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甘溪特大桥空腹三角区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孙克强李百富薛其林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溪特大桥是主跨300 m的空腹式连续刚构桥,空腹三角区上弦箱梁采用可伸缩部分立柱后支配合挂篮悬浇,下弦箱梁采用全斜拉扣挂法配合挂篮悬浇.为分析采用该施工方法在三角区临时结构体系中的受力特性,总结三角区临时结构体系施工过程中受力变化规律,验证施工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临时扣索和支撑立柱的最佳解除时机,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模拟全桥施工过程.结果表明:采用该工法施工,结构受力满足规范要求.三角区施工过程中,已施工的上、下弦箱梁以受压为主,受下一节段混凝土浇筑、立柱支顶、扣索张拉等工序影响,其间会出现短暂轻微受拉状态.三角区合龙完成时,箱梁截面以受压为主,局部存在轻微受拉.全桥合龙后三角区箱梁为全受压状态,较三角区合龙状态压应力增加明显.临时扣索、立柱拆除后,上、下弦箱梁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重分布,但仍为全受压状态.临时扣索索力峰值均出现在三角区合龙完成前,三角区合龙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临近拆除前有所回升.后方临时立柱在施工过程中支撑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前方立柱呈上升趋势,临近拆除前立柱支撑力增幅均较大.经比选,推荐全桥合龙后先拆立柱、再拆扣索.

    甘溪特大桥空腹式连续刚构桥三角区临时扣索支撑立柱受力分析

    大跨连续刚构桥桥墩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值研究

    唐利科宋随弟张扬
    190-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墩计算长度系数是影响桥梁结构安全与经济性指标的一个控制性因素,国内外规范关于受压杆件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值相近,且都仅是针对理想边界条件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有必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作适当调整.为得到更接近结构实际情况的数值,该文从结构整体稳定分析入手,分析不同因素对连续刚构桥成桥及最大双悬臂阶段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规律,主要包括不同桥墩类型、墩身高度、桩基柔度、邻跨边界、单墩失稳或者整体失稳等.结果表明:不同桥墩类型顺、横向的计算长度系数不能简单地采用某一固定值,随墩高的变化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考虑桩基柔度影响后的结果会增大20%左右,且横桥向比顺桥向的影响更加显著;考虑交接墩影响后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值更大;需要考虑各墩同时受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整体屈曲反应;连续刚构施工阶段最大双悬臂工况下顺桥向计算长度系数分布范围为1.20~1.35.

    连续刚构桥计算长度系数临界荷载压杆约束欧拉公式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超宽钢箱梁悬臂拼装横向变形分析及对策措施

    周雨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斜拉桥超宽幅钢箱悬臂拼装过程中存在横向变形问题,该文根据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双向八车道超宽钢箱梁施工特点,分析超宽钢箱梁悬拼安装过程中横向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目前国内外宽幅箱梁悬拼施工中匹配高差调整工艺,创新性地提出"一字梁锁定+挂索初张拉匹配"工艺,较好地解决了中山大桥超宽钢箱梁悬臂拼装横向变形差问题.

    超宽钢箱梁悬臂拼装横向变形一字梁

    基于复合式连续皮带机的盾构出渣质量计算研究

    周标丁小彬孙文坚任续锋...
    203-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盾构施工渣土管理精准化,该文利用盾构施工中连续皮带机的施工数据,对两种常见的盾构渣土质量计算方法(基于松散系数的盾构渣土质量结算法、考虑外加剂的盾构渣土质量结算法)进行评价与分析,并根据盾构每环出渣的变化规律,提出一种改进的盾构渣土质量估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松散系数的盾构渣土质量计算方法误差显著;采用考虑外添加剂的渣土质量计算方法时,计算值总小于实际出渣质量,两者差值趋近于某值,且与所研究的两种主要地层条件和渣土称量方式相关性不大.该文提出的改进的渣土计算方法提高了渣土质量估算准确性,与实际盾构出土质量吻合良好.

    盾构施工连续皮带机监测精准出渣量估算计算方法创新智慧渣土管理

    净味沥青隧道施工现场烟气排放及环境影响评估

    邓温悌邹桂莲张园余亮...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烟气排放监测比较随意的情况,结合净味沥青在长大隧道热拌热铺沥青路面施工中对烟气减排的工程应用,研究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烟气采集与测评方法,并对净味沥青减排效果进行评价.在摊铺机的不同位置,采用苏玛罐对沥青烟气进行采集,通过GC-MS气质联用仪对沥青烟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同源非净味沥青相比,使用净味沥青进行路面施工时,在摊铺机边位、侧翼中位、摊铺机上位3个采集点,沥青烟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总质量浓度减排了57.0%、22.6%、27.4%.摊铺机边位处,净味沥青混合料的施工现场中,1、2类致癌物气体的总质量浓度减排了62.3%,且其恶臭强度仅为非净味沥青混合料的1/3左右.通过研究,建议在沥青路面施工现场的烟气排放监测中,采用摊铺机边位处的总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2类以上致癌物总质量浓度及恶臭强度作为关键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隧道工程净味沥青环境影响评估施工现场烟气恶臭强度

