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病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李元建 何建行

双月刊

1673-2588

gwyxxy@vip.163.com,gwyxxy@126.com

0731-84805496;84805495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50号信箱

临床与病理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热点快讯”、“综述”、“研究论著”、“成果报道”等栏目,刊载范围涵盖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中国生物学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成为生理、病理学科中具有相关影响力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腺癌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宋晓宇郝俊梅
    434-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腺癌的常见驱动基因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基因同源物(Kirsten rat sarcoma virus oncogene homology,KRAS)基因和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c-ros proto-oncogene 1 tyrosine kinase,ROS1)基因.近年来,随着分子信号通路研究不断深入,基于分子标志物和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以驱动基因为导向的精准治疗.靶向治疗的效果虽显著,但经靶向治疗的患者几乎均在治疗半年至1年后出现耐药现象.免疫治疗是目前另一研究热点,免疫治疗虽然起效慢,但疗效持久,恰能与靶向治疗相互弥补,二者结合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抗耐药治疗方式.

    肺腺癌基因突变驱动基因预后靶向治疗

    欢迎订阅2024年《临床与病理杂志》

    《临床与病理杂志》编辑部
    441页

    冷冻疗法预防紫杉醇化学治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

    吴利娟范洋玲刘春香孙小娟...
    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杉醇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冷冻疗法在预防紫杉醇CIPN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在临床应用中关于冷冻疗法的最佳实施策略仍存在许多争议.冷冻疗法通过降低四肢皮肤温度,减少局部血流量,降低化疗药物在肢端的累积量,从而达到预防CIPN的目的.其中,非恒温冷冻疗法简便易行,但降温效果不稳定,患者耐受性有限,而恒温冷冻疗法能够提供更稳定、更舒适的降温环境,并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预防效果,但恒温冷冻疗法设备较笨重,且经济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总结当前冷冻疗法在预防CIPN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冷冻疗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为CIP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冷冻疗法紫杉醇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护理

    随机共振理论在人体感知系统中的作用

    彭建文宋涛罗娜娜方翠霓...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机共振(stochastic resonance,SR)是一种噪声增强系统响应的现象,该现象的存在可优化系统对小的输入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能力.在非线性阈值系统中,当阈值、信号和噪声三者之间相互匹配时会发生SR现象.而视觉、听觉与触觉作为人体的三大感知系统,是典型的非线性阈值系统,与人体的运动控制能力密切相关.SR在人体各感觉系统中扮演复杂的角色,一定的噪声刺激可以改善人体的视、听、触觉系统,从而改善人体的步态变异性和手部灵活性,提高平衡功能及本体感觉能力.SR作为临床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增加神经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感知能力来帮助人体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未来应加深对SR的认识,使其成为临床医疗体系中的新型康复治疗手段.

    随机共振非线性阈值系统运动障碍脑卒中感知系统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向铃燕阎红琳袁静萍管枫...
    456-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ervical adenoid basal carcinoma,C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肿瘤,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但临床上容易误诊.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CAB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鉴别及预后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6例CABC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女性,年龄为62~73岁.4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因宫颈细胞学检测异常而就诊;1例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1例因外阴恶性肿瘤就诊.3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为阳性,1例复查提示HPV阳性.6例患者均行全子宫+双附件等手术切除.大体观:6例宫颈处均未见明显肿物,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宫颈外口糜烂.镜检:肿瘤由小而圆的基底样细胞构成实性或筛状细胞巢,在宫颈的浅表间质中呈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2~6 mm,细胞巢周围间质反应不明显,其中1例癌巢周围间质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巢外围细胞呈栅栏状排列,部分巢中央有腺样或筛样;肿瘤细胞体积小,形态温和一致,排列紧密,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稀少,核分裂象偶见,2例部分肿瘤细胞巢呈鳞状细胞分化.其中5例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累及腺体,1例合并鳞状细胞癌.免疫表型:P16为弥漫阳性,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P63和P40均为阳性,3例行CD117检测为阴性,Ki-67表达具有异质性,鳞状分化区域阳性指数较高,基底细胞样区域及腺样结构区域阳性指数低,阳性率为5%~20%.6例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CAB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宫颈肿瘤,预后良好,罕见转移,肿瘤总体预后取决于合并的其他肿瘤类型.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

