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外理论动态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外理论动态
国外理论动态

刘元琪(执行)

月刊

1674-1277

lldongtai@cctb.net

010-66509302;66509322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西斜街36号

国外理论动态/Journal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理论信息刊物。本刊所载文章由精通多种外文的专家学者从国外最新出版的各种外文报刊和理论著作中筛选编译而成。本刊致力于客观介绍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反映国外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评论;报道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诸领域的新情况和新思潮;介绍国外对当代中国的研究和评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英文世界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解读

    尹俊谢佩宏
    3-9页

    日本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评论

    申阳范大祺
    10-14页

    俄罗斯及中亚学者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认知

    孙芳
    15-19页

    德国各界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认识

    王婀娜
    20-22页

    阿文世界关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看法

    吕可丁
    23-26页

    人类学批判: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民族学研究

    埃马努埃拉·孔韦尔萨诺王诗语王琦琪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十年来,马克思晚年对非资本主义社会和当时新兴的民族人类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在参考马克思与俄国知识分子通信的基础上,文章展示了马克思对非西方世界的兴趣,以及他的资本理论对于世界历史的适用性.不同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在"人类学批判"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延续了他的资本理论,将资本理解为一种由历史和地理决定的生产关系和历史矛盾发展的结果,并运用民族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讨论了世界的不均衡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

    《人类学笔记》人类学批判资本理论俄国社会

    从生物进步到技术和社会进步——特雷莫对达尔文的批判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批判的接受

    格雷戈里·德马尔基孙晓迪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考察1866年8-10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往来信件中围绕法国博物学家特雷莫的著作展开的讨论,文章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解读为"批判的自然观".文章介绍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以及特雷莫为替代这一理论而提出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达尔文和特雷莫的接受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达尔文的理论在何种意义上为唯物史观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文章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参照达尔文的生物进步标准阐释了技术进步的特征,这种阐释不应被解读为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不加批判的"自然化",而应被理解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特有的社会对立"自然衰亡"的批判.

    物种起源理论批判的自然观唯物史观生物进步技术进步

    承认与意识形态的共轭及整合:论霍耐特与巴特勒之争

    陈良斌甘佩灵
    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耐特与巴特勒着眼于承认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围绕着承认的前提、承认与意识形态的界划、规范性整合等层面展开持续的学术论争.在承认的前提上,霍耐特鲜明地确立了承认的本体论地位,而巴特勒则主张规避先验立场,在认识论的框架下考量承认的前提.在承认与意识形态的界划上,霍耐特区分了承认的意识形态形式与道德形式,通过倡导后者来为承认的规范性进行辩护,而巴特勒则认为,承认本身就是权力机制的一部分,必须强调主体对权力和意识形态抵抗的能动性.在规范性整合上,霍耐特以社会自由为目标,力图建构相互承认的社会整合机制,而巴特勒则选择重新赋义现有的规范和话语,克服意识形态对承认框架的限定,走向寻求平等承认的联盟政治.总体上看,双方均未摆脱承认范式的理论局限,忽视了规范秩序背后的经济结构,寄希望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改革,最终导致批判理论的解放旨趣难以为继.

    承认意识形态规范性重构联盟政治

    从卢卡奇到福克斯:数字时代重思卢卡奇物化理论的意义

    朱春艳刘嘉琪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卢卡奇以劳动作为本体论的基础,探讨了数字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生产过程及其社会功能的发挥机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物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考察.福克斯继承了卢卡奇物化批判的理论成果,以"文化工作"概念取代"脑力劳动"概念,阐述了数字时代物化意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描述了由数字技术和数据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要素所引发的两种全新的数字物化意识形态——技术拜物教和量化拜物教.在此基础上,福克斯进一步探索了数字拜物教的扬弃问题,主张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人本主义批判立场,在数字工会的组织下通过建构与解构并行的斗争策略建设数字社会公地.

    数字资本主义物化理论文化工作技术拜物教量化拜物教

    列斐伏尔的卢卡奇批判及其反思——兼论卢卡奇思想在法国的传播

    丁剑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5年是卢卡奇思想在法国传播的分水岭,此前其思想处于"地下"状态.作为法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列斐伏尔与卢卡奇建立了深厚的学术联系,并致力于从现代西方哲学的视角对卢卡奇的思想进行系统性的阐释和批判性的传播.文章通过梳理列斐伏尔对卢卡奇的批判与反思,结合1950-1960年代法国左翼思想界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卢卡奇思想在法国的传播过程及其对法国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文章还重点分析了卢卡奇总体性概念在其早期和成熟时期的演变,以及这一概念在历史和美学领域的重要作用,进而展示了列斐伏尔在评价卢卡奇思想时的独特视角和局限性.

    列斐伏尔卢卡奇总体性法国新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