    基于双光栅传感器隧道混凝土温度应变发展特性研究

    方建平张孟喜姚潇南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预防隧道混凝土开裂,对混凝土温度、应变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该文依托衢州市智慧新城三江中路连通工程,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现场监测混凝土温度与应变,该监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温度、应变监测不灵敏以及监测数据不连续的缺陷,并且所采用的高性能双光栅温度‒应变式传感器可同时监测同一位置的温度与应变,利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克服了环境温度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了监测结果的精度,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揭示隧道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应变的发展规律.分析表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降温阶段与趋于稳定阶段,应变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类似,应变峰值出现的时间稍微滞后于温度;由于养护条件、边界条件、钢筋布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测点的应变在水平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明挖隧道长大尺度混凝土现场试验温度应变

    纵断面基础线形行车动力学效应对比研究

    杜永平王鹏
    22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旧路改造工程线形,通过受力分析,将线形、平整度参数作为动力学方程的主要变量,并建立"人-车-路"动力学分析模型;设计了对比线形组,一组设置缓和竖曲线,另一组则不设置,采用Newmark-β法编制程序,对半径为7000 m基础线形产生的动力学效应进行计算分析;采用加速度峰值、加速度均方根、振动周期和频率等振动指标,对基础线形组动力学效应进行分析,在分析振动区的形成原因、衰变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线形内的振动区和稳定区范围;增设缓和竖曲线后,车辆振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加速度振动峰值和加速度均方根大幅降低,降至常规基础线形的5%以内,有效消除了车辆振动感知;计算分析了车辆类型、重量、悬挂系统参数对两组线形动力学效应的影响,发现增设缓和竖曲线后,振动降幅较大,对各种车辆适应性更强;计算分析线形组与不同平整度使用状态的耦合作用,发现常规基础线形在振动区的耦合作用较为明显,加速度均方根为直坡形态下的95%~161%,而增设缓和竖曲线后,耦合作用系数接近1,线形基本接近"人‒车‒路"系统的理想平面状态.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增加缓和竖曲线可有效提升线形行车质量,增强线形对车辆和工况环境的适应性.

    道路工程纵断面线形动力学车辆振动行车舒适性

    防撞护栏对公路风吹雪雪害作用机理研究

    彭国冬席建锋张思源李敏...
    239-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高等级公路在路网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交通安全设施的布设数量也越来越多.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冬季漫长、风力强劲,是中国深受风吹雪灾害影响的典型地区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因交通安全设施导致的"道路雪阻""视程障碍"等公路风吹雪雪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公路交通运输功能的有效发挥,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其中,防撞护栏诱发风吹雪雪害的路段数和严重程度远超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因此,该文基于锡林郭勒盟公路风吹雪雪害的实地调查与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主要研究作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防撞护栏对整体式公路路基断面风速流场的影响与作用规律,弥补防撞护栏对风吹雪雪害形成机理研究方面的滞后与欠缺,同时也为中国风吹雪地区公路防撞护栏的布设与雪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交通安全设施防撞护栏风吹雪仿真分析

    城镇密集区公路桥群绿色建造创新探索

    刘学欣曾磊孟园英郝国郡...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城镇密集区公路绿色建造水平,结合南(沙)—中(山)高速的项目特点及工程需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公路设计、施工、运营、养护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重点研发了公路桥群工业化智能建造、公路资源综合利用、滨海湿地区公路环境保护与粤港澳大湾区交旅融合设计等四类十项创新技术.其中,预制梁环形生产线、非标准八车道等为项目特色首创技术,初步构建了典型城市群绿色桥群公路技术体系,并对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丰富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公路技术体系,为其他高度城镇化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城镇密集区绿色公路南中高速智能制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交旅融合

    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体系构建

    常征宋艳姬美臣刘禹卿...
    25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构建完整的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与管理体系.首先描述了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和管理的背景和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随后阐述了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体系,该体系涵盖监测目标层、监测实施层和监测总结层三大层次,旨在实现全面、准确的碳排放监测;最后,结合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数据,该文提出了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营车辆碳排放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数据共享与开放、数据管理与分析、管理策略与措施以及评估与优化等内容,以提升对运营车辆碳排放的有效管理.

    运营车辆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