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邹为诚

季刊

1674-1234

flta@mail.ecnu.edu.cn

021-54340725

200241

上海市川东路500号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较早的外语和第二语言教育专业刊物之一。主要涉及教育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关系,与外语中有关的教育心理学、课堂实践、教育社会学、教育理论;文学作品对外语教育的影响,翻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外语教育史,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中国翻译理论建构与翻译学科发展——杨平访谈录

    杨平甘露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的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对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要求,这也要求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学科建设承担其重要的历史使命与现实责任,不仅需要构建自主的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同时也应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翻译行业标准的建立.杨平教授从自身长期的翻译理论探索和工作实践出发,在访谈中就翻译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与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话语的构建、翻译实践对译者个体与翻译行业的要求,以及翻译学科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和认识.

    中国译学翻译策略翻译学科人才培养

    常学常新 常思常悟——胡壮麟教授再谈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魏爽胡壮麟
    9-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访谈围绕胡壮麟教授在语言学的教学心得展开,胡壮麟教授分别从教材适配性、教学趣味性与培养多样性角度,为语言学教师提供详实建议.此外,胡壮麟教授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应批判审视人工智能生成的答案,避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并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鼓励语言学师生加强理论学习,辩证处理"理论"与"工具"的关系,结合自身兴趣与国家需要,顺应潮流,学以致用,促进语言学教学与研究高质量发展.

    语言学教学理论与工具人工智能

    ChatGPT与二语语用教学

    陈新仁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模型,ChatGPT自然受到外语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已经有一些研究者尝试把它应用到翻译、二语写作等教学实践中.然而,鉴于ChatGPT的强大似乎主要表现在数据搜集与生成能力以及学习与信息整合能力,因此一个值得回答的问题是,ChatGPT能否用于面向(涉及得体语言使用的)语用能力培养的二语语用教学?如果能,如何使用ChatGPT赋能二语语用教学?本文拟基于教学测试实践,旨在表明ChatGPT完全可以赋能二语语用教学,借助多种活动设计,可以在培养学生二语语用-语言能力和二语社交-语用能力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最后,文章就二语语用教学中如何运用ChatGPT指出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ChatGPT外语教学二语语用语用能力

    英语写作教学中ChatGPT与教师反馈的对比研究

    任伟刘远博解月
    30-3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对比分析了 ChatGPT和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作文反馈在态度和表达上的异同.结果表明,ChatGPT所做的积极反馈数量高于英语教师,尤其是在结构方面;ChatGPT反馈表述方式更为直接,通常会直接纠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或对作文进行评论.最后,研究探讨了教师与ChatGPT反馈策略在提高学生写作上的优劣势,建议采用两者结合的反馈方式,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ChatGPT教师反馈写作教学反馈态度反馈表述

    基于人工智能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数字化转型:维度、范式与挑战

    毛延生赵越王一航
    39-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使得《语言学概论》课程数字化转型成为可能的同时,也引发了全新的教学问题与反思.基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本质内容,本文尝试从维度、范式与挑战三个方面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第一,就数字化转型维度来说,《语言学概论》课程可以考虑围绕语言本体、语言使用和语言界面三个基本维度展开.第二,就数字化转型范式而言,《语言学概论》课程并非只能局限于课程内容的讲授范式,还应包含课前准备以及课后巩固等阶段教学范式的全方位变革.第三,就数字化转型挑战来看,《语言学概论》课程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困境、身份困境以及伦理困境,并通过动态联合使用多类人工智能技术,明确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等方式,灵活应对课程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人工智能《语言学概论》课程数字化转型

    大学生英语学习多元互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心理网络分析视角

    徐锦芬冯晓丽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交互距离理论框架,采用心理网络分析方法探讨841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多元互动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大学生英语学习多元互动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三个方面,总体水平较高;2)在对话因素中,师生关系和同伴熟悉度对多元互动的预测作用显著,课堂氛围作用不显著;3)在结构因素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任务难度均不能直接显著预测多元互动;4)在学习者自主性因素中,交际意愿、数字素养和学生自治正向预测英语学习多元互动,感知英语水平与多元互动无显著预测关系.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提升大学生英语学习多元互动的关键因素,为改善实际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多元互动心理网络分析交互距离理论

    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显性培养思辨能力的行动研究

    夏燕张虹
    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已成为英语专业教学培养规格中的能力要求之一,实现该目标的路径之一是在精读课中显性融入思辨能力教学.本文报告了一项历时三年系统地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显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三轮合作行动研究,分别聚焦于"将思辨能力融入精读教学""提升思辨能力教学显性化程度"以及"采用概念型教学法并提供适切的教学支架".研究结果显示,这三轮行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精读教学思辨能力显性融入思辨能力教学方法行动研究

    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模式探索

    焦鹏帅江文思
    72-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学不确定性的新常态,以笔者所指导翻译研究生,及渴望深造的优秀本科生和国内外翻译硕博士学者形成的"翻译与跨文化学习研究共同体"为主体,尝试建构基于新媒体融合的"一体四翼"翻译研究生"三全育人"培养新模式:利用微信群即时交流,解决导师下课走人,师生学术粘性不足的顽疾;利用腾讯会议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学术沙龙,解决深度共性问题;让学生参与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专业信息、理论、实践和思想的采编与制作,解决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思政脱节问题;让学生同步微信公众号学术视频内容至Bilibili网站,促进翻译学习从封闭向开放转变,形成更大网络学习研究共同体,以竞争互助促学研.经过数据分析与实践检验,证明一体融合,四翼联动在"三全育人"方面效果明显,为"疫情不停学"的翻译硕博士研究生"三全育人"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参考.

    翻译研究生培养一体四翼三全育人新媒体融合后疫情时代

    情感与认知视角下的MTI实习学员翻译职业幸福感研究——基于R语言的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李晋肖维青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几年来,国内MTI项目为翻译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但国内外尚无研究调查MTI学员参与实习工作的幸福感并分析其成因,无法确切了解学员群体的真实工作状态.本研究以Warr的情感四象限模型和Veenhoven的生活质量框架为基础,设计了 MTI实习学员职业幸福感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向国内17所大学的249位MTI学员发放问卷.研究使用R语言对问卷数据进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TI学员的职业幸福感指数稍高于中点,对其影响比较显著的因素包含HAPA(高激活积极情感)、LANA(低激活负面情感)、工作环境、技能、价值和即时满足感等六项.进一步分析发现以上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MTI教学和翻译实习机构有关,未来应进行相应改进,提高MTI学员的职业幸福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和坚定地投身到翻译职业中去.

    认知情感MTI职业幸福感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