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樊飞跃

双月刊

1673-4114

gjfh2006@sina.com

022-87890607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8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7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国际医学》系列期刊之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的新动态、新进步、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学术性、信息性杂志,以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8F-FDG PET/CT肿瘤内代谢异质性指数预测胃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王冉张涵玥韩星敏
    27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原发灶肿瘤内代谢异质性指数(HI)对胃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M)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9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2例、女性17例,年龄(63.8±9.0)岁.所有患者均于18F-FDG PET/CT显像后1个月内行胃腺癌根治术,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OLM阳性组(n=39)和OLM阴性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灶部位、分化程度、Lauren分型、病理T分期、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等.采用x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预测OLM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I对OLM的诊断效能.结果 OLM阳性组与OLM阴性组间性别、分化程度及病理T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3、6.061、6.361,均P<0.05).OLM阳性组原发灶HI-2明显高于 OLM 阴性组[4.98(2.68,8.44)对 2.61(1.84,4.2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8,P=0.001);而OLM阴性组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HI-1 均明显高于 OLM 阳性组[6.91(5.11,10.64)对 5.59(4.46,7.51)、3.65(3.25,4.64)对3.33(3.06,3.85)、(0.29±0.14)对(0.23±0.1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00、-2.001,t=2.096;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低分化)(OR=4.037,95%CI:1.295~12.585,P=0.016)、病理 T 分期(T3~T4)(OR=4.080,95%CI:1.310~12.709,P=0.015)、HI-1(OR=0.025,95%CI:0.001~0.992,P=0.045)和 HI-2(>4.962)(OR=7.368,95%CI:2.385~22.764,P<0.001)是OL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病理T分期(T3~T4)(OR=4.780,95%CI:1.238~18.458,P=0.023)和 HI-2(>4.962)(OR=6.893,95%CI:1.922~24.718,P=0.003)是胃腺癌患者OL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I-2预测OL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8(95%CI:0.237~0.483,P=0.001),当以其最佳临界值4.962进行预测时,其诊断OL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3%(20/39)和87.5%(35/40).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原发灶肿瘤内代谢HI对胃腺癌OLM具有预测价值,且HI-2是OLM的独立危险因素.

    胃肿瘤淋巴结肿瘤转移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

    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图像特征分析

    隋玉栋王清高山郭兴隆...
    279-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肺隔离症(PS)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经手术证实且伴有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的6例P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49.8±17.5)岁.6例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显像及增强CT扫描,观察病变位置、最大径、形态、密度、CT强化特点及18F-FDG代谢情况.结果 6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其中右肺4例、左肺2例.病灶最大径为(4.3±2.0)cm,平扫CT值为(27.2±13.9)HU.病灶形态呈椭圆形、类圆形、类三角形的患者各2例.1例患者的病灶内可见钙化灶.1例患者的CT图像呈重度强化、4例呈中度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患者均存在起自胸主动脉的异常供血动脉.囊性肿块型患者2例、实性肿块型患者3例、囊实性肿块型患者1例.局部肺叶内血管增多、增粗、紊乱患者3例.18F-FDG代谢中度增高患者2例、轻度增高患者3例、无代谢增高患者1例.结论 PS的增强CT图像可见异常供血动脉,18F-FDG PET/CT图像多呈无代谢增高或18F-FDG代谢轻度增高.增强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可提高PS诊断的准确性.

    肺隔离症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2024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284页

    DTC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刘欢晋建华
    285-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构建远处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655例DTC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资料,其中男性221例、女性434例,年龄(44.4±11.5)岁,范围10~77岁.通过单因素分析确定DTC患者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TC患者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远处转移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收益.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脉管癌栓、包膜或甲状腺外侵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数量、首次131I治疗距离手术时间、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为DTC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x2=4.150~215.570,均P<0.05).年龄、肿瘤最大径、转移淋巴结数量、首次131I治疗距离手术时间、131I治疗前sTg水平预测远处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5岁[曲线下面积(AUC)为0.548,95%CI:0.452~0.643]、2cm(AUC 为 0.740,95%CI:0.663~0.818)、6 个(AUC 为 0.684,95%CI:0.605~0.764)、3 个月(AUC 为 0.625,95%CI:0.548~0.702)、19.43 ng/ml(AUC 为 0.927,95%CI:0.886~0.9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cm、转移淋巴结数量≥6个以及131I治疗前sTg水平≥19.43 ng/ml是DTC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27~34.239,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即良好的区分度(AUC 为 0.920,95%CI:0.877~0.963,P<0.05)和校准度(平均绝对误差=0.007).临床 DCA 结果表明,模型的临床净收益较好.结论 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2 cm、转移淋巴结数量≥6个以及131I治疗前sTg水平≥19.43 ng/ml是预测DTC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效能良好,可作为临床个性化评估DTC患者131I治疗前发生远处转移风险的工具.

