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右美托咪定通过PI3K/Akt通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异氟醚暴露后的认知损害

    徐梓阳田悦
    113-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Dex)作为麻醉前药物是否可以改善睡眠剥夺大鼠异氟醚暴露后的认知损害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雄性SD大鼠分为7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so组)、睡眠剥夺组(SD组)、睡眠剥夺+异氟醚组(SD+Iso组)、Dex+睡眠剥夺+异氟醚组(D+SD+Iso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睡眠剥夺+异氟醚组(L+SD+Iso组)、Dex+LY294002+睡眠剥夺+异氟醚组(D+L+SD+Iso组).C组不做处理,Iso组进行异氟醚吸入3 h处理,SD组进行48 h睡眠剥夺,SD+Iso组在睡眠剥夺48 h后吸入异氟醚3 h,D+SD+Iso组、L+SD+Iso组在睡眠剥夺48 h和吸入异氟醚3 h同时分别给予Dex(20 µg/kg)、LY294002(25 μg/kg),D+L+SD+Iso组在睡眠剥夺48 h和吸入异氟醚3 h同时给予Dex(20 μg/kg)、LY294002(25 μg/kg).莫里斯水迷宫评估大鼠认知能力,免疫荧光检测海马自噬体数量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P62和Beclin-1]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SD组和SD+Is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海马内LC3B表达增加,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水平较低,LC3B、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o与SD组比较:SD+Is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p-PI3K、p-Akt水平较低,LC3B、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与SD+Iso组比较:D+SD+Is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长,海马内LC3B表达减少,p-PI3K、p-Akt水平较高,LC3B、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与D+SD+Iso组比较:D+L+SD+Iso组穿越平台次数较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较短,海马内LC3B表达增加,p-PI3K、p-Akt水平较低,LC3B、P62和Beclin-1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 睡眠剥夺大鼠异氟醚暴露后发生认知损害,Dex改善了睡眠剥夺大鼠的认知能力,与抑制过度的自噬以及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异氟醚认知损害睡眠剥夺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调控miR-490-3p/ITGB1轴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闫向勇刘娜郭向前郭宇东...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调控微RNA(miRN A)-490-3p(miR-490-3p)/整合素β1(ITGB1)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HCC-827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Dex低剂量组(Dex 25 µg/L处理)、Dex中剂量组(Dex 50 μg/L处理)、Dex高剂量组(Dex 100 μg/L处理)、Dex高剂量+inhibitor NC组(转染 inhibitor NC后 Dex 100 μg/L处理)和Dex高剂量+miR-490-3p inhibitor组(转染miR-490-3p inhibitor后Dex 100 μg/L处理),每组接种6孔.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在490 nm波长处检测细胞光密度值(D490),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细胞miR-490-3p、ITGB1信使RNA(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ITGB1蛋白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490-3p和ITGB1的关系.建立20只肿瘤裸鼠模型,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K组)和Dex组(每组10只),CK组给予生理盐水,Dex组给予20 μg·kg-1·d-1的Dex.观察肿瘤质量、肿瘤体积,FQ-PCR检测肿瘤组织miR-490-3p、ITGB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Ki-67、MMP-9、Bax、Bcl-2、ITGB1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ex低剂量组、Dex中剂量组、Dex高剂量组、Dex高剂量+inhibitor NC组HCC-827细胞凋亡率、miR-490-3p和Bax蛋白水平较高,细胞迁移个数和侵袭个数较少,D490(24、48 h)、细胞增殖率、ITGB1 mRNA水平和Ki-67、MMP-9、Bcl-2、ITGB1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与Dex低剂量组比较,Dex中剂量组、Dex高剂量组、Dex高剂量+inhibitor NC组HCC-827细胞凋亡率、miR-490-3p和Bax蛋白水平较高,细胞迁移个数和侵袭个数较少,D490(24、48h)、细胞增殖率、ITGB1 mRNA水平和Ki-67、MMP-9、Bcl-2、ITGB1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与Dex中剂量组比较,Dex高剂量组、Dex高剂量+inhibitor NC组HCC-827细胞凋亡率、miR-490-3p和Bax蛋白水平较高,细胞迁移个数和侵袭个数较少,D490(24、48h)、细胞增殖率、ITGB1 mRNA水平和Ki-67、MMP-9、Bcl-2、ITGB 1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与Dex高剂量+inhibitor NC组比较,Dex高剂量+miR-490-3p inhibitor组HCC-827细胞凋亡率、miR-490-3p和Bax蛋白水平较低,细胞迁移个数和侵袭个数较多,D490(24、48h)、细胞增殖率、ITGB1 mRNA水平和Ki-67、MMP-9、Bcl-2、ITGB1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与miR-NC和ITGB-WT共转染比较,miR-490-3p mimic和ITGB 1-WT共转染萤光素酶活性较低(P<0.05).与CK组比较,Dex组肿瘤质量,肿瘤体积,ITGB1 mRNA水平,Ki-67、MMP-9、Bcl-2、ITGB 1蛋白水平较低,miR-490-3p、Bax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 Dex可以通过上调miR-490-3p表达、下调ITGB1表达进而抑制HCC-8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右美托咪定微RNA微RNA-490-3p整合素非小细胞肺癌

