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罗沙司他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及对claudin-1、β2-MG水平的影响

    徐亚光张静静王天舒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罗沙司他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的疗效及对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5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罗沙司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BUN)、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闭锁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 BUN、PTH、β2-MG、IL-1β、CRP、TNF-α、ZO-1、claudin-1、闭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BUN、PTH、β2-MG、IL-1β、CRP、TNF-α水平降低,ZO-1、claudin-1、闭锁蛋白水平升高,且观察组的BUN、PTH、β2-MG、IL-1β、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ZO-1、claudin-1、闭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沙司他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尿毒症血液透析罗沙司他claudin-1β2-MG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肾包膜下尿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韩孝洲刘剑新张勇邱瑾...
    328-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后发生肾包膜下尿瘤(RSU)的诊断和治疗及其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输尿管结石行URL术后发生1例RSU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其一般情况、手术情况和RSU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URL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4 min,术后留置F6双J管,术后止血及抗感染治疗2 d后复查尿路平片未见异常后患者出院,4周后拔除双J管.术后2个月患者因右腰胀痛就诊,明确右输尿管石街形成伴RSU,再次行URL手术并留置双J管,术后3个月余尿瘤吸收.结论 URL术后结石残留可梗阻输尿管导致RSU,肾脏泌尿功能正常、输尿管梗阻、肾脏集合系统损伤是RSU形成的基本条件;对于肾包膜完整、无合并感染的RSU,解除梗阻后尿瘤可以逐渐吸收.

    输尿管结石碎石术输尿管镜检查肾包膜下尿瘤

    肾结石伴气肿性肾盂肾炎误诊1例报告

    张佳晨陈俊杰宋伟肖帅...
    331-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探讨了本院收治的1例肾结石伴气肿性肾盂肾炎(EPN)误诊为肾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经皮肾穿刺引流+镜检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EPN是一种罕见的严重肾脏急性坏死感染性疾病,常见于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此类病例少见,与肾结肠瘘容易混淆,应尽可能在术前明确诊断,正规治疗,以免因误诊耽误病情.

    肾结石气肿性肾盂肾炎肾结肠瘘穿刺术

    泌尿系二氧化硅结石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潘永东段刘剑张林曹建伟...
    33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石成分分析是泌尿系结石治疗及预防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本院近年来发现的4例临床罕见泌尿系结石(二氧化硅结石)病例,详细回顾并描述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石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借鉴.

    二氧化硅泌尿系结石红外线光谱

    成人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吴清国苏明昌蓝一笔付伟金...
    336-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确诊为成人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术前7例CT提示肾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均行肾根治性切除术.7例病理均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平均肿瘤长径5.9(3~10)cm,平均随访42(20~85)个月,生存期55.5(27~85)个月,4例存活,3例死亡.结论 成人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早期或局限性患者行肾根治性切除术,预后好,而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者的预后差.

    肾肿瘤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成人

    输尿管结石合并狭窄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输尿管镜激光碎石的疗效分析

    何兆飞施东辉杨祖佑杜春明...
    339-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输尿管镜激光碎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32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二期手术中发现输尿管均扩张满意.平均住院时间2.6d.术后无发热、感染、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4周拔除输尿管支架管,两周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平均分离3.3 mm.结论 输尿管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支架植入术后二期输尿管镜激光碎石的疗效较好.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碎石术输尿管内支架管

    原发性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的诊治

    高庆强王彬戴玉田
    340-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SRPE)的可能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SRPE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5)、睾酮(T)、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夜间阴茎涨大实验(NPT)联合多导联睡眠监测(PSG).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不良反应给予不同剂量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服药后4、24周随访疗效、不良反应、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快速动眼期(REM)觉醒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多数患者伴有着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4周疼痛缓解15例(68.18%),24周疼痛缓解12例(54.55%).6例患者早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SRPE与T浓度无关,睡眠觉醒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巴氯芬+氯硝西泮治疗原发性SRPE短期内有一定效果,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勃起功能障碍超声造影海绵体动态测压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内置双J管脱出的诊治体会

    杨春雷廖嫚李爽徐浩伦...
    34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双J管远端自膀胱脱出至尿道,使用导尿管还纳双J管入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双J管脱出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脱出32例,B超检查1例双J管近端已移位至膀胱,当即从尿道拔出双J管.其余31例双J管近端均位于肾盂内,用导尿管将双J管远端还纳入膀胱,复查彩超双J管位置正常,尿道口无尿外渗.结论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双J管远端自尿道脱出比较常见,只要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可以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影响预后.

    导尿管双J管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肾积水

    膀胱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临床诊治分析(附2例报告)

    凌生涛姚启盛黄力王黎...
    345-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癌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2例膀胱癌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血白细胞数均明显升高,行骨髓穿刺检查示类白血病反应,术后血白细胞数恢复正常,病理检查均提示分期晚,预后差.结论 膀胱癌并类白血病反应发病较少,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有关.

    膀胱肿瘤类白血病反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穿刺术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回肠膀胱良性肿瘤1例报告

    郑安朱晓东王国栋王明清...
    347-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回肠膀胱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后回肠膀胱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该患者行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通道术)术后10年,肉眼血尿症状1年,予以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CTU及膀胱镜检查.诊断性电切后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肿瘤病理类型.结果 CTU提示为左肾积水.病理结果提示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患者行回肠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术后1个月随访左肾积水消失,5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回肠膀胱肿瘤临床罕见,该类患者以血尿为首发症状,可导致上尿路梗阻,常为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少见原发恶性肿瘤和原发良性肿瘤.诊断主要依靠尿常规、尿脱落细胞学、膀胱镜及尿路造影等检查,治疗方案需要依据肿瘤病理类型制定.回肠膀胱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回肠通道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