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实践指南》解读

    吴奇廖兴志薄禄龙邓小明...
    337-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是硬脊膜外操作时意外刺破硬脊膜、进行脊髓麻醉、诊断性或介入性椎管内操作时出现的一种并发症.鉴于既往预防和治疗PDPH的综述大多缺乏结构化建议,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会等6个学术团体于2023年8月发布《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实践指南》,涉及PDPH预防、诊断和治疗的10个问题,共形成47个建议和37个声明,是一份较为全面的循证指南.文章对指南要点进行摘译和解读,以期增加麻醉医师对PDPH预防和管理新策略的认识.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并发症椎管内麻醉脑脊液漏指南

    实施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杨东周方园姚尚龙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疼痛通常是指一种持续或者复发超过3个月的疼痛.在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每年以1 000~2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阻碍着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在慢性病管理方面有着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实施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势在必行.

    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

    关键词的选取

    346页

    CoQ10通过NADPH/GPX4抑制铁死亡减轻七氟醚对幼年大鼠发育神经元毒性作用

    孙静怡季雨薇安立新李文静...
    347-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辅酶Q10(CoQ10)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信号通路,抑制发育高峰期大鼠在七氟醚重复暴露下引发的海马组织铁死亡和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出生后7d(P7)的Sprague-Dawley大鼠141只,置于麻醉箱中吸入2%七氟醚4 h/d,一共3 d,作为七氟醚重复暴露的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138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23只):空白对照组(A组,30%O2和70%N2混合气体4h/d,共3d)、重复麻醉组(B组,2%七氟醚4h/d,共3d)、空白对照+CoQ10模拟剂预处理组(C组,30%O2和70%N2混合气体4 h/d+CoQ10模拟剂预处理,共3d)、重复麻醉+CoQ10模拟剂预处理组(D组,2%七氟醚4h/d+CoQ10模拟剂预处理,共3d)、空白对照+CoQ10抑制剂预处理组(E组,30%O2和70%N2混合气体4 h/d+CoQ10抑制剂预处理,共3d)、重复麻醉+CoQ10抑制剂预处理组(F组,2%七氟醚4 h/d+CoQ10抑制剂预处理,共3d);剩余3只归为单次麻醉组(B-1组,2%七氟醚4h,仅用作血气检测).每组在实验完成后,首先取3只大鼠左心室取血进行血气分析验证实验动物模型的安全性;除B-1组外,每组取6只大鼠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应用试剂盒采用比色法进行亚铁离子(Fe2+)和谷胱甘肽(GSH)的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4-羟基壬烯醛(4-HNE)的检测;每组另取6只大鼠,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PX4、NADPH蛋白水平.每组剩余8只大鼠长期饲养,在大鼠成长至第4周、第20周时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通过定位航行实验中到达平台的游泳距离和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第一次穿越原平台位置所需的时间验证大鼠成长后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各组大鼠二氧化碳总量(TCO2)、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HCO-3)、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海马组织Fe2+、4-HNE含量较高(均P<0.05),GSH含量较低(P<0.05),GPX4、NADPH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大鼠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较少(P<0.05),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较短(P<0.05),第1次穿越原平台位置所需的时间较长(P<0.05).与B组比较:D组海马组织Fe2+、4-HNE含量较低(均P<0.05),GSH含量较高(P<0.05),GPX4、NADPH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大鼠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较多(P<0.05),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较长(P<0.05),第1次穿越原平台位置所需的时间较短(P<0.05);F组海马组织Fe2+、4-HNE含量较高(均P<0.05),GSH含量较低(P<0.05),GPX4、NADPH蛋白水平较低(均P<0.05),大鼠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次数较少(P<0.05),原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较短(P<0.05),第1次穿越原平台位置所需的时间较长(P<0.05).结论 P7大鼠重复暴露于七氟醚会出现铁死亡及成长后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CoQ10通过NADPH/GPX4通路可抑制七氟醚重复暴露所导致的铁死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辅酶Q10七氟醚神经毒性铁死亡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延迟气管导管拔管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倩倩于欢范永娟刘志刚...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FT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延迟气管导管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CABG患者404例,根据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分为正常拔管组(≤6 h,216例)和延迟拔管组(>6h,18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预后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延迟气管导管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最佳截断值,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正常拔管组比较,延迟拔管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比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Ⅲ级比例较高,欧洲心脏手术危险评估系统(EuroSCORE)评分和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评分较高(均P<0.05);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乳酸(Lac)较高,术中血制品输注例数、寒战例数、围手术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例数较多(均P<0.05);二次插管率高,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长,气胸、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较高(均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比值比(OR)2.391,95%置信区间(CI)1.430~3.999,P=0.001]、EuroSCORE 评分高(OR 1.312,95%CI 1.172~1.469,P<0.001)、冠状动脉造影 SYNTAX评分高(OR 1.056,95%CI 1.018~1.095,P=0.004)、手术时间长(OR 1.004,95%CI 1.001~1.008,P=0.014)、主动脉阻断时间长(OR 1.011,95%CI 1.001~1.022,P=0.038)、围手术期使用 IABP(OR 9.978,95%CI 3.832~25.980,P<0.001)、寒战(OR 2.076,95%CI 3.832~25.980,P=0.012)是FTA下CABG术后延迟气管导管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EuroSCORE评分、冠状动脉造影SYNTAX评分、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5分、29.5分、297.5 min和97.5 min.联合预测因子的AUC为0.839,敏感度0.713,特异度0.819.结论 女性、EuroSCORE评分高、冠状动脉造影SYNTAX评分高、手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围手术期使用IABP、寒战等是FTA下CABG术后延迟气管导管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机械通气延迟拔管危险因素