    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

    论文中有效数字的确定及数字使用的注意事项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293页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肝/脾CT值比值对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及合并CAS斑块风险的评估价值

    刘伟翟炜苗志花
    294-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肝/脾CT值比值(CTL/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80例(观察组),其中男性96例、女性84例,年龄(64.6±6.9)岁,范围35~78岁;选取同期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4.3±5.1)岁,范围33~79岁;2组受检者均行腹部CT检查.测量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IMT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NAFLD合并CAS斑块组(IMT≥1.2 mm)和单纯NAFLD组(IMT<1.2mm).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CTL/S、内脏脂肪面积(VFA)、总脂肪面积(TFA)、脐水平面的矢状径(以下简称矢状径)、肌间脂肪面积(IMFA).比较NAFLD合并CAS斑块组与单纯NAFLD组患者的CTL/S、VFA、TFA、矢状径、IMFA和肝脂肪变性程度.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NAFLD合并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NAFLD合并CAS斑块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的CTL/S低于对照组(0.59±0.10对0.86±0.1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01);VFA[(173.80±22.42)cm2 对(139.82±21.46)cm2]、TFA[(407.23±41.82)cm2 对(365.71±36.85)cm2]、矢状径[(22.90±1.55)cm 对(20.06±1.47)cm]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73、6.200、11.237,均P<0.001).NAFLD合并CAS斑块组的CTL/s(0.49±0.12对0.63±0.15)、NAFLD轻度肝脂肪变性占比(35.29%对66.67%)均低于单纯 NAFLD 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52,x2=14.746,均 P<0.001);VFA[(190.69±24.17)cm2 对(167.13±22.15)cm2]、TFA[(442.17±46.22)cm2 对(393.42±40.87)cm2]、矢状径[(24.80±2.04)cm 对(22.15±1.81)cm]、NAFLD 重度肝脂肪变性占比(33.33%对 11.63%)均高于单纯NAFL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65、6.944、8.533,x2=11.780,均P<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L/S(OR=2.537,95%CI:1.412~4.659)、VFA(OR=1.225,95%CI:1.101~2.460)、TFA(OR=1.354,95%CI:1.025~3.074)、矢状径(OR=3.815,95%CI:2.030~7.172)均为NAFLD合并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L/S、VFA、TFA、矢状径联合诊断NAFLD合并CAS斑块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963),灵敏度为84.31%,特异度为97.67%.NAFLD患者的CTL/S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r=-0.571,P<0.001),VFA、TFA、矢状径与肝脂肪变性程度均呈正相关(r=0.635、0.317、0.622,均P<0.001).结论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和CTL/S与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密切相关,且CTL/S、VFA、TFA、矢状径联合诊断对鉴别NAFLD合并CAS斑块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动脉粥样硬化腹部脂肪定量CT肝/脾CT值比值

    低剂量DBT和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姜金杰韩海林付焕杰杜群...
    30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射线成像(DBT)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为主要表现的246例女性患者,年龄(47.3±6.2)岁,范围28~65岁,均进行常规FFDM及低剂量DBT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筛查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比较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腺体剂量和检查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不同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 纳入研究的246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92例、乳腺良性病变54例;经FFDM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54例、乳腺良性病变92例;经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69例、乳腺良性病变77例;经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77例、乳腺良性病变69例.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86.98%对75.00%、96.30%对 81.48%、89.02%对 76.42%、98.82%对 93.51%、67.53%对 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000~13.677,均P<0.05);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90.63%对75.00%、94.44%对 81.48%、91.46%对 76.42%、98.31%对 93.51%、73.91%对 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85~20.644,均P<0.05);与FFDM联合低剂量DBT相比,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59~1.283,均P>0.05).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55、0.722、0.792).FFDM 单独检查[(1.03±0.18)mGy]、低剂量 DBT 单独检查[(1.04±0.19)mGy]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腺体剂量[(1.06±0.21)mG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9,P>0.05),FFDM单独检查时间[(6.25±0.52)min]与低剂量DBT单独检查时间[(6.33±0.57)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6,P>0.05).结论 相较于FFDM,低剂量DBT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乳腺肿瘤乳房X线摄影术早期诊断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310页

    68Ga-DOTA-TATE 与64Cu-DOTA-TATE PET/CT 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刘欢欢麻广宇张锦明
    31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是一类侵袭性和预后差异很大的异质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逐年上升.NEN的早期诊断存在困难,生长抑素受体显像一直是NEN患者诊断和分期的主要手段.金属放射性核素64Cu、68Ga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64Cu-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苯丙氨酸1-酪氨酸3-苏氨酸8-奥曲肽(64Cu-DOTA-TATE)和68Ga-DOTA-TATE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NEN和其他生长抑素受体阳性肿瘤的显像.虽然68Ga-DOTA-TATE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68Ga较高的β能量限制了 PET的空间分辨率,短暂的半衰期也给其运输带来了挑战,为了克服68Ga-DOTA-TATE的不足,64Cu标记的生长抑素类似物的研究发展迅速.较长的半衰期使64Cu-DOTA-TATE的可及性高于68Ga-DOTA-TATE,其对现场回旋加速器的依赖程度降低,64Cu及其标记的示踪剂可被运输至距离较远的PET中心,非常适合集中生产和分销.笔者对比了64Cu和68Ga2种金属放射性核素的性质和来源,以及68Ga-DOTA-TATE和64Cu-DOTA-TATE PET/CT在NEN诊断中的优缺点,得出从显像性能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64Cu-DOTA-TATE较68Ga-DOTA-TATE可能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放射性同位素神经内分泌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受体,生长抑素

    预靶向在核医学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卢海丽高洁李建国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靶向是利用特定的亲和偶联系统,使通过两步法依次向体内注射的特异性抗体和放射性核素发生自连接,从而达到疾病显像和(或)治疗的目的的方法.预靶向核医学显像和治疗是基于抗体的传统放射免疫疗法的替代方法,与传统放射免疫疗法相比具有许多优势.笔者将重点对目前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2种预靶向策略进行讨论,阐述其目前在疾病显像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

    放射免疫治疗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核素治疗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