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悬拼钢拱架法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主拱圈现浇施工关键技术及数值模拟

    粟学平夏争志吕松刚段朋杰...
    191-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拱架代替落地支架或节段悬臂拼装等施工方法,应用于山区跨越深水峡谷的拱圈现浇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该文通过介绍三岔河大桥钢拱架悬臂扣索法拼装、拱架水箱法预压和主拱圈分环分层浇筑等关键施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跨越深水峡谷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难题,并基于Midas Civil有限元方法整体建模,对其采用的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指导并监控了该桥的施工建设,可为类似工程施工及受力计算分析提供借鉴.

    钢筋混凝土拱桥钢拱架主拱圈关键技术数值模拟

    大跨度混凝土梁斜拉桥挂篮设计及安装技术

    曾宪柳庞建国陈诚
    201-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格尔黄河特大桥主桥为(160+440+160)m双塔双索面全漂浮体系混凝土梁斜拉桥,主梁宽为28.4 m双边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采用前支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最大悬浇节段重5 800 kN.为了保证挂篮整体刚度,挂篮承载平台采用钢箱梁结构,为方便挂篮运输及安装,长大构件采取分段制作高强螺栓连接;挂篮采用"二次接长"技术减少高空支架搭设工程量;挂篮下放、行走、提升采用一键启动自动化同步控制技术,斜拉索索力转换装置、挂篮安装支架设计了一系列新工艺和创新技术.

    斜拉桥悬浇主梁挂篮设计安装

    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关键技术

    曾健关小会郭志伟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嵌入式承台基础施工中,需将泥面开挖至封底混凝土以下并对基底进行清理,以保证封底混凝土的高度和浇筑质量.对于地质条件良好的硬质岩,存在开挖困难、水下作业工期长、质量控制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该文依托重庆嘉华轨道专用桥主墩承台施工,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工程实施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一种深水硬质岩嵌入式承台无封底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采用开挖壁体基槽并浇筑基槽混凝土的方式取代大体积封底混凝土,达到为承台施工提供干作业环境的目的,可将承台范围内基坑开挖由水下作业转为干作业,缩短水下开挖作业工期,节约水下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承台深水硬质岩双壁钢围堰无封底基槽渗透水

    基坑爆破开挖爆点位置与基坑高度对爆破振动影响研究

    刘宽徐志豪汤渊沈俊...
    214-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坑爆破振动预测不准确的问题,该文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深入研究基坑爆破开挖时爆点位置和基坑高度对振动的影响.首先,基于妈湾跨海隧道基坑爆破开挖工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随后在保持爆心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基坑爆破点到基坑边缘的距离和基坑的高度,研究这两个因素对地表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爆破点到基坑边缘的距离增加,相应距离测点的振动速度逐渐减小;基坑高度越高,相应距离测点的振动速度越大;基坑高度对地表振速的影响要大于爆点位置的影响.研究成果能为基坑爆破的振动预测提供一定参考,具有工程实际意义.

    基坑爆破振动数值模拟爆点位置基坑高度

    单洞四车道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Ⅳ级围岩合理施工方法研究

    李合银高景明李炎峰荀文杰...
    220-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超大跨度公路隧道的合理施工方法,该文以连霍高速公路新疆境内小草湖至乌鲁木齐段改扩建工程杏花村1号隧道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Ⅳ级围岩采用CD法、上台阶CD法和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在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各施工方法的优缺点等因素,确定最合理的施工方法,通过开展现场试验分析施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 CD法、上台阶CD法和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数值计算的隧道变形均不大于21 mm,初期支护安全系数分别为2.48、2.41、2.28,大于隧道设计细则要求的最小安全系数,变形与支护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要求;② 对比3种工法的优缺点,结合隧道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杏花村1号隧道Ⅳ级围岩最优施工方法为上台阶CD法;③ 根据现场测试结果,Ⅳ级围岩采用上台阶CD法施工,拱部下沉最大值为14.6 mm,周边位移最大值为15.0 mm,隧道变形控制效果较好;初期支护的最小安全系数为6.94,满足设计要求.

