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骨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骨科学杂志
国际骨科学杂志

杨庆铭

双月刊

1673-7083

intjorthop@163.com,intjorthop@yahoo.com.cn,intjorthop@sina.com

021-33262056

200031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国际骨科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医学学术期刊《国外医学》系列48本分册之一,由国家卫生部、上海市卫生局主管,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本刊以普及与提高为宗旨,主要介绍国外骨科领域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新动态、新技术、新进展和新成就。本刊为双月刊,读者对象为广大骨科医师及相关临床医师、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骨肉瘤保骺保肢手术研究进展

    孙寅董扬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化学治疗方法、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已成为目前骨肉瘤治疗的主流手术术式,其中人工假体置换是最常见的重建方式.但是,人工假体重建存在无菌性松动、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往往需要实施翻修手术,而切除儿童具有生长潜力的骨骺也可能导致肢体长度的差异.对于骨肉瘤患者,采用保留骨骺的保肢手术能够节段性切除骨干区域肿瘤,保留骨骺与自身关节,有望减少肢体长度差异,从而提供最佳的肢体功能.重建手术可以使用生物或机械材料,包括自体腓骨、同种异体骨、瘤段骨灭活和骨干假体,这些选择构成了骨肉瘤保肢治疗多样化的手术方案.

    骨肉瘤保肢手术儿童保留骨骺

    脊柱外科手术患者的骨健康优化

    邱满乐陈建伟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脊柱外科老年患者居多,骨质疏松症较为常见,其容易影响手术疗效,并可能引起相关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们提出骨健康优化理念,建议将 50 岁以上的患者纳入骨健康筛查范畴,确定其是否需要接受双能X线吸收(DXA)检查.综合分析患者低能量骨折病史以及DXA、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并进行骨折风险测算,对骨质疏松症进行精准诊断.对已确诊的患者,可考虑围术期使用抗骨吸收或促进骨合成代谢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其中的高风险患者,必要时应予推迟手术.该文对近年来骨健康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脊柱外科手术骨质疏松症骨健康优化

    《国际骨科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161页

    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研究进展

    孔维杰李晗郝海虎
    162-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垂直的高能量损伤引起,在跟骨骨折中跟骨关节内骨折更为常见.跗骨窦入路是跟骨骨折治疗的微创手术入路,该入路自被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关注.通过跗骨窦入路可以直接暴露跟骨关节,从而减小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尽管此入路有许多优点,但关于最佳手术时机存在一些争议.此外,在有限的手术切口下复位跟骨关节面可能会具有一定难度.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时,还需考虑内固定方法,不同类型的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该文就近年来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跗骨窦入路跟骨骨折手术时机复位技巧内固定类型

    肌腱转位治疗巨大不可修复的后上型肩袖撕裂

    李晨恺何耀华
    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巨大不可修复的后上型肩袖撕裂是较难处理的肩袖损伤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肩关节清理、部分修补、肌腱转位等,近年来肌腱转位技术已成为重要治疗方法,适用于轻度骨关节炎且活动受限的年轻患者.肌腱转位技术通过重新建立肩袖缺失的动力性功能,可以有效改善肩关节运动学和减轻疼痛.该文对肌腱转位技术在治疗巨大不可修复的后上型肩袖撕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主要的肌腱转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背阔肌转位、下斜方肌转位、中斜方肌转位和大圆肌转位,并探讨了肌腱转位联合其他手术的研究进展,联合技术旨在提高治疗效果,但也增加了手术复杂度和手术风险.

    巨大肩袖撕裂肌腱转位肩关节运动学

    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间隔时间研究进展

    范宏毕树雄
    170-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大多数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双膝KOA患者可选择同时、交错和分期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行双膝关节置换术两次手术之间的合理间隔时间一直是医生关注的热点,但尚未达成明确共识.双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前需对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间隔时间行双侧手术可以优化术后结局.该文对双侧TKA间隔时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的手术选择提供依据.

    全膝关节置换术骨关节炎手术间隔时间合并症

    膝关节僵硬诊治研究进展

    黄扬茗冯圣一华续赟朱波...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膝关节僵硬(KS)是膝关节周围损伤及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由于关节内软组织纤维化增生、粘连,使膝关节活动度受限,极大影响患者正常生活.KS主要病因为高能量损伤、膝关节周围手术及病理性损伤等.KS病理机制包括粘连与挛缩、关节纤维化及其他病理机制.关节镜手术治疗是治疗KS的有效方法,目前主流方法为从膝关节前间隙、后囊、髌周支持带及髌上囊 3 个方向进行僵硬松解,能有效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关节镜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文就KS诊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膝关节僵硬膝关节松解关节镜手术病因病理机制

    硒和硒纳米颗粒在脊髓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魏添高凯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生物学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硒纳米颗粒是硒元素的一种纳米级形态.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身体不同部位的功能障碍,目前仍没有一种能够完全治愈SCI的方法.该文将对硒和硒纳米颗粒在SCI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硒纳米颗粒脊髓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骨盆骨折手术治疗进展

    李想黄晨谢美明周卫...
    183-186,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作用所致,常合并大血管、神经或其他部位器官损伤,创伤类型极为复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临床应对策略.随着微创外科理念逐渐发展成熟和普及,骨盆骨折微创手术适应证近年来也逐渐扩大,手术入路从传统的髂腹股沟入路、Stoppa入路和Kocher-Langenbeck入路等逐渐向微创小切口过渡.骨盆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技术包括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经皮钉棒内固定技术(INFIX)及通道螺钉固定系统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型臂X射线机、三维CT和 3D导航系统等影像学定位技术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内固定定位的精确性,并减少了术中医源性损伤.此外,智能机器人和 5G通讯等先进技术也逐渐应用于骨盆骨折治疗领域.该文就骨盆骨折手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骨盆骨折微创外科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

    Klippel-Feil综合征合并颅底凹陷的疾病特点及手术治疗

    陈浏阳兰垚宋文慧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Klippel-Feil综合征合并颅底凹陷是一种复杂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临床较为少见,通常合并多种其他畸形,患者表现也可能是多综合征.对于无明显身体畸形、无颈椎不稳定的无症状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当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等临床症状以及颈椎不稳定或严重畸形时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手术方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患者畸形的具体情况和压迫位置,也要考虑术者自身情况,需充分分析患者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Klippel-Feil综合征颅底凹陷颅颈交界区畸形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