    布托啡诺调节音猬因子/神经胶质瘤联合转录因子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王盛华黄庆先李庆丰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调节音猬因子(SHH)/神经胶质瘤联合转录因子1(GLI1)信号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0.5、1.0、2.0、4.0、8.0、16.0μmol/L布托啡诺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获得最佳干预浓度;将肺癌A549细胞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每组6孔):对照组、环巴胺组、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空载质粒(pcDNA-NC)组、布托啡诺+过表达SHH质粒(pc-SHH)组.对照组无处理,环巴胺组加入10 µmol/L环巴胺,布托啡诺组加入8 μmol/L布托啡诺,布托啡诺+pcDNA-NC组加入8 µmol/L布托啡诺并转染pcDNA-NC,布托啡诺+pc-SHH组加入8 μmol/L布托啡诺并转染pc-SHH.分别用MTT法、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流式细胞术、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各组细胞波长为490 nm时的光密度值D490(24、48 h)、增殖率、凋亡率、SHH信使RNA(mRNA)和GLI1 mRNA水平;Matrigel基质胶三维培养观察各组细胞管腔;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B 淋巴细胞瘤-2(Bcl-2)、Bcl-2 相关 X 蛋白(Bax)、SHH、GLI1 水平.结果 0.50~16.0 μmol/L 的布托啡诺都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呈浓度依赖性,8.0 μmol/L接近半数抑制浓度.对照组A549细胞具有较完整的管腔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环巴胺组、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pcDNA-NC组A549细胞管腔结构不完整,有明显破坏,D490(24、48h)、增殖率及SHH mRNA、GLI 1 mRNA、VEGF-A、VE-cadherin、Bcl-2、SHH、GLI 1 水平较低(均 P<0.05),细胞凋亡率、Bax 水平较高(均 P<0.05).环巴胺组与布托啡诺组A549细胞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布托啡诺+pcDNA-NC组比较,布托啡诺+pc-SHH组A549细胞管腔结构相对完整,破坏程度明显较轻,D490(24、48 h)和增殖率、SHH mRNA和GLI1 mRNA水平、VEGF-A、VE-cadherin、Bcl-2、SHH、GLI1水平较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Bax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 布托啡诺通过阻断SHH/GLI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并促进其凋亡.

    布托啡诺音猬因子神经胶质瘤联合转录因子1肺癌细胞血管生成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麻醉管理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梅弘勋曾敏何颖吴俊...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用于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130例,男56例,女74例,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BMI)18~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Hunt-Hess分级0~Ⅱ级.根据纳入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加速康复外科(ERAS)组(E组,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和对照组(C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E组实施ERAS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方案,C组采取传统麻醉管理方案.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2、4、8、12、18、24、48 h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和镇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患者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出院后第4周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及再入院事件.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5),住院费用较少(P<0.05);术中晶体液输入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较少(均P<0.05);术后2、4、8、12、18、24、48hNR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患者自控镇痛(PCA)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较少(均P<0.05);术后拔除尿管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首次进普食时间较短(均P<0.05);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其余术中指标、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第4周K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患者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均为100%,两组均无再入院事件.结论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运用ERAS理念进行多方位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加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半数有效量

