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3版)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专家组邓小明曾因明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咪酯(etomidate)是一种非巴比妥类催眠性静脉麻醉药,其起效和清除迅速,具有对心脑血管影响轻微、呼吸系统抑制较小的优势.依托咪酯可用于手术室内/外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短时间镇静/麻醉以及部分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顺序插管,特别适合心血管和呼吸功能不稳定的患者.指导意见围绕依托咪酯的药理学基础、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注意事项4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以利于临床上安全、有效地应用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临床应用指导意见

    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金振帅高雷纪延炜文昕郁...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减轻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可能机制及线粒体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个复孔):对照组(NC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复氧+N-乙酰半胱氨酸组(H/R+NAC组).NC组细胞正常培养,H/R组细胞进行缺氧4 h复氧4 h处理,H/R+NAC组细胞进行缺氧4 h复氧4 h的同时给予终浓度为1.5 mmol/L的NAC.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5,5',6,6'-四氯-1,1',3,3'-四乙基苯并咪唑羰花青碘化物(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分子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的蛋白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LDH和ROS水平升高(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P62、LC3 Ⅱ、PINK1、Parkin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H/R组比较:H/R+NAC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LDH和ROS水平降低(均P<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P62、LC3Ⅱ、PINK1、Parkin蛋白水平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C组比较,H/R+NAC组细胞存活率,LDH、ROS、线粒体膜电位水平,P62、LC3Ⅱ、PINK1、Parkin蛋白水平和细胞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AC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自噬水平从而减轻H/R对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

    N-乙酰半胱氨酸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线粒体自噬

    MCC950抑制NLRP3/caspase-1通路改善体外循环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作用研究

    丁国鹏付益计孙莹杰刁玉刚...
    239-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MCC950对体外循环(CPB)大鼠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的保护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和CPB+MCC950(CM组).S组不建模,C组和CM组建立大鼠CPB模型.CM组在CPB前24、1 h和术后24h注射MCC950 10mg/kg,S组和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3 d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随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8和IL-1β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胱天蛋白酶(caspase)-1活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衔接蛋白(ASC)、胱天蛋白酶原(pro-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C组和C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长(均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少(均P<0.05);海马组织中IL-18、IL-1β含量和caspase-1 酶活性较高(均P<0.05),NLRP3、ASC、pro-caspase-1 和GSDMD蛋白含量较高(均P<0.05),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较高(均P<0.05).与C组比较,CM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较多(P<0.05);海马组织中IL-1β、IL-18含量和caspase-1酶活性较低(均P<0.05),NLRP3、ASC、pro-caspase-1和GSDMD蛋白含量较低(均P<0.05),NLRP3、ASC、caspase-1 mRNA 表达较低(均P<0.05).结论 MCC950可抑制 NLRP3/caspase-1 通路改善体外循环大鼠 PND.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胱天蛋白酶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体外循环MCC950

    帕金森病患者术前认知功能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谵妄的关系

    王家莉常馨宁杨春晖仇一青...
    24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术前基线认知功能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PD相关症状量表评分[包括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评分、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评分、KINGS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h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术后3d内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AM)对患者进行谵妄评估,根据是否出现POD将患者分为POD组和非POD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认知功能和POD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226例患者,其中37例(16.37%)患者发生POD.与非POD组比较,POD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发生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前及术后24、72 h MMSE评分更低,NMSS评分更高,MDS-UPDRS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评分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女性例数、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受教育水平、高血压发生率、冠心病发生率、NMSS评分、KPP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及MDS-UPDRS第四部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MMSE评分[比值比(OR)0.83,95%置信区间(CI)0.75~0.93,P=0.001]、年龄(OR 1.16,95%CI 1.08~1.26,P<0.001)、糖尿病(OR 3.79,95%CI 1.12~12.81,P=0.032)和 POD 独立相关.结论 较低的术前MMSE评分、高龄和糖尿病是PD患者DBS后POD的独立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后谵妄认知功能

    联用艾司氯胺酮对分娩镇痛和产后抑郁的影响

    郑薇曹明陈倩贾济...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分娩镇痛硬膜外镇痛泵中加入艾司氯胺酮(ESK)对产妇分娩疼痛和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进行分娩镇痛的产妇81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ESK组(41例).镇痛泵药液总体积均为140 ml,对照组镇痛泵内含有0.75 g/L的布比卡因和0.5 mg/L的舒芬太尼;ESK组镇痛泵内除含有上述浓度的布比卡因和舒芬太尼外,还含有50mg的ESK.镇痛方式为硬膜外镇痛,镇痛泵的泵注速度为5ml/h,单次按压药量为5 ml,两次按压间隔时间不小于15 min,每小时最大泵药量15 ml.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镇痛前、镇痛开始30 min和分娩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娩后第42天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及PPD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产妇镇痛前、镇痛开始30 min和分娩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镇痛开始30 min和分娩后,ESK组产妇心率、MAP、SBP和DBP较低(均P<0.05),VAS疼痛评分和焦虑评分也较低(均P<0.05).分娩后第42天,与对照组比较,ESK组产妇EPDS评分和PPD发生率较低(均P<0.05).镇痛前两组产妇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分娩镇痛联用ESK可显著缓解产妇分娩疼痛并降低PP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分娩镇痛艾司氯胺酮疼痛评分产后抑郁

    TAPB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张海霞余云兰郭云秀季惠...
    253-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 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TAPB组(T组)、TAPB联合氟比洛芬酯组(TF组).C组仅接受全身麻醉;T组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每侧各予0.375%罗哌卡因20 ml;TF组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B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记录3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T组、TF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少,术后2、6、12、24hVAS疼痛评分较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均P<0.05);TF组补救镇痛率较低(P<0.05).与T组比较:TF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较少,术后2、6、12hVAS疼痛评分较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较长,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较短(均P<0.05).结论 TAPB联合氟比洛芬酯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显著改善术后疼痛,加速患者康复.

