掺1%抗剥落剂的砂岩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有一定提高.

    道路工程砂岩室内试验黏附性路用性能

    基于拓扑优化和模块化组成的UHPC围护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周芷萱蒋友宝刘军向义...
    155-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围护结构安全、美观、轻量化的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拓扑优化和模块化组成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围护结构及其节点连接方式.首先,基于给定材料体积约束下结构柔顺度最小化的方法,对UHPC围护结构进行优化,并开展优化前后受力性能对比.采用模块化设计,取模型中受力最不利区域的优化结果作为基本构型单元,进而提出一种可将模块简单拼装的UHPC榫卯节点.考虑节点接缝处受力较为薄弱的特性,开展该类节点受力性能的有限元分析,并将其与传统螺栓‒钢板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拓扑优化和模块化组成的UHPC围护结构在保证刚度和承载性能较高的同时,体积约减小35%;文中榫卯节点相较于螺栓‒钢板节点受力性能上较有优势,因此能够实现与传统螺栓‒钢板节点达到等强的要求;为取得较好效果,UHPC榫卯节点接缝键齿的内倾角不宜大于60°,外倾角不宜小于90°.

    桥梁工程围护结构UHPC拓扑优化模块化节点

    多跨连续钢管混凝土拱桥拆除关键技术研究

    万成福曾文莉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鉴湖大桥拆除工程为研究背景,对复杂情况下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拆除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目前桥梁拆除的方法和应用现状,并结合该桥梁拆除的难点提出了3种拆桥方案,通过比选确定适用于该桥的拆除方案,对拱桥拆除的总体顺序进行说明,之后分析了各施工阶段的受力特性,对拆除中位移和应力的最不利阶段的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研究了材料强度和温度对结构位移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栈桥龙门吊法最适合于有通航要求且空间受限的桥梁拆除;翼缘切割后可增大两侧作业空间,减小梁体自重;腹板拆除过程中,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值与梁体悬臂长度成正比;应力和位移的理论值较实测值偏小;材料强度和温度的变化不影响结构的受力规律,结构应力和位移与材料强度成反比,与温度成正比.

    钢管混凝土拱桥拱桥拆除拆除方案数值分析施工控制敏感性分析

    钢绞线非均匀锈蚀下混凝土胀裂细观数值模拟

    曾天宝陈宏黄筱淇涂荣辉...
    1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捻制构造钢绞线非均匀锈蚀引起的混凝土胀裂问题,该文建立钢绞线锈蚀产物非均匀膨胀模型和钢绞线非均匀锈蚀下混凝土胀裂细观数值模型.混凝土材料被模拟为由砂浆基质、骨料、界面层所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并通过嵌入黏聚单元模拟由钢绞线非均匀锈蚀导致的混凝土胀裂行为.通过与已有试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并分析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骨料含量对锈胀裂缝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非均匀细观数值模型能够合理地模拟钢绞线非均匀锈蚀导致的混凝土胀裂全过程.考虑钢绞线非均匀锈蚀特征可以有效地提高锈胀裂缝预测精度.锈胀裂缝宽度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小而增大,随混凝土中骨料含量增大而减小.

    桥梁工程钢绞线锈蚀锈胀开裂非均匀锈蚀细观数值模型

    独塔混合梁斜拉桥参数灵敏度分析

    陈孔亮叶健新徐郁峰黄焯彬...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桥梁监控单位复核仿真模型的效率,同时研究施工过程中独塔混合梁斜拉桥不同参数对成桥状态的影响,该文以跨径(200+68+46)m的佛山同济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单一控制变量法和响应面‒蒙特卡罗法对斜拉桥进行灵敏分析,以主梁线形、主塔线形、主梁应力及斜拉索成桥索力变化作为控制目标,研究主梁自重、初张索力等参数变化对成桥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梁自重和初张索力属于灵敏参数,施工临时荷载属于较灵敏参数,主梁刚度和索弹性模量属于非灵敏参数.

    斜拉桥灵敏度分析响应面法蒙特卡罗法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