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部

韩德民

双月刊

1673-4106

entbjb@vip.sina.com

010-65596373

100005

北京市东城区崇内后沟胡同17号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196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具有光辉历史和优质品牌的国际医学系列杂志中的一员,并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本刊办刊宗旨是反映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交流。设立有综述、最新研究进展、标准与规范、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学科史话等栏目。本刊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欢迎相关专业的医护技人员投稿及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2例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分析

    司淑瑞张志强金香花崔哲洙...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耳后骨膜下脓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3年1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2例耳后骨膜下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原因、细菌检出率、细菌分类、中耳解剖学特点、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儿发病前均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症状较重的16例患儿行耳后脓肿切除术+完壁式乳突切开术+上鼓室成形术,而症状相对轻的6例患儿行抗生素+脓肿穿刺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患儿,取术区脓液或带脓液组织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81.3%(13/16),保守治疗患儿,抽取耳后脓液的细菌培养检出率为33.3%(3/6).细菌培养结果,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14例,变形杆菌1例,化脓性链球菌1例,未检出细菌6例.所有患儿均为气化型乳突,且鼓室盖抬高及鼓室盖完整,2例乙状窦破坏,2例面神经管破坏.结论 耳后骨膜下脓肿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好发于气化型乳突并鼓室盖抬高者,大部分患儿鼓室盖完整.症状较重者行耳后脓肿切开+完壁式乳突切开术+上鼓室开放术,而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

    中耳炎,化脓性外科手术耳后骨膜下脓肿完壁式乳突切开术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视频头脉冲实验及温度试验检查结果分析

    赵丹贾建平刘默战毅...
    25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单纯突发性聋与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检查和温度试验的结果及其特征,为患者的前庭功能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耳鼻咽喉科,48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实验组,59例单纯突发性聋患者为对照组.突发性聋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依据,神经学检查无中枢病变体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听力学检查、温度试验及vHIT检查,并对结果进行记录.结果 实验组vHIT阳性率为35.4%(17/48),其对应增益值为0.65±0.22,对照组中vHIT阳性率为5.1%(3/59),其对应增益值为0.85±0.1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温度试验阳性率为70.8%(34/48),对照组温度试验阳性率为37.3%(22/5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HIT与温度试验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损伤的属区情况,且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损伤更严重.

    听觉丧失,突发性眩晕前庭功能试验温度实验视频头脉冲试验

    DFNA20/26型耳聋致聋基因ACTG1突变及临床特征分析

    谢丹丹陈磊孙志强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两个渐进性耳聋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探讨DFNA20/26型耳聋致聋基因突变和听力学表征.方法 收集详细家族史信息,完善听力学等临床检查;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致聋突变;检索DFNA20/26型耳聋既往文献,总结ACTG1基因突变和相应听力表型.结果 2个家系共4例耳聋患者均表现语后渐进性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基因检测发现家系1耳聋患者携带ACTG1基因c.721G>A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携带c.773C>G变异;DFNA20/26型耳聋表现为语后渐进性听力损失,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第1和第2个10年期,听力损失以初始累及高频为主的下降型曲线常见,并随年龄增加最终进展为全频的重度-极重度聋(约1 dB/年).结论 ACTG1:c.721G>A杂合变异为家系1耳聋患者致聋病因,家系2 ACTG1:c.773C>G为本文首次报道.DFNA20/26型耳聋突变谱和听力学表型的阐述可为后续遗传咨询提供参考.

    耳聋全外显子组测序DFNA20/26ACTG1

    2024年本刊直接使用缩略语的医学词汇

    264页

    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黄文植张扬钟诚田丰...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聋.该病的发生发展涉及咽鼓管功能障碍、腭帆张肌功能不良、乳突气化不良、变态反应等多种机制.而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存在较高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并且该类患者的病情特点往往更为复杂且预后欠佳.本文就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鼻咽癌放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用于诊断中耳胆脂瘤研究进展

    潘汝艺张瑾杨启梅张文...
    269-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耳胆脂瘤是指中耳裂、乳突或岩尖部异位生长的上皮组织团块,为非真性肿瘤.胆脂瘤在磁共振成像上具有特定的信号强度特征,在弥散加权成像上具有非常高的信号强度.目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被普遍认为是诊断胆脂瘤的成像技术.了解各种弥散成像技术,对于胆脂瘤的术前诊断以及术后的评估均有重要意义.

    弥散加权成像中耳胆脂瘤磁共振成像

    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耳源性眩晕疾病精细化诊断中的应用

    姚远徐铭蔚吴琼张勤...
    273-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耳源性眩晕属于周围性眩晕,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精细化诊断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一种用于评估内耳耳石器及其传导通路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其中,直流电刺激(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诱发的VEMPs(GVS-VEMPs)是一种新兴的临床检测,迄今还没有获得广泛应用,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将对GVS-VEMPs的记录方法、研究价值以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前庭功能试验前庭,迷路迷路疾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电刺激疗法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278页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内耳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邓琳黄丽辉
    279-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是常见的听力障碍疾病,主要以前庭导水管扩大和听力损失为特征,伴或不伴眩晕、平衡失调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前庭症状.基础实验揭示了以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的遗传因素致病的内耳病理改变和结构功能异常;临床研究发现LVAS听觉与前庭损伤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多种机制假说.本文就LVAS的听觉前庭损伤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前庭神经损伤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听力损失

    突发性聋伴发耳鸣的研究进展

    孙鑫胡静芸张佚李勇...
    284-287,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突发性聋导致的急性耳鸣,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进展为慢性耳鸣,给患者的生活带来痛苦和不便.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阐述突发性聋伴发耳鸣的可能机制、临床特征与治疗进展,以期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高参考.

    听觉丧失,突发性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