    庞沙沙曾毅杨玉峰邓姣...
    14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半数有效量(ED50)和95%有效量(ED95).方法 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3~12岁患儿,首例患儿静脉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下一例患儿苯磺酸瑞马唑仑剂量由上一例患儿镇静情况决定.采用保序回归和自举法计算ED50、ED95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患儿镇静成功时间及诱导期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呃逆、注射痛的发生率.结果 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ED50、ED95及其95%CI分别为0.405(0.312~0.738)mg/kg、0.673(0.503~0.954)mg/kg,镇静成功时间为(76±11)s,麻醉诱导过程中1例(2.5%)患儿出现心动过缓、6例(15%)患儿出现呃逆,无患儿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和注射痛.结论 在不使用其他药物辅助时,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镇静成功的ED50为0.407 mg/kg,高于成年患者所需剂量.

    瑞马唑仑半数有效量小儿麻醉,全身镇静

    一字线和浪纹线的用法

    143页

    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冯爱敏乔迎帅张震卢锡华...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后48 h SDS评分较低(均P<0.05).与K1组比较,K2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低(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少(P<0.05).3组患者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和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K1组、K2组术后48 h内恶心发生率较低(均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2mg/kg复合舒芬太尼1μg/kg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

    艾司氯胺酮镇痛腹腔镜手术有效性安全性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杨秀娟黄坤李晓韩金凤...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其适宜剂量.方法 120例择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3组).在其他麻醉相同基础上,3组患者术前1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1.0~1.5 m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取卵开始后5min(T2)、苏醒时(T3)、苏醒后10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苏醒时间,苏醒后清醒镇静(OAA/S)评分,苏醒后5min、10min、30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苏醒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幻觉、眩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S1组、S2组T1~T3时心率、MAP降低(均P<0.05).与S3组比较,S1组T1~T3时心率、MAP较低(均P<0.05),S2组T2时心率及T2、T3时MAP较低(均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较少(均P<0.05),苏醒时间较短(均P<0.05),苏醒后OAA/S评分较高(均P<0.05);与S2组比较,S3组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较少(均P<0.05),苏醒时间较短(P<0.05),苏醒后OAA/S评分较高(P<0.05).与S1组比较,S2组、S3组苏醒后5 min VAS疼痛评分较低(均P<0.05).S1组、S2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S3组(均P<0.05),S1组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S2组(P<0.05);3组患者幻觉、眩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接受无痛取卵的患者,麻醉诱导时单次静脉注射0.5 mg/kg艾司氯胺酮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丙泊酚用量,保持术中呼吸循环系统稳定,并且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取卵术

    参考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

    154页

    硬质支气管镜与插管型喉罩通气模式在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吴瑶顾伟吴浩孙玉娥...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呼吸内镜介入治疗评估硬质支气管镜与插管型喉罩通气模式在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86例,按通气模式将患者分为硬质支气管镜组(Y组,44例)和插管型喉罩组(L组,42例).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时(T0)、通气管道置入时(T,)、内镜介入治疗进镜手术开始时(T2)、治疗结束退镜时(T3)、拔除通气管道时(T4)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并计算动脉收缩压变异度(SPV).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通气管道拔除时间、麻黄碱使用比例及总量、需手控辅助通气的次数、口腔咽喉部损伤发生率、操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T0时比较:L组患者T1~T4时SPV降低(均P<0.05);Y组患者T,、T2、T4时SBP、心率、MAP升高(均P<0.05),T3、T4时SPV降低(均P<0.05).L组T3、T4时SPV低于Y组(均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Y组比较:L组患者苏醒时间、通气管道拔除时间较短(均P<0.05),麻黄碱使用比例及总量、口腔咽喉部损伤发生率、需手控辅助通气的次数较低(均P<0.05),患者满意度、操作医师满意度较高(均P<0.05).结论 插管型喉罩通气模式及硬质支气管镜在老年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中各有利弊,要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呼吸内科医师讨论后决定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通气策略.

    插管型喉罩硬质支气管镜中央型肺癌内镜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