    直肠扁桃体3例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赵为璘王新红袁玲玲王铁延...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直肠扁桃体(rectal tonsil,RT)是一种直肠内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良性病变,但临床罕见,易误诊.本文通过探讨R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和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3例诊断为R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RT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6~71岁,临床症状为便秘、便血或肛门脱出包块,肠镜下见息肉样隆起.RT低倍镜下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淋巴滤泡结构.高倍镜下细胞未见明显异型,部分区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表达T细胞标志(CD3、CD5)和B细胞标志(CD20),生发中心阳性表达CD10和B细胞淋巴瘤(B cell lymphoma,Bcl)-6,不表达Bcl-2.CD21勾勒出完整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网.3例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RNAs,EBER)检测均为阴性.3例患者均行"息肉"切除,术后随访4~20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RT是一种病因不明,临床罕见,尚未被广泛认识的疾病,掌握其临床病理特征十分重要,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直肠扁桃体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腹腔去分化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魏清晨王波
    468-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虽然其大多数是良性,但去分化SFT在一些更为罕见的患者中也可能发生,该类肿瘤恶性程度更高,临床预后更差.本文报告1例腹腔去分化SFT患者,女,50岁,以"阵发性心悸、面部潮热半年"入住海南省人民医院,实验室检查均正常;下腹部CT显示:左侧肾上腺区有巨大分叶状软组织团块影,大小约为11.7 cm×10.7 cm,增强扫描示肿块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患者于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切除肿物.镜下见肿瘤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梭形细胞区和肉瘤样区,梭形细胞区为典型SFT,肉瘤样区为去分化SF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示两区域均表达白细胞分数簇3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CD34)、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Sanger测序检测到NAB2-STAT6基因融合,最终证实了去分化SFT的诊断.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去分化临床病理特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肉瘤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朱志帆刘虎马克静郝斌威...
    47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合并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和预后,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便加深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认识,加强慢阻肺并发症的规范化管理.患者,男,77岁,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前段软组织肿块、双肺多发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经皮右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肉瘤样癌,基因检测结果示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经过慢阻肺规范管理联合靶向药物赛沃替尼治疗,总生存期为9个月.肺癌作为慢阻肺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因此在慢阻肺的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要定期行胸部CT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提高慢阻肺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肉瘤样癌并发症

    形态学不典型的化生型胸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王金文孔梅
    483-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生型胸腺瘤(metaplastic thymoma,MT)是一类罕见类型的胸腺瘤,目前国内外多以小规模研究和个案报道对经典组织学形态的MT进行总结.现报道1例形态学不典型的MT,患者,男,44岁,因"体检发现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影像学提示纵隔占位,患者于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纵隔肿物切除术",大体观:灰黄脂肪样组织一块,切面见一灰白肿物,质稍硬,界限尚清.镜检示: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状,无明显纤维包膜,未见分叶状结构,血管周围间隙不明显,区域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分隔;高倍镜下深染区由丰富的上皮样细胞和少许胖梭形细胞组成,背景中仅见少许淋巴细胞,部分瘤细胞呈漩涡状结构伴鳞状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P40、P63、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和广谱角蛋白(cytokeratin-pan,CK-pan)阳性,黏蛋白-1(mucin-1,MUC-1)和波形蛋白(vimentin)少量阳性,CD3、CD5少量T淋巴细胞阳性,P53部分弱至中等阳性,β-联蛋白膜阳性,CD20、CD117、配对框8(paired box protein 8,PAX-8)、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突触素(synapsin,Syn)、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Td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6和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of the testis,NUT)均阴性,细胞增殖指数Ki-67低表达.YES关联蛋白1-主导控制样转录激活蛋白2(Yes associated protein 1-mastermind like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2,YAP1-MAML2)融合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为阳性.术后病理诊断为MT.Masaoka分期为Ⅱ期.患者术后予6次放射治疗,随访14个月为无病生存状态.

    化生型胸腺瘤病理特征YAP1-MAML2基因

    伊马替尼靶向治疗后胃肠间质瘤伴横纹肌肉瘤分化1例及文献复习

    袁亦姝冯智超谭娟程文静...
    48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随着伊马替尼的应用,晚期GIST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改善.尽管多数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获益,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继发性耐药.本例GIST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5个月后出现了耐药及肿瘤进展,镜下示部分肿瘤细胞出现明显的多形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伴横纹肌细胞分化.在进展的病灶中未发现c-Kit、PDGFRA基因的继发突变.由于GIST横纹肌肉瘤去分化罕见,本病例的报道将有助于伊马替尼治疗后GIST的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横纹肌肉瘤分化