    腹横肌平面阻滞氟比洛芬酯腹腔镜手术结直肠癌术后镇痛快速康复

    一字线和浪纹线的用法

    258页

    比较手法肺复张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郭哲源陈雪梅苏尔古格其其格山承鑫...
    259-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手法肺复张与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妇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空白对照组(A组)、手法肺复张组(B组)、压力控制法肺复张组(C组).3组患者均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保持一致并在气管插管后每小时及术毕时进行肺复张操作(A组不进行肺复张、B组进行手法肺复张、C组进行压力控制法肺复张).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5min(T0)、插管后5 min(T1)、肺复张前(T2)、肺复张后10 min(T3)、术毕(T4)、拔管后15 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T1~T4时的动态肺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T0、T5时进行肺超声检查并采用改良肺部超声检查评分(LUS)对肺复张效果进行评价;记录术后1d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术后7 d内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发生情况;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3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重指数(BMI)、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T3、T4时MAP、心率、Ppeak、PETCO2高于B组、C组(均 P<0.05),SpO2、Cdyn 低于 B 组、C 组(均 P<0.05);C 组 T3、T4时MAP、心率、Cdyn 高于 B 组(均 P<0.05),Ppeak 低于 B 组(均 P<0.05).A组T5时改良LUS高于B组、C组(均P<0.05),B组T5时改良LUS高于C组(P<0.05);3组患者T5时改良LUS高于T0(均P<0.05).A组术后1d CPIS及术后7dPPC发生率高于B组、C组(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肺复张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不张程度,且一定程度上降低PPC的发生率.同时压力控制法肺复张对患者术中气道改善效果更好,对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术后肺不张发生率更低.

    腹腔镜手术肺不张肺复张方法术后肺部并发症

    中度镇静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齐立杰周赞宫冀翔宇王黎...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度镇静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3年4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肥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中度镇静,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给药结束时(T1)、胃镜通过咽喉时(T2)、胃镜检查结束时(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记录胃镜检查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及胃镜检查过程中的贲门暴露程度评分及胃镜检查后24 h内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医师满意度评分,记录检查过程中及苏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T2时SpO2高于对照组(均P<0.05),T1、T2、T3时MAP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T1、T2时Sp02低于T0时(均P<0.05),T1、T2、T3时MAP低于T0时(均P<0.05);观察组T1、T2时MAP低于T0时(均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贲门暴露程度4分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缺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采用中度镇静相对于全身麻醉能有效减轻对呼吸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提高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且贲门暴露程度更好,缺氧、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及医师满意度均较高.

    中度镇静肥胖胃镜检查血氧饱和度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

    BISpro指数和Narcotrend指数监测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对比研究

    黎建金黎治滔
    270-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BISpro指数(BISpro)和Narcotrend指数(NT)监测丙泊酚镇静深度的准确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55岁.使用效应室模式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浓度为1.0 mg/L,每2 min增加0.5 mg/L,直至患者入睡.每30 s记录1次BISpro、NT、心率、丙泊酚靶浓度(Ces)和镇静/警觉评估(OAA/S)评分.比较不同OAA/S评分之间的BISpro和NT;计算BISpro、NT、心率、Ces和OAA/S评分的相关系数,BISpro和NT的相关系数;使用Bland-Altman法对BISpro和NT进行一致性研究;比较BISpro、NT、心率、Ces对OAA/S评分预测概率(PK)是否存在差异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BISpro和NT判断患者意识消失时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与OAA/S评分为3分、4分和5分比较,OAA/S评分≤2分时的BISpro和NT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ISpro(r=0.761)、NT(r=0.831)和Ces(r=0.884)与OAA/S评分相关性良好(均P<0.001),BISpro与NT呈正相关(r=0.689,P<0.001).BISpro和NT的一致性界限为-21.4~23.7,一致性界限内两者的最大差值为20.BISpro对OAA/S评分的PK值为0.884,稍低于NT(0.927),但明显比Ces高(0.768).BISpro和NT均能准确预测清醒与深镇静(BISpro0.909,NT0.965)、清醒与意识消失(BISpro 1.000,NT 1.0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预测清醒与浅镇静效能较差(BISpro 0.666,NT 0.796),明显低于Ces(0.927).BISpro的最佳临界值为76,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4.9%,曲线下面积(AUC)为0.98(P<0.05);NT判断患者意识消失的最佳临界值为67,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93.7%,AUC为0.97(P<0.05).结论 丙泊酚镇静时,BISpro和NT一致性较差,不能准确预测患者的浅镇静状态,但可以准确监测全麻患者的镇静水平.

    BISpro指数Narcotrend指数丙泊酚镇静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