    隧道工程超大跨度公路隧道合理施工方法CD法上台阶CD法

    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Ⅴ级石质围岩开挖工法

    施有志刘旭东雍金柱
    23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小双洞八车道特大跨度隧道洞口Ⅴ级石质围岩后行导坑爆破对已完成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该文以平潭牛寨山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在后行的临近导坑爆破时,易将原先已施工完成的临时钢支撑震塌,提出取消临时横向支撑的变更方案1,以及带竖向支撑的上下台阶法(变更方案2),再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3种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3种方案引起的拱顶沉降相差较小,最大相差约11.8%;变更方案2引起的围岩应力最大,但变更方案2同时取消了左右侧壁导坑的横向支撑以及左右侧壁导坑下台阶的竖向支撑,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最后,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隧道结构安全稳定,变更方案2不仅合理可靠,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造价.

    特大跨度隧道Ⅴ级石质围岩工法优化数值模拟现场监测

    混凝土护栏坡面参数对防护车辆撞击作用的影响

    龚帅
    243-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混凝土护栏坡面参数对其防护车辆撞击作用的影响,建立车辆与护栏仿真模型,并利用实车试验数据验证模型有效性,采用经过验证的仿真模型,分别对不同坡度单坡面混凝土护栏、不同坡面参数组合改进型混凝土护栏以及加强型混凝土护栏阻爬坎功能进行碰撞分析,结果表明:坡度是影响单坡面护栏防护性能的关键参数,坡度偏小或者偏大均不能为车辆提供有效保护,在标准值80°参数条件下护栏综合防护性能相对较优;改进型护栏的斜面倾斜角度(α与β)、竖直方向高度(a、b及c)以及倾斜面宽度s是影响其防护性能的关键参数,在标准改进型坡面参数条件下,即α=84°、β=55°、s=12.5 cm、b=18 cm及c=7.5 cm时,护栏的综合防护性能相对较优;阻爬坎对于改进型护栏防护性能的提升作用不大,但与新泽西护栏组合后,护栏对于防车辆侧翻效果明显.

    交通工程混凝土护栏坡面有限元方法防护性能仿真模型碰撞

    节地美观型中央分隔带护栏设计与评价

    李景军王新齐杰王孜健...
    252-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在新建及改扩建过程中,对中央分隔带护栏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包括防护性能可靠、占地空间小、美化交通环境及造价经济,但现有中央分隔带护栏成果尚有不完备之处.为了更好地满足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的设计与使用需求,该文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中央分隔带护栏的受力特点,提出梁柱一体式设计新理念,并通过护栏高度、宽度、横梁、立柱及基础等结构系统研究,得到节地美观型中央分隔带护栏成果.所得中央分隔带护栏研究成果的防护能力达到SAm级,整体宽度50 cm可节省建设用地,梁柱一体式结构景观更通透,材料用量少,造价更经济,综合性能较为优异.

    中央分隔带护栏节地美观梁柱一体式计算机仿真实车足尺碰撞试验

    高速公路旧桥桥梁护栏提升发展研究

    刘新萍张世辉尚钟平韩跃...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旧桥护栏防护等级不足,在不损伤桥梁主体结构的同时,利用有限元分析研发设计一种适用于旧桥低矮混凝土墙式护栏的组合式护栏,通过实车足尺碰撞试验验证防护等级达到SA级.采用新型高强合金钢材料设计,重量较轻、造型美观;无需拆除原有旧桥混凝土基础,施工方便、造价较低;在桥梁护栏改造等级提升项目中值得推广应用.

    桥梁护栏组合式护栏旧桥改造护栏护栏等级提升

    基于平衡设计的超薄磨耗层研究与现场试验

    顾建军李夏李阿坦孙强...
    26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问题,该文系统研究了基于平衡设计理念的超薄磨耗层体系,分析了改性剂的作用机理及使用特点,基于平衡设计方法设计了超薄磨耗层配比设计试验,最后根据配比设计试验选择最优的超薄磨耗层材料配比进行试验路铺筑.研究表明:直投式高黏改性剂运输、储存方便,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恢复,减少永久变形;在级配嵌挤良好的条件下,沥青用量的合理提升,能够有效提升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随着改性剂掺量的提升,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逐渐提升,在沥青用量为6.8%、改性剂掺量达到0.9%时达到最优;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性能及经济因素,确定超薄磨耗层的最佳材料配比,并成功应用于某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试验路,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超薄磨耗层具有良好的密水性、抗滑性能及降噪性能.

    养护工程超薄磨耗层平衡设计法高黏改性剂抗滑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