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理论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理论动态
国外理论动态

刘元琪(执行)

月刊

1674-1277

lldongtai@cctb.net

010-66509302;66509322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国外理论动态/Journal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理论信息刊物。本刊所载文章由精通多种外文的专家学者从国外最新出版的各种外文报刊和理论著作中筛选编译而成。本刊致力于客观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反映国外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评论;报道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诸领域的新情况和新思潮;介绍国外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外学者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认识及其评析

    杨增岽严雯瀚
    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提出以来,海外学者广泛关注并从提出依据、基本内涵、价值意蕴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道路上的选择不同,加上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海外学者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初步梳理文献发现,部分海外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发展现代文明提供了全新选择和经验借鉴.但是,也有部分海外学者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存在误解误读.对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阐释,反驳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错误认知,推动不同国家间的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外对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认知和评价

    王淼潘超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一命题引起海外各界持续关注.诸多海外主流媒体、国际组织、研究机构、政要及学者聚焦中国提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动机和原因、特点和优势、影响和意义等内容,展开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总体上形成了积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认为这一重要命题为破解全球治理赤字、深化全球治理共识、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海外各界也对其进一步地实践落实表示关注和期待.未来,我们需要在积极开展全球治理共同行动的同时,继续提升"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一命题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在广泛凝聚国际共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海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球共识国际合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手稿的首次出版——以《社会主义文献》杂志为基础

    赵玉兰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3-1904年,《社会主义文献》杂志陆续节录刊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手稿的第一部分"旧约:人"的主体部分和第二部分"新约:'我'"的开篇部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杂志对这份手稿的节录刊印,应从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手稿在历史上的首次集中亮相,它的公开发表不仅确证了《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存在,而且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来在MEGA1中的完整出版奠定了文献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献》杂志关于"圣麦克斯"手稿的刊印在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考证、历史研究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局限甚至错误,需要予以细致辨析和有效纠正.

    《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手稿《社会主义文献》杂志

    德国学界关于施蒂纳及其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研究

    王代月谭涛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MEGA2《德意志意识形态》正式版出版以来,对"施蒂纳冲击说"的甄别与回应构成学界关于马克思与施蒂纳思想关系研究的热点话题.德国学界对施蒂纳本身的思想及其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研究历程来看,19世纪末期,施蒂纳的思想被重新发现,出现了与尼采相关的第一次施蒂纳著作出版和研究的复兴;1960年代,德国学界迎来了与马克思相关的关于施蒂纳研究的第二次复兴.从主题分布来看,德国学界对马克思与施蒂纳思想关系的研究集中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由与解放、形而上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创立等方面.对于如何具体回应和辨析时下的"施蒂纳冲击",文章认为首先需要系统展开对施蒂纳本身思想的研究,其次是深化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的解读.

    施蒂纳《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个人自由

    百年后重思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

    姜国敏陈学明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进程来看,1923年《历史与阶级意识》的问世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开启.这部书出版以来的百年历程,也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后来各种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蓬勃发展井深刻影响世界的百年历程.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运行机制的批判,以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解读,突破了苏联式解读的单一"正统"地位,从方法论上启示了新时期中国学界的理论创新,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历史与阶级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

    从"表现主义论争"看卢卡奇及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薛稷岳忆宁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卡奇在1930-1944年居留莫斯科期间卷入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著名的"表现主义论争",这场论争的核心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章试图从历史和文本两个维度还原"表现主义论争"的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对论争中的代表性人物卢卡奇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梳理与重估,进而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流变过程中考察卢卡奇对表现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对文学艺术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深层次追问,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构,以期实现对真正的、完整的卢卡奇的认识,为建构具有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提供借鉴.

    卢卡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论争"

    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资本主义批判

    杜珉璐徐苗苗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质在于其批判性.在充分吸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基础上,阿多诺首先指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美学面临的主要困境,即艺术的商品化;并从艺术商品化这一现象入手分析了其背后的资本逻辑,进而对资本逻辑扩张所导致的艺术的自律性的丧失以及审美活动同质化倾向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阿多诺进一步面向整个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工业,揭示了审美活动同质化的根源,即同一性思维及其背后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导向.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文化,正确看待资本,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阿多诺审美现代性资本主义批判文化工业

    后真相资本主义及其批判

    拉朱·达斯陈文旭温煜明
    7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认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后真相时代已经来临,谎言和欺骗愈发成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在后真相世界里,感觉比事实更"准确",谎言不断被用来扭曲现实;"后真相"不断怀疑事实、真相和专家的可信度.文章讨论了后真相资本主义的多维特征,阐释了它与后现代唯心主义哲学、极右翼政治的关联性,并基于危机四伏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帝国主义的矛盾等维度对其进行批判.极右翼政治的盛行只是后真相资本主义出现的部分原因,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体系.沿着以上思路,文章最后指出了应对后真相资本主义的可行策略.

    后真相资本主义后真相现象后现代主义极右翼帝国主义

    技术封建主义使资本主义更糟糕——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技术逻辑及其生产力考察

    靳欢欢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封建主义"是西方学者诊断数字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和政治结构的新术语,其产生源于"技术"和"资本"等同地支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逻辑.这一逻辑以"技术统治论""技术要素论"和"技术系统论"揭示出数字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是一个技术主导的垄断社会.这种被称为"技术封建主义"的数字资本主义结构形成了以数据剥夺和知识垄断为核心的剥夺式积累模式,建构了一种与封建关系类似的新型社会控制模式和征用逻辑,强化了市场调节的私有化和平台国家化的治理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出发,我们不难发现,技术封建主义的塑形并没有改变数字经济和数字资本主义所处的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的知识掠夺和数字租金仍然具有生产力特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技术封锁手段是帝国主义的霸权主义行径,数字资本主义仍属于马克思所批判的那个以私有制和剥削劳动力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技术封建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技术垄断

    "技术租佃制"重构资本寄生逻辑的政治叙事

    涂良川张宝翠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租佃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一种资本增殖模式.这种增殖模式既以产权之名满足资本增殖的要求,又以租金提取的方式实现其政治权力的向外扩张.它使技术租赁的资本化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权力化,使资本主义"合乎理性"地形成了食利资本嗜好的"寄生经济",使食利资本主义的逻辑与原则内置于当代资本增殖与扩张的内在逻辑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垄断和掠夺的政治本质.食利者阶层通过技术租金的资本积累、食利资本的转移征用、食利关系的权利悖反、意识形态的虚拟幻相的事实表明:技术租佃制重构资本的寄生逻辑本质上是食利资本主义在人工智能时代重返占有、征用与盘剥的"类封建食利关系".因此,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技术租佃制重构资本寄生的政治叙事,不仅是理解当代资本形态变革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对资本进行深刻批判的现实方式.

    技术租佃制资本寄生政治叙事食利关系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