    数字选用的一般原则

    360页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

    张潇潇刘海洋何颖韩如泉...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1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的医疗记录.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术中及术后相关信息.结果 9例患者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患者基础血压平均150 mmHg/80 mmHg(最低 140 mmHg/70 mmHg,最高 160 mmHg/90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瘤破裂后血压平均200 mmHg/100 mmHg(最低160 mmHg/90 mmHg,最高220 mmHg/100 mmHg),收缩压变异系数20.2%(5.2%,26.5%).3例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后10 min内将血压控制在麻醉维持期血压水平,其余6例控制血压时间在20min及以上.3例患者意识清醒拔除喉罩离室,6例患者保留气管插管离室.6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患者转院后死亡,2例患者院内死亡.结论 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患者死亡风险高达33.3%,麻醉医师应提高认识,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心血管情况,术中进行全面循环监测.在抢救过程中尽早控制血压,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出血量是麻醉管理的重中之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动脉瘤破裂

    髂腰肌平面阻滞与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部骨折早期镇痛效果的比较

    刘鹏程韩妤妤公金燕于雪...
    3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髂腰肌平面阻滞(IPB)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S-FICB)在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IPB组和S-FICB组.IPB组在髂股韧带和髂腰肌之间注射0.5%罗哌卡因10ml,S-FICB组在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记录神经阻滞前(T0)、阻滞后10 min(T1)、阻滞后30 min(T2)、阻滞后2 h(T3)、阻滞后4h(T4)、阻滞后6h(T5)和阻滞后12 h(T6)的静息和抬髋15°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T1~T6的徒手肌力评定(MMT)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操作时间、患者镇痛满意度、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6静息和抬髋15°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与S-FICB组比较,IPB组患者T2~T6静息和抬髋15°时的VAS疼痛评分明显较低(均P<0.05),T1~T6静息和抬髋15°时的MMT评分明显较高(均P<0.05),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明显较短(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阻滞相关不良反应及补救镇痛情况.结论 IPB和S-FICB对髋部骨折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IPB的镇痛效果更好,操作所需时间较少,起效较快,患者满意度更高,是髋部骨折早期镇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髂腰肌平面阻滞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髋部骨折镇痛

    有偏硬币设计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的90%最低有效剂量

    李春蓉刘再英陈萌宋春霖...
    372-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有偏硬币设计(BCD)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在髋部手术中能够阻滞股外侧皮神经的90%最低有效剂量(MEV90).方法 选择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接受髋部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或Ⅲ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全麻诱导前30 min进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采用BCD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患者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下一位患者罗哌卡因的剂量将取决于上一位患者的阻滞结果,设置相邻剂量梯度为2 ml,若上一位阻滞失败则下一位患者的剂量增加2 ml,若上一位阻滞成功则下一位患者的剂量有11%的概率减少2 ml,有89%的概率保持不变,直到阻滞成功的患者有45例时研究结束.记录各患者使用的罗哌卡因剂量,采用保序回归计算出MEV90,通过自助算法计算出结果的95%置信区间(CI).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及手术时长;记录PENG阻滞操作时间、PENG阻滞成功的阻滞起效时间、术中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总用量、首次按压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泵的时间、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的情况、48 h内股四头肌运动阻滞的发生率;记录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53例患者,其中23例男性,30例女性,ASA分级Ⅱ级29例、Ⅲ级24例,年龄(65±13)岁,BMI(21.7±1.3)kg/m2,手术时长(2.9±0.9)h.PENG 阻滞能阻滞到股外侧皮神经的 MEV90为 27.09 ml,95%CI(25.93~29.79)ml.PENG阻滞操作时间(3.1±0.7)min,PENG阻滞成功的阻滞起效时间(18±5)min,术中舒芬太尼用量(18.7±2.0)μg,术中瑞芬太尼用量(0.26±0.08)mg,术后首次按压PICA时间(11±5)h,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药酮咯酸氨丁三醇用量(22±21)mg.术后2 h有31%的患者出现股四头肌运动阻滞,术后48 h时无患者出现运动阻滞.围手术期患者出现一过性低血压6例、术后恶心呕吐5例、皮下血肿1例.结论 使用0.37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PENG阻滞能阻滞到股外侧皮神经的MEV90为27.09 ml,可以完善大腿前外侧镇痛.

    超声引导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最低有效剂量有偏硬币设计保序回归

    一字线和浪纹线